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盏 灯

无名小草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家几代人都是生在农村。父亲他们这一辈人有六兄弟,父亲是家中老幺。父亲在他五岁那年,我的爷爷、奶奶相继都去世了。这个家就靠大伯来支撑,长哥长嫂为父母。那时一大家人,完全靠种菜、种田来维持生计。那时的交通及不方便,家里菜地种得好,每隔一天,大伯和二伯都用肩挑上百斤的菜,到十几里外的街上去卖菜。下午在回来的路边、田边又捡起上百斤的牛粪挑回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供养出了一个大学生,三个简师毕业。其中三伯家两个儿子,一个大学生。二伯家一个儿子,还有我父亲共四人。大伯家没有一个,因为那时重男轻女,大伯没有儿子,女孩是不允许上学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即一九五三年秋,这个大家庭才分开,我是分开后才出生的。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大伯对我们这几家的关照。谁家没米了,没盐了、没油了,他都及时想办法弄来。每年的春节正月初一,我们这几家大大小小的十几孩子们,都带着那个时代最好吃的炒的包谷花、蚕豆,给大伯大妈拜年送去。大伯大妈见到我们去,笑得合不拢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那时在我心里的大伯,就是我们汤家的那盏灯。他勤劳,持家公正无私。他用心用汗水照亮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照亮了我们这两代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980年8月,我参加了工作。第一个月领了24元的工资(那时是每月工资标准),我用了10元钱,给大伯买了两瓶酒,大伯非常兴。他见人就说,我汤家后代有希望,诚实靠得住。大伯的言行一直激励着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父亲生了我们四个,我排行老二。四姊妹的条件相比来说好一些,就把父母接到身边,和我们一起生活了20年,直到二老百年归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当我当了父亲时,就想着父辈他们勤奋持家的家风铭记在心。当儿子读书时这些家史讲给他听,我的言行也给他指出了一个明灯。他读小学时我陪他读书,陪他做游戏,和他一起打乒乓球,打篮球。当他学习时遇到难题时,先给他一个提示,应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再陪他一起做,看谁先做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家在学校还有一块小菜地。儿子读初中、高中时,放假了还帮翻菜地、浇水。那时我们还烧蜂窝煤,他还帮我从一楼把煤挑到六楼上。这些活都是他自愿干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这样他就形成了好的习惯。爱思考、爱劳动。在他上初中后,我再也没有辅导过他,知识点已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放寒暑假,我给他报培训班,他硬是不去。他说学得好不好,不在乎参加培训班。就这样,六年来从初中到高中,什么培训班都没有参加过。但他靠自己的发奋,最终考上了湖北省最好的一所大学。从他上大学起每周给家里打一次电话,参加了工作也是如此,到国外学习半年也从不间断,现已坚持了二十多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良好的家风家教,能够影响一代人,能够造就一代人。从父辈到我,再到儿子,穿越了一个多世纪,就是那盏灯一直把我们的家风家教发扬光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