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集》购阅藏书图集展示

洪哥警影

<p>△<b>《历史与艺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集》( 翻拍本人藏书封面)</b></p><p><br></p><p><b><font color="#ed2308">【汇编】</font></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集》购阅藏书图集展示</b></p><p><b style=""><font color="#333333">—— 洪哥警影 购书编图 制作美篇</font></b></p><p><b><br></b></p><p><b>该书以作品图版为主线,其间穿插创作纪程的版块,最后附录工程大事记和艺术家简介。书中收录的104件美术作品(其中:中国画33件、油画53件、雕塑18件),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从2004年至2009年历时5年,组织国内优秀艺术家创作,并经艺术委员会严格评审遴选出来的艺术精品,既有划时代的审美价值,亦具披图可鉴的历史意义。为突出创作题材的历史性,图版未按艺术样式进行分类排列,而是以相应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作为编排逻辑。</b></p><p><br></p><p><b>文化艺术出版社:第1版 2010年6月1日 </b></p><p><b>平装: 673页 书籍尺寸: 49.6 x 40.6 x 10.6 cm</b></p><p><br></p><p><b>2014年7月4日,爱好美术的“洪哥警影”本人在上海浦东通过“易讯”网购《历史与艺术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集》书籍,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全书418页。原 价200元\本,网 购 价138.7元\本,由北京世纪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具正式发票。因该书较厚、打开页面无法保持平面、实在不便进行画册翻拍,故本人依据全书所载美术作品及其画作排序,从网上收集汇编了书中部分美术作品,附上咱从美术展馆翻拍的有关油画原作,经反复核对全书104幅中的60余幅画作及其局部画面,在新浪博园及美篇中汇编留存,并提供给关注、喜爱的博友美友们阅赏分享吧!</b></p><p><br></p><p><b>(“洪哥警影”2014-7-4购书。2015-2-15汇编 新浪博客。2023-06-19 制作美篇。)</b></p> △<b>油画《金田起义》 刘绍昆、雷波、 谢鳞 作</b><br> △<b>油画《圆明园 劫 难》 孙韬 作</b> △<b>油画《蔡元培与光复会》 章仁缘、尹骅、童雁、汝南、 李根 作</b><br> △<b>油画《武昌起义》 冯远、杜滋龄、房俊涛、鲍凤林 作</b> △<b>油画《开创共和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杨松林 作</b><br> △<b>油画《1924年黄埔军校》 潘嘉俊 作</b> △<b>国画《抗日战争中受难的中国女性》 于文江 作</b><br> △<b>油画《鲁迅在上海》 俞晓夫 作</b><div><b>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前夕,鲁迅于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九年。1930年鲁迅参加发起并组织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左联”领导工作。期间,还参加了中国 自由 运动 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组织,与国民党和帝国主义进行长时期坚决斗争。</b></div> △<b>油画《戊戌六君子》 杨参军 作</b> △<b>油画《启航 —— 中共一大会议》 何红舟、黄发祥 作</b> △<b>国画《遵义之春》 吴山明、何士扬、吴激扬 作<br>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 中央 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 危 险 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b> △<b>国画《南昌起义》 韩硕 作</b><div><b>("洪哥警影" 本人 2014-11 摄于 上海中华艺术宫)</b></div> △<b>国画《井冈山革命斗争》 作者:赵大为 苗再新</b><br> △<b>雕塑《红军长征的将领们》 王洪亮 作</b><br> △<b>油画《长征》 王希奇 作<br>1930年起,国民党先后对中共位于江西、湖南之控 制 区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未能成功。红军通过运动战,成功守卫南方根据地。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在德国顾问建议下步步为营,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进攻红军;加上中共方面因为采用了共产国际派驻顾问李德的策略,损失惨重。红军主力被迫自江西瑞金转进至陕西延安,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同时,一部分红军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但在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下,成功突破国民党封 锁。途中,中共召开遵义会议,毛泽东重获军事领导权。最终长征红军在仅余少量部队的情况下到达延安。</b> △<b>油画《湘江·1934》 张庆涛 作<br>由于王明 左 倾 冒 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做战略转移。1934年10月8万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长征初期,由于左 倾 冒 险主义的军事指挥失当,红军虽然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经过激烈战斗终于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b> △<b>国画《刑场上的婚礼》 王明明、蔡玉水 作</b> △<b>油画《方志敏 1935.1.29》 蔡鸣、王大伟 作<br>方志敏是赣东北根据地的主要创立者。1934年,他奉命率领北上抗日先锋队自赣东北根据地北进。