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副本)

老李

<h1>父亲生于1927年11月17日(农历10月24日)。祖籍河北省河间县。参加革命前原名李庆良。祖父祖母膝下仅父亲一子,故疼爱有加。父亲5岁时祖父即教他识字,7岁入学读书。父亲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颇受老师喜爱和乡邻的嘉许。父亲从记事起即接受着祖父的革命教育。"九一八"事变后,父亲随祖父、祖母从东北到苏联,由苏联政府从海上送到塘沽返回家乡。"七七"事变后,我的祖父参加抗日救国工作,任冀中军区任(丘)河(间)大(城)支队情报站站长。因此,父亲和祖母遭汉奸和日寇的追捕,流落在外,一个地方不敢呆两个晚上,怕被人发现告密,几乎q每天都要更换住处。1939年,年仅12岁的父亲离开慈母的怀抱,毅然投身抗日救亡,在本县青训队学习。历任县一区儿童科长、县青救会儿童部长。1942年9月参军入伍。历任冀中军区八分区政治部报社编辑,八分区保卫干事,冀中军区保卫干事,63军新兵团特派员,63军炮兵团特派员、保卫股长、营教导员,军保卫处副处长、宣传处处长,63军188师政治部主任,63军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1年入朝作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90年获独立功勋荣誉章。抗美援朝期间获朝鲜政府授予的国旗勋章和独立勋章。1994年4月14日病故。</h1><h1> 父亲一生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学而不厌。无论是政治、济经、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无不涉及。即使在残酷的抗战时期仍然坚持努力学习。</h1><h1> 父亲一生耿直,傲骨清风。胸怀坦荡,爱憎分明。不唯上,不唯权,只唯真。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压制,亦不趋炎附势。父亲的老首长杨成武上将评价父亲是"好党员,好同志。一生耿直,为人楷模"。</h1> <h1>1945年;这是父亲最早的影像。</h1> <h1>1945年冬,父亲十八岁。组织分配他带其他几位同志到绥远一支起义的骑兵(约三百人)部队工作,由他负责。通过分化上层,团结下层。逐步地实行民主改革,把一些思想反动的旧军官孤立起来,最后淘汰出去,圆满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整编任务。</h1> <h1>父亲笔记摘录;</h1><h1> 1945年冬,组织分配我和其他几位同志到绥远一支起义的骑兵(约三百人)部队去工作,由我负责。</h1> <h1>解放战争时期</h1> <h1>父亲日记摘录;  </h1><h1>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 于昌平记窑。</h1><h1> 胜利的艰苦的一九四八年过去了。在这一年里经历了罕见的艰难困苦,亦见到了中国人民空前的胜利。</h1><h1> 始至寒冬,进军察南,横渡冰舟冲流的桑干,冒暴风雨夜袭怀安。跨平绥,越长城。过平古,入冀东。转战数千里。为带新兵得游物产饶富的乐亭,经远途奔跋回返察北。过长安,走大阁,返赤城,归察南,饱食辛酸味。与主力汇合后复进军大同。中途再返进军平郊。这一年有无数深值纪念的时日。</h1><h3> </h3> <h1>解放战争时期</h1> <h1>郑军长要枪</h1><h1>父亲曾经给我讲过一件趣事;石家庄战役胜利后,父亲去清查驻石家庄敌特机关档案文件,在档案柜里有两支没有开封使用过的手枪(枪名字我记不清了),这是两支很难遇到的名枪。战争中的军人对枪的喜爱就不用说了,父亲就把枪留下了,偶尔显摆一下。1949年,父亲到军炮兵团任特派员。不知谁跟郑维山军长说他有一支什么牌子的好枪,郑军长听后立即叫人打电话到团指挥所要这支手枪,父亲心疼的不得了。好在郑军长不知道他有两支枪,只要走了一支。</h1><h1><br></h1><h1>附日记摘录;</h1><h1>七月十六号</h1><h1> 十四号在阵地上坐了一天,没有事可干,读政治经济学。</h1><h1> 在指挥所吴团长接军来电话,军长要我的手枪。我当然很惋惜,希望是不要拿去。</h1> <h1>和平解放北京与战友在故宫。</h1> <h1>父亲日记摘录;</h1><h1>二月十四日</h1><h1> 起床后约六点左右,用饭毕即乘车去游览故宫博物院。经过御花园,西宫,东宫,乾清宫,三大殿,武英殿等处。各院均藏有无数的珍宝古物及历史重要遗物。这里充分的表现着封建王朝无度奢侈、富华的景象,民脂民膏均耗于其生活里,千万的小民衣不能暖体,食不能饱肚,操劳于风雨霜雪里,历此数千年,思及此孰不恨愤。只要有革命的理性就能同情苦劳的大众,並为他们的福利而奋斗至终。</h1><h1><br /></h1> <h3>和平解放北京与战友合影</h3><h3><br /></h3> <h1>抗美援朝,打败美帝!</h1><h1>亲爱的培:</h1><h1> 离别以后,经过数天的功夫,我们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一路上没有受什么苦。沿途各地老百姓准备了热水热饭,在车上能够打开被子睡觉,就像在家里一样。现在我的身体很健康,请你放心好了。</h1><h1> 我们现在住在距离国境边疆只有九十里的地方,明天我们就要出发了,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时候到了!昨天听说在朝鲜的志愿军打的很好,一仗歼灭了敌人五个多团。我们相信过江以后,一定能打很大的胜仗。请你安心的在后方学习吧!前方来的女同志也都留在后方了,暂时都不过江,而且回到很远的大后方去了。假如前方打的好,你们也可能很快来这里的,你们学校留在那里太好不过了。</h1><h1> 出国以后,给你写信就困难了,你也要写信告诉父亲他们不要惦记我,打败美帝以后,就会团聚在一起了。</h1><h1><br /></h1><h1><br /></h1> <h1>鸭绿江边</h1> <h1>朝鲜前线</h1> <h1>朝鲜某地的古槐树。传说是唐朝大将薛仁贵种植</h1> <h1>和朝鲜小女孩合影</h1> <h1>占领开城。</h1> <h1>欢迎英雄模范</h1> <h1>在朝鲜前线合影。父亲胸前戴着一枚朝鲜政府授予的国旗勋章。</h1> <h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h1><h1><br /></h1><h3><br /></h3> <h1>胜利归国</h1> <h1>野营拉练途中</h1> <h1>行军途中</h1> <h3>父亲和警卫员李洪振</h3> <h1>山西平型关</h1> <h1>内蒙前指时期</h1> <h1>70年代中期,养病期间。</h1><h1>父亲喜欢书画,亦好收藏。</h1> <h1>山西五台山</h1> <h1>和当地老乡聊天</h1> <h1>政治学院高级系学习</h1> <h3>八十年代,天津</h3> <h1>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的授勋证书</h1> <h1>朝鲜政府授予的国旗勋章、独立勋章证书</h1> <h1>父亲使用过的佩章</h1> <h1>父亲生前的书房和部分图书。</h1> <h1>父亲读过的书大都有笔记或旁注。</h1> <h1>父亲戎马一生,枪林弹雨征战十几年。闲暇之时喜欢写字画画,远疏官场而逸情水墨。父亲曾说"你要多学习,做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当官没什么意思&quot;</h1> <h1>古梅愈老愈精神,披霜冒雪洁自珍。</h1><h1>寒到十分清到骨,始知明月是前身。</h1><h3><br /></h3> <h1>国有史,州有志,家有谱。</h1><h1>我们的先辈,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后世子孙要代代铭记,永远不忘光荣的家史。</h1><h3><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