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的6月22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6月19日,我校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遥思端午情 不负少年志》,张向辉主任主持,高二B14班魏宇晗轩同学演讲。</p> <p class="ql-block">相传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秦军攻破楚都,楚国大夫屈原心如刀割,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悲愤投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楚国人划着小船打捞屈原的尸首,投下食物希望鱼儿不伤害屈原的身躯。就这样,每年的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通过包粽子、赛龙舟等方式来纪念屈原,端午节也由此形成。</p> <p class="ql-block">如今,距屈原逝世已有2000多年,我们为什么要高度赞扬屈原,积极学习屈原呢?我们赞扬和学习的是他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铮铮傲骨。我们要体会到屈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切意,体会到屈原对脚下这片广袤土地的浓浓深情。</p> <p class="ql-block">与屈原不同,我们生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盛世中华,在这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怀有一颗烈烈爱国之心,一份拳拳报国之志,我们要珍惜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南怀瑾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都不会翻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繁荣为支撑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支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越过重重艰难险阻的伟大瑰宝。年轻自信有想法,越来越多的“90后”甚至“00后”都体现出来,从十多岁少年凭借精湛的舞步走红网络,到京剧演员任思源利用短视频弘扬传统戏剧,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p> <p class="ql-block">恰逢端午将至,在纪念屈原的同时,更应传承和发扬屈原的爱国之情,以少年之青春、少年之梦想,熔铸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方能不负青春,不负盛世,不负宏志!步入高三的我们更应怀揣着这种热情,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