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年水乡古镇--秦潼镇

肥牛

苏北里下河地区有不少古镇。粗略算算有十多个吧。这些古镇有2个特点,一是年代久远,动辄千年以上,远非那些明清古镇可比。二是底蕴深厚却名声不显,远不如苏南几个古镇的名气大。 在这些古镇中,我们今天要去的秦潼古镇,可能算是其中的佼佼者,论名气或许可以排在前三位了。 溱潼镇,原名秦潼,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经秦潼,见此地四面环水,于是给“秦”字加上三点水,溱潼的名字由此流传至今。 溱潼位于苏中里下河腹部,地处苏中泰州市、兴化市、东台市三地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 溱潼镇是江苏省的千年古镇,是4A级景区,被列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古镇作为里下河地区的鱼米之乡,四面环水,风光秀丽,自古有“苏中周庄”的美誉。 现今古镇依然保留了大量的古民居和古建筑。分布着院士旧居、高二适故居、砖瓦馆等众多景点,沿着狭长、铺着麻石的街巷参观,如同走进了时光隧道,迈入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博物馆。 溱潼古镇是一个半开放的景区,在古镇老街上走走逛逛无需买票。<br>而在收费的古宅中,最能体现小镇文化底蕴的,是李氏家族的“院士旧居”。这座建于乾隆年间的深宅大院,依然保持着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风格,外观看上去虽然很普通,但是年代的久远却令其古色古香,很有味道。 溱潼镇的会船节是独有的民俗活动,起源于宋代,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之称,被定为“中国十大民俗节庆”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天下会船数溱潼”的美誉。 但是这座古镇能够兴旺闻名,却是因为烧砖。<br>在明清时期,古镇刘氏家族出了兄弟两位武状元,他们回到家乡后建造府邸,却找不到砖瓦,于是兄弟二人带领乡亲们建窑烧砖,从溱湖湖底取泥,这里的泥很适合烧窑,烧出的砖瓦美观、轻巧而坚固,也很耐用,因此很受欢迎。由此为古镇开启了财富之路。 在高峰时古镇曾建起了两百多座窑场,烧砖成为古镇的主要产业,本镇居民家家参与,人人出力,烧出的砖瓦不仅自己用,还大量销往周边地区。上海城隍庙、南京鸡鸣寺、镇江金山寺等古迹都采用过溱潼产的砖瓦。 古镇里有三棵树很有名。<br>第一棵是唐朝的国槐,生长在一座有着久远历史的“绿树禅院”里。<br>第二棵是宋代的山茶树。有着“世界茶花王”之誉的它,这棵树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人工栽培山茶基径最大、树体最高、树龄最长,而又生长在长江以北的唯一一株万朵古山茶。<br>第三棵树长在“一门三院士,祖上是状元”的院士旧居。这棵树比唐国槐、比宋山茶长得更茁壮。 古镇的青砖古街和古巷四通八达,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小巷九曲十八弯,深巷幽居,老井当院。最窄的地方仅容两人通过,巷端设巷门,不熟悉的人走进去如入迷宫。镇上的古建筑大多是官宦世家和富豪土著所建,既具有封闭式宫廷建筑格局,又带有江南宅第风格。 这里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鳞次栉比。很多店铺都分别上过省市,仍至中央的电视台。走进一家小店,摆满了当地土特产鱼圆,肉铺等,旁边一家是黄桥烧饼的专卖店。这里的东西都带着深深的地方特色。<div>来一趟,当然要买点带回去。</div> 溱湖八鲜宴是古镇的代表性美食,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时就专门品尝过,这次来又品尝了一次。不过现在这道菜已经很普及了,镇上大小餐馆都可以做,也不知道哪一家正宗做的最好。可我没感觉到很好吃。不知道是做的不好还是现在我的口味叼了。只是价格是便宜了许多,上次来买一份要600元,现在只要288元。 古镇的人们,始终保留着他们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一些老者坐在路边,抽着烟斗,闲聊着过去的种种事情;一些孩童则在河边嬉戏玩耍,享受着这个美好的夏日时光。 走在这里的街道上,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历史文化的底蕴。<br>醉醒几许春秋事,守望多少汉唐风。秦潼古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继承和传承。<br><br> 古镇以其慢节奏、朴实无华而又温暖人心的美好时光,吸引了我的到来,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今天是父亲节,谨以此文以示祝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