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的故事

纠纠

<p class="ql-block">  6月15日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北京老字号知多少》专题讲座活动,我经过网上预约于当日去现场参加了活动。博物馆讲解员从京城几百家老字号中,精选出最具盛名,历史最久的百年老字号为大家进行了讲述。</p> <p class="ql-block">首先聊聊与吃有关的北京老字号全聚德</p> <p class="ql-block">全聚德匾额(仿制品)原为清末秀才钱子龙题中国全聚德有限公司藏</p> <p class="ql-block">全聚德创始人杨全仁</p> <p class="ql-block">  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的全聚德,是享誉京城且流传至今的北京老字号,为了让客人吃到放心的鸭子,最初是让客人在选中的鸭头上画记号,后来是在鸭脚上挂钢牌。</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证原鸭的质量,专门设立“鸭局子"收购优质成熟鸭由填鸭能手精心饲养,规定鸭子要填成五至七斤重才可宰杀,且鸭子由蛋孵到宰杀,不能超过七十日。</p> <p class="ql-block">前门外大街全聚德</p> <p class="ql-block">  挂炉没有门,一般用明火烧果木的方法,烧制45分钟左右即成。</p> <p class="ql-block">稻香村</p> <p class="ql-block">  稻香村是目前己知的北京最早经营南味食品的老字号,南城稻香村、西城稻香村,东城稻香村,三家店老板都是老乡,他们共同协商,遵守君子协定,各自在经营的区域,避免恶性竞争,自愿互利,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前门外观音寺的稻香村</p> <p class="ql-block">  北京稻香村食品部最早开办时位于前门外观音寺,现在的前门大栅栏西街东口。清朝末年,南京人郭宝生创办。是一家前店后场,自产自销,南味食品店。</p> <p class="ql-block">张一元</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开张的张一元茶庄,位于前门外观音寺街,创始人是安徽人张文卿,字号”一元”,寓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p> <p class="ql-block">张一元文记铁茶叶罐</p> <p class="ql-block">  花茶,选福建的新鲜茶叶,依据北方人的口味,买花自己熏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小叶花茶: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深受老北京人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用纸包茶叶是旧时茶叶铺流行的售茶方式,上宽下窄,像盛粮食的斗,所以被叫“斗型包”,也被称为.”元宝包《茶包虽小,但是工艺很讲究,不仅美观也有要规矩,茶包要紧,而且每个半斤的茶叶所系好的绳扣,一定是包在侧面这是早年约定俗成的规矩,凡是入口的商品,用纸包包的,包装绳都系在侧面,唯独一样入口物的包装绳不在侧面,而是系在正上方,这就是中药。</p> <p class="ql-block">王致和臭豆腐</p> <p class="ql-block">  “闻着臭,吃的香”的王致和臭豆腐创始人王致和,本来是在清康熙八年(1699)从安徽进京赶考的举人,却因落榜而在京城改做豆腐生意,一次,他一门心思想参加科举考试,忘了放在坛子里的豆腐,待想起时豆腐己成青绿色,且发出股臭味,他大胆品尝后觉得有股别样的鲜美味道,就送给同乡和老顾客品尝,没想到获得大家一致的赞美。从此,王致和改进了臭豆腐的配料和制作工艺,开始出售。虽然他次年又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却屡屡失败,而他的臭豆腐生意却越来越好,于是,他干脆在前门外延寿寺开办了王致和南酱园。</p> <p class="ql-block">同仁堂</p> <p class="ql-block">同仁堂旧照</p> <p class="ql-block">  同仁堂是目前国内最久负盛名的中药老字号,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位于前门外大栅栏,创始人是乐显扬,号尊育。康熙四十五年 (1706),乐显扬之子乐凤鸣将研究的配方分门别类汇集成书,编著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言丹下料配方》。他在书的市言里指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两句话成为历代同仁堂人制药遵循的古训。</p> <p class="ql-block">同仁堂乐氏家族合影</p> <p class="ql-block">同仁堂乐家老铺追风虎骨膏说明书</p> <p class="ql-block">荣宝斋</p> <p class="ql-block">  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荣宝斋,其前身是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的松竹斋,以经营书画为主。