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德兴被铺,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他在狱中写下了深情感人的篇章《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b> △<b>油画《 松沪抗战 19路军》 张绍诚 作</b> △<b>油画《七七事变 卢沟桥》 杨克山、崔开玺 作<br>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居然 擅 自 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 衅行为,中国守军当即 严词 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自此,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b> △<b>油画《淞沪抗战 十九路军》 张绍城 作<br>“一·二八”淞沪战争发生在1932年,这比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早了五年。当时日本在上海一直有驻军(即海军陆战队),他们利用日本浪人在上海的闹市殴打中国公民,挑起事端,以此来转移世人对日本占领东北三省的关注。当时十九路军驻扎在上海,这支由广东人组成的3万人的部队,其任务是保卫南京和上海。此战,日军三易主帅,先后投入9万兵力外,投入火力有军舰80艘、飞机330架、火炮300门等。战争中双方都有较大伤亡。据日方公布,伤亡官佐士兵2413人、日侨伤亡65人,实际日军伤亡远超此数,计约7000余人。国军伤8582人,亡4086人,失踪756人。</b> △<b>油画《1937-12 南京》 许江 孙景刚 崔小冬 邬大勇 作</b><br> △<b>油画《血战台儿庄》局部 徐青峰 作<br>1938年3月下旬,日本进攻山东南部重镇台儿庄,自3月23日至4月17日,中国守军在李宗仁领导下坚守台儿庄,同时调动部队自外围包围反击日军。最后打死日军7000余人,打伤13000人,俘虏700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重大胜利。</b> △<b>油画《平型关大捷》 孙浩 作<br>1937年9月25,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西雁北长城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第五师团预备队 辎重队。歼灭日军1000余人,成为中国军队在抗战开始后的首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b> △<b>油画《义勇军进行曲》 全山石、翁诞宪 作</b> △<b>油画《新四军 车桥之役》 徐芒耀等 作("洪哥警影" 本人 2014-11 摄于 上海中华艺术宫) <br>车桥战役是1944年,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所属部队在江苏省淮安县东南车桥地区(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车桥镇),对日伪军进行的进攻战役。此役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纵横二百里地区.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联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根据地,打乱了日伪“清 乡”“屯 垦”计划,实现了苏中形势根本转变,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b> △<b>油画《中国远征军》 赵力中 作</b><div><b>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 本 法 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这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b></div> △<b>油画《黄河大合唱》 詹建俊、 叶南 作 </b><br> <b>油画《延安文艺座谈会》郭北平 作</b> △<b>油画《转战陕北途中》高天雄 作</b> △<b>雕塑 </b>《<b>毛泽东在延安》</b> △<b>油画《挺进大别山 过黄泛区》秦文清 作</b><br> △<b>油画《吕梁巾帼》 孙向阳 作</b> △<b>油画《延安文艺座谈会》 郭北平 作</b><br> △<b>国画《东方红 杨家岭 1945》 毕建勋 作</b><br> △<b>雕塑《1945.重庆》 梁明诚 作</b> △<b>油画《挺进大别山.过黄泛区》 秦文清 作</b> △<b>油画《决战淮海》 骆根兴 作</b><div><b> ("洪哥警影" 本人 2014-11 摄于 上海中华艺术宫)</b></div> △<b>油画《辽沈战役 攻克锦州》 宋惠民、陈建军 等 作</b> <p>△<b>油画《平津战役 会师金汤桥》 孙立新、白展望、窦红 作</b></p><p><b>("洪哥警影" 本人 2014-11 摄于 上海中华艺术宫)</b></p> △<b>国画《新中国诞生》 唐勇力 作</b> △<b>油画《跨过鸭绿江》 吴云华等 作</b> △<b>油画《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王少伦 作</b> △<b>油画《宋庆龄》 杨飞云 作</b> <p class="ql-block">△<b>油画《共和国的将帅们》 陈坚 作</b></p><p class="ql-block"><b>1955年1月,中央 军委 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并经全国人大一届六次会议通过。9月,军衔制正式实行。全军被授少尉以上的有53.1万人,同时,向革命时期有功人员授予勋章和奖章。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隆重的授衔授勋仪式。本图从右至左:许光达、粟裕、刘 少奇、张云逸、陈 毅、刘伯承、彭德怀、罗荣桓、叶剑英、罗瑞卿、朱 德、毛泽东、谭 政、贺 龙、黄克诚、周恩来、刘亚楼、陈 赓、徐向前、林 彪、徐海东、聂荣臻、王树声、萧劲光。</b></p> △<b>油画《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靳尚谊 作</b> △<b>油画《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马刚 作</b><div><br></div><div><b><font color="#ed2308">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在京开幕</font></b> </div><div><b>文章来源:《世艺网》2009-9</b></div><div><br><b>作为“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于2009年9月22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并从9月23日至10月20日免 费 向社会公众开放。