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广州,有处著名的纪念建筑一定要去看看,那就是“中山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占地6.1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集纪念、旅游、会议和演出为一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会堂式建筑,于1931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总体布局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结合,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外观模仿宋代宫殿建筑形制,八角攒尖顶下四出抱厦。内部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形成大跨度的空间,气势恢宏。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中山纪念堂是近代广州的地标性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有机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的正门外,高高的基座上,耸立着孙中山先生铜像。孙中山像是1956年由著名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的,造型为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情景。铜像的白色花岗岩基座上刻的是孙中山所著的《建国大纲》内容。</p> <p class="ql-block">在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p> <p class="ql-block">正门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富丽堂皇,古色古香。金顶呈椭圆形、高达3.79米,金顶表面,全部使用黄金镶贴,据说共用了从香港购进的质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张,折合重量0.92公斤。</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大厅跨度30米,内无一柱,有5000个座位,空间高大、雄伟、宽敞,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会堂建筑,也是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用于大体量的会堂建筑的大胆而成功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舞台后壁正中有一方精美石碑,雕刻着孙中山先生头像和总理遗嘱。</p> <p class="ql-block">一层大堂的侧廊,布置了孙中山先生事迹展。从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到组织北伐、致力统一,无不令人充分感受到伟人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在二楼的侧廊,则展示了中山纪念堂的设计构思和建造过程。</p> <p class="ql-block">纪念堂两侧有荷池、纪念碑亭、华表、铜旗杆、避水所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云鹤华表”,高插云天,雄伟俊挺,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柱顶祥云缭绕,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园内有一株三百多年的木棉王。这株老树亲眼目睹了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孙中山的百折不挠、陈炯明的叛乱,以及亲眼目睹了身旁的总统府被夷为平地后又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纪念堂,也亲身经历了叛军的炮火和日本侵略者往它身下投下的炸弹。园中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是纪念堂奠基、竣工时栽下的,它们与纪念堂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树冠华亭如盖,每年的初夏和深秋,洁白无瑕的花儿桂满枝头,香飘数里,象征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万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中山纪念堂东北角,有棵奇特的树,称之为“树抱树”,也叫“一杆两树”。常见的“一杆两树”往往是嫁接的、或是寄生的,但这棵是天然的,既非嫁接,也非寄生。</p> <p class="ql-block">走出中山纪念堂,回头展望,深深感受到这组建筑的震撼,它是人民对伟人的敬仰;深深感受到中山先生的伟大,他是中国革命的先驱;深深感受到走向共和来之不易,他是无数先烈用鲜血铺垫出的一条文明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