创始人庄虎豆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改名为荣宝斋。以木板水印画闻名京城,其复制的旧字画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如唐代周防的《暂花仕女图》、五代顾因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明朝文徵明的 《兰亭羞禊图》等。</p> <p class="ql-block">荣宝斋木板水印《北京笺普》</p> <p class="ql-block">荣宝斋木板水印制清代王云 《月夜楼阁》</p> <p class="ql-block">  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张大千先生与荣宝斋有着不解之缘。荣宝斋为他们的作品推广、宣传,两位大师因此名扬天下,荣宝斋亦因此名声鹤起。</p> <p class="ql-block">一得阁</p> <p class="ql-block">  一得阁的创建者谢崧岱曾多次参加科举却屡屡失败,于是在清同治四年(1865)开办了家墨汁店,在店堂前书写了一幅藏头楹联:“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并取楹联头字,称字号为一得阁,并亲自手书“一得阁”牌匾。</p> <p class="ql-block">  其墨汁以油烟和松烟为主要原料,再加上骨胶、芦盐等配料、精致而成。因其免去了研墨的繁琐,且品质上乘,一经上市就受到文人墨客所喜爱。</p> <p class="ql-block">内联升</p> <p class="ql-block">  北京著名的老字号鞋店,内联升,由河北武清人赵廷于清咸丰三年(1853)创办,位于崇文门内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字号内联升“内”指皇宫大内,“联升”寓意官运亨通,连升三级。内联升以做朝靴起家,后来所做千层底布鞋亦驰名京城。所谓 “千层底”,并非千层,只是形容层多底厚。内联升的鞋靴以精工细作,密针厚底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  内联升以制作朝靴起家,据考证内联升的朝靴底厚达32层,厚而不重,黑缎面质地厚实,色泽黑亮,穿上后走路轻便没有声音,显得稳重气派。千层底小圆口布鞋精选纯棉白布,天然麻线,纯毛礼服呢等精致而成,双工艺十字底鞋底每平方寸要纳162针,一双布鞋要4200多针。</p> <p class="ql-block">马聚源帽店</p> <p class="ql-block">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创建的马聚源,是老北京最著名的帽店,位于前门外鲜鱼口内路南。其产品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马聚源专门制作官帽、皮帽、各种缎制小帽,所以当时有 “官帽店” 之称。民国时期,又新增一品种“将军盔”(恭喜帽),其帽疙瘩的做法就是 马三针,“马三针” 既简单又结实,是马聚源制帽技艺中的一绝。</p> <p class="ql-block">瑞褔祥</p> <p class="ql-block">瑞福祥创始人孟洛川先生</p> <p class="ql-block">  创建于清同治元年 (1862)的瑞福祥绸布店,位于前门外大栅栏。它秉承“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到清末民初,已成为老北京最大的绸布店。</p> <p class="ql-block">各式招幌</p> <p class="ql-block">各式幌子</p> <p class="ql-block">广告</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礼券</p> <p class="ql-block">  通过听讲座,使我增长了知识。一是,知道了在中国近代的都市中,手工业往往是和商业贸易合二为一的,即所谓的“前店后场”。每个老字号既是生产厂家的招牌,也是出售商家的招牌,老字号中的“字号”其实就是现代的“商标”。</p><p class="ql-block"> 二是,知道了北京老字号中的“老”就是指商家有悠久历史。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老字号”,大概就是从清朝中后期才在北京站住脚的,能够再往前追溯的则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老字号大多是家族生产模式,家族兴旺,老字号兴旺;家族衰败,老字号衰败,社会动荡也直接影响了老字号的兴衰。所以,老字号能够延续到百年以上不倒的,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北京老字号是古都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有着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已经成为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