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旅行家许曙明走遍天涯系列147期

波波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红 旗 渠</b></p><p class="ql-block"> <b>许曙明</b></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周总理曾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青 年 洞</b></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实际上是一条从山西平顺县将漳河水引入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的人工引水渠,是林县人历时十年,在太行山的险山危岭、悬崖绝壁之上凿洞、架桥、修渠、槽渡,建成的一条“人工天河”。</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最有代表性的工程是青年洞和分水闸。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是300多名青年突击队员历时一年零五个月,硬生生在太行山腰的石英岩上打、砸、炸出来的一条长623米、高5米、宽6.2米的隧洞。分水闸是将引来的漳河水分到3个干渠,再经分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灌溉50万亩农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分 水 闸</b></p> <p class="ql-block">  修红旗渠,总投工5611万个,共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80个,架设渡槽151座,挖砌土石方2500多万方,干、支、斗、农渠总长度1500公里。这些工程量有多大我想象不出来。仅是2500多万方土石方,如果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就可以把广州与哈尔滨连起来。</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伟大用不着我啰唆,但有两样我觉得有必要提一提。一个是带领林县人民修红旗渠的县委书记杨贵,一个是红旗渠指挥部的组织架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杨贵</b></p> <p class="ql-block">  杨贵是1928年5月出生的,1954年5月任林县县委书记时刚刚26岁,1960年红旗渠工程上马时才32岁。一个32岁的年轻人,在施工条件极端险恶,资金、物资、技术极其短缺,甚至所有的民工都吃不饱肚子,就连担任打通咽喉工程青年洞的300名青年突击队员,每人每天也只有6两口粮,靠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水草充饥的情况下,哪来如此大的胆略和气魄决定修这么大的工程?我想,首先是他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有资料说,杨贵在工程上马前,先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千古罪人”的石碑,这种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精神哪是一般庸官所有的!其次是他对林县人民有深厚的感情,看到老百姓受水的困扰、煎熬,他心里难受。林县缺水,水贵如油,水就是老百姓的命。民国初年,老长工桑林茂五更起来去7里远的黄涯泉挑水,排队排到天黑才接了两桶水。刚过门的儿媳妇摸黑迎接公爹,刚接过担子就被石头绊倒,两桶水全洒了。儿媳妇羞愧难当,当晚竟然悬梁自尽。我想,杨贵应该非常清楚这个悲惨的事情,正是敢于为百姓分忧解难的责任感促使他敢担这个责任,杨贵是一个愿意也敢于为老百姓做主的好官,他的担当精神足以让某些身居高位、不敢作为、毫无建树的庸官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就是红旗渠指挥部的组织架构。统领几万名民工的指挥部,内设部门只有8个股。这8个股20来人就把资金筹集、物资供应、工程组织、技术指导、人员调配、思想教育、宣传动员、后勤保障、安全保卫等等的事情全办了。红旗渠修了10年,没有一宗请客送礼、铺张浪费的事情,没有一个干部因为贪污挪用受贿犯错误。有了精神,机构再小,条件再差,照样能办大事;丧失了精神,机构再庞大,设施再完善,有什么用?</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红旗渠,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配套的大型水利体系,当年那些修红旗渠的人,肯定不会知道,几十年后,他们修的工程会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一种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8px;">  漳河水就这样穿山越岭而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