挡不住的快乐💕

Eternity🍒

<p class="ql-block">今日分享🌻如何养出自律、独立的孩子?父母要牢记“三不惯两不管”</p> <p class="ql-block">双减之后,想要孩子出类拔萃,需要父母做到“三不惯两不管”。对孩子而言,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是永不过时的定律。——萨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上最严格的“双减”政策落实后,作业少了,补课班不上了……一系列的措施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在这些变化之下,父母好像也能轻松一些。</p> <p class="ql-block">但其实恰恰相反,“双减”之后,父母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孩子从学校和培训机构中减负减出来的,其实需要父母来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的教育,永远需要父母的奋力托举。我很认同一个说法:“双减”,一减不优秀的孩子,二减不重视教育的父母。想要孩子在“双减”后脱颖而出,父母就要做到“三不惯、两不管”。</p> <p class="ql-block">三不惯1、孩子沉迷手机,不惯“双减”政策出台后,“史上最严”的未成年人防沉迷规定也来了。</p><p class="ql-block">双减”之后,如果时间没有得到合理安排,很多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原本朝气蓬勃的孩子,一旦被手机中的精彩所蛊惑,最先毁掉的就是身体健康,视力下降、颈椎病、肥胖、免疫功能失调等问题屡见不鲜。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为加持,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注定要受到限制。</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在中考体育分值逐年增加的大环境下,一个天天抱着手机、缺乏运动的孩子,将来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我们常说: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而毁掉孩子成绩最快速的办法,就是放任他在手机的世界中沉沦</p> <p class="ql-block">2、孩子拖拉磨蹭,不惯“双减”政策中对作业量也有了明确要求,其中规定: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p> <p class="ql-block">面对孩子的磨蹭,大多数父母采用了“催”这个简单直接的办法。但催促,也许短时间内有效,却容易让孩子形成对催促的依赖,就像心理学家Erica Reischer说的:“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习怎么为自己负责,也没有机会练习一些诸如时间管理、自我约束这样的重要生活技能,那么长久下去就会失去对自我的掌控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是催不快的,他们拖拉磨蹭,大多数的病根其实都是缺乏时间规划能力。真正决定孩子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对时间的管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拖拉磨蹭,看似是小毛病,不仅与孩子的学业密切相关,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工作与社交。因此,父母在“双减”后,对于拖拉磨蹭的毛病不仅不能纵容,反而可以趁着作业量减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时间的管理。</p> <p class="ql-block">3、孩子习惯不好,不惯“双减”对于降低学习压力,也有了明确规定, 比如不能随意增减课时,降低考试压力,不能唯分数论……</p> <p class="ql-block">孩子松绑了,压力减轻了,人不像之前那样精神紧绷地学习,但很多坏习惯浮现出来:好吃懒做,不爱运动,晚上不睡早上不起……</p> <p class="ql-block">这些坏习惯看似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积累的越多,好习惯的养成就更困难,就越容易拖垮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不是输在智商,而是输在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没有好习惯的孩子,会败给自己内心的欲望,最终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而习惯好的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不浪费一点时间,内驱力也更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