由33幅中国画、51幅油画和18件雕塑组成的共102件反映我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主题创作以及国家财政1亿元的专项资金投入,注定使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美术主题创作随同新中国60华诞一起载入史册。</b><br><br><b>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自2004年筹划启动以来,历时5年,吸引了全国1000余位美术家积极参与。同时获得国家财政1亿元大规模的资 金 投 入支持主题性美术创作,这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属首次。</b><br><br><b>创作工程启动后,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专家拟定,并经中办和中宣部批复同意后正式公布实施百余个重大选题,并分由各个院校、画院和解放军以及地方创作团队实施时,已预先支付了一部分材料成本费(绘画每幅10 万 元,雕塑每件12 万 元)。从整个项目的运作来看,此次创作工程的绝大部分 经费 都用在艺术家创作和作品收藏上,区别于先前集体美术创作的资助办法,显示了国家对艺术家个体创作价值的肯定、扶植与奖励。</b><br><br><b>此次工程入选104件作品,展出的102件是经过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术委员会严格评审出来的优秀作品,呈现了当前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最佳水平。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吴山明、刘国辉、梁明诚、宋惠民、曹春生、冯 远、刘大为、杨力舟、王明明、龙 瑞、 许江、施大畏、陈 坚、曾成钢、程丛林、陈宜明、杨飞云 …… 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组成的豪华创作阵容,把对于文化使命的思考和对精神品格的追求,贯注在对历史精神的追溯和创作技巧的探索之中。</b><br><br></div><div><b>细心留意不难发现很多题材都似曾相识,《地道战》《百万雄师过大江》《井岗会师》,这些在上世纪50、60年代,由当时最为卓越的美术家创作,已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成为经典的作品题材,如今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两代美术家在不同时空对同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诠释,无论从历史的切入点、还是画面形式语言来看都已呈现明显的差异。如果说,老一代美术家是带着激情与信仰在描绘他们深爱的祖国和伟大 领袖 的话,那么当代美术家更多关注的是历史的反 思 和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作品的主题性和领袖人物都相对弱化。程丛林的恢复高考的日子,陈宜明的知青上山下乡,王少军、孙璐的中国加入世贸,曹春生等人创作的雕塑民族大团结都用鲜活的当代艺术语言和饱满的创作热情反映了新时期人们生活环境和精神状态发生的可喜变化。</b><br><br><b>然而,作为一项由国家 财政 支持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其中的一部分作品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在最后的评选过程中,一些比较著名的美术家创作的,以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相当影响力的事件为主题的创作因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出现在观众面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 遗 憾。此外,由艺委会委员提出的重大历史题材不单是指尺幅之大、人物之多,以及中国画画大了就没有了笔墨,油画一放大就没了色彩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代美术创作中存在的不足。而这些也将作为一笔宝贵的历史遗存跟随这次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写进新中国美术史。<br></b></div> △<b>油画《山村小学1980》 孙为民 作</b> △<b>油画《夏夜 恢复高考的日子》 程丛林 作</b> △<b>国画《铿锵玫瑰 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冠军》 华其敏 作</b> △<b>油画《大庆人》 谷刚 作</b> △<b>油画《生死印 1978·安徽凤阳》 张国琳、王仁华、桑建国、吴同彦 作</b> △<b>油画《青春记忆》 陈宜明 作</b> △<b>油画《征服珠峰》 冯杰 作<br>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的三名队员王富州、贡布(藏族)、屈银华于北京时间4时25分集体安全地登上了世界最高峰 —— 海拔8848米的珠穆郎玛峰,完成从北麓登上 顶 峰 创举。</b> △<b>油画《复苏的土地》 王宏剑 作</b> △<b>油画《历史的 审 判》 郑 艺 作</b> △<b>油画《科学的春天》 丁一林 作</b><div><b>("洪哥警影" 本人 2014-11 摄于 上海中华艺术宫)</b></div> △<b>油画《南巡途中》 张祖英 作</b> △<b>油画《香港回归》 王颖生 作</b> △<b>油画《澳门回归》 刑俊勤、 王吉松 作</b> △<b>油画《抗击非典》 赵振华 作</b> △<b>雕塑《鼓舞》 曹春生、李惠东、周秀清、张舒 作</b> <p>△<b>国画《新中国诞生》 唐勇力 作</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因为喜欢,所以购书!</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特意编帖,欢迎共赏! </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阅赏红色历史油画, </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弘扬中国革命精神!</b></p><p><br></p><p><b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备注】“洪哥警影”本人2014-7-4购书。2015-2-15汇编 新浪博客。2023-06-19 制作美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