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p><p class="ql-block">您好!</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和做好新学期学生的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近日来,我校多措并举推进“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落实,为得到家长朋友的配合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特向广大家长朋友致信:</p><p class="ql-block">一、拒绝校外学科培训、科学减负</p><p class="ql-block"> 贯彻“双减”精神,关键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支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作业管理要求,配合学校落实“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要求,监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应主动更新观念,不盲从、不攀比,重视发展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必备的身体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基础技能,理性规划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杜绝超前、超标增加学科类培训,减轻孩子的校外培训负担,理解和支持“双减”政策。</p><p class="ql-block">二、强化五项管理、阳光学习生活</p><p class="ql-block"> 1.作业管理。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规定课程,坚持“零起点”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我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作业管理工作方案》、《作业总量调控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学困生帮扶制度》等文件,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指导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不会在节假日布置海量作业。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家可以读读课外书,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练习一下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老师要求的非书面作业。不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不让家长监督学生去完成,也不要求家长去批改作业,或者签核作业。拒绝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p><p class="ql-block"> 建议您:(1)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支持和配合学校的作业管理要求,监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2)家长不要凭自己的感觉随意给孩子布置作业,加重孩子学习负担。(3)不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给孩子报大量兴趣班,占用孩子休息时间,增加孩子身体和心理负担。</p><p class="ql-block"> 2.睡眠管理。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孩子每天至少10小时的睡眠时间,养成科学健康的作息习惯。杜绝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手机上网及各种手机视频软件。指导孩子阅读经典文学名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p><p class="ql-block"> 建议您:(1)帮助孩子制订作息时间表。科学的作息时间能促进孩子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一般不晚于21:20。(2)减少孩子的睡前兴奋。建议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睡前习惯,睡前不能进行非常兴奋的游戏和活动,可以让孩子静静地看书或者让孩子听一些舒缓的音乐。(3)给孩子良好的睡眠环境。在孩子入睡前应关闭或遮挡发光源,控制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屏蔽噪音。</p><p class="ql-block"> 3.手机管理。为保护学生视力,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身心健康,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学校再次对学生手机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特殊情况确要将手机带入校园的,需经家长同意,提出书面申请,学校批准同意后方可,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p><p class="ql-block"> 建议您:(1)加强监督管理。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情况要承担起监管责任,希望家长行动起来,监督孩子使用手机情况。同时加强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2)加强沟通引导。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上,应以教育引导为主,“疏堵”结合,防止在手机管理中出现“打、骂、摔”等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3)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提升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可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画等;节假日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或参加公益活动。</p><p class="ql-block"> 4.读物管理。我校积极贯彻教育部印发《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图书室的课外读物均达到绿色印刷标准,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课外读物要求。</p><p class="ql-block"> 建议您:(1)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扩大孩子读书视野,同时要以学校推荐书目为重点,自愿购买推荐读物。(2)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成果,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为孩子终生爱读书打下基础。(3)给孩子准备一本读书记录本,记录读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让孩子从读书中汲取营养,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5.体质管理。我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每天校内户外体育运动1小时,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学校通过开展“运动会”、“阳光大课间”等体育活动,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并通过学生体检、每天2次眼睛保健操、体育社团活动等,助力学生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建议您:(1)督促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2)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发现疾病要及时诊治,并报告学校。若孩子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运动,家长要及时告知班主任,以防意外事故发生。(3)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严格控制孩子居家期间使用电脑、手机的时间,严格控制看电视时间,纠正不良读写姿势。</p><p class="ql-block">三、家校携手,共筑成长</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补充,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可以经常与师沟通联系,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与学校形成合力,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减负才增效,健康才能长效。</p><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们,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落实“双减”和“五管理”政策,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同心、同行,携手为孩子们创造和健康的学习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