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古诗词里说“端午”</p><p class="ql-block"> 端午将至,我们第三期的读书会也如期到户外举行。</p><p class="ql-block"> 这次读书会的地点选在一个叫“顺风园”的地方。这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四周群山环抱,河边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岸上的芦苇随风摇曳,林中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小路边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花。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品茶,真是心旷神怡,陶冶情操!</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由来最为广泛流传的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自尽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所以吃粽子、挂菖蒲、赛龙舟等成为端午节的风俗。很多文人墨客也以这些风俗为主题,写下了大量的千古名篇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是宋代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既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又描写了被鸟叫声惊醒的在纱窗后面摇着绢扇的女子。整首词呈现出了初夏时节的一个唯美画面。还有唐朝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的直臣冤”。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怀念和他饱受冤屈的愤慨。最轻松愉快的要数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描写了女子们欢度端午节的情景。彩线缠玉臂,小符挂绿簪,大家互致节日的问候。字里行间流露出愉快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诗言志,古人以这种表达形式,映射自己内心的哀伤、忧愁和喜悦,让后人从这些诗词中和古人共情,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所以读书永远是自己和内心最友好的相处方式。</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文化,感悟唯美生活[玫瑰][玫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