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拜读了梁晓声先生的一篇散文《第一支钢笔》,先生开篇是这样描述的:“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我的父亲一生中给我留下了两样遗物:一样是他老人家戴过的70年代非常时兴的上海牌手表,一样就是他用过的一支钢笔,样式和粱先生描述的一模一样。父亲一生中给我的印象是慈善和蔼、孝敬母亲,父亲是在襁褓之中爷爷就辞世了,是奶奶一手把父亲养大成人,在我小的时候父亲下班回家的第一句话总是先叫一声娘,然后再去干别的事情,至今每每想起,恍惚间又回到了童年时光,脑海中浮现出家人一起生活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1929年济南生人,1949年被分配到淄博工作,1957年工作稳定后,把奶奶、母亲和姐姐们接到淄博,从此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家。父亲的学历是高中肄业,这在当时已算是高学历了,由于在银行工作业绩突出,后被调入张店区计划委员会工作,负责全区的计划统计工作。印象中父亲在完成单位的繁忙工作之余,经常利用夜晚时间写出一篇篇反映当时工厂“抓革命、促生产”的新闻报道,后成为了淄博日报社一名特约通讯员。学龄前在家的我平日最想见到的就是邮递员叔叔,总希望他骑的那辆绿色自行车在我们家门口停下,支上车架,然后高喊一声父亲的名字,这时我的第一反映就是快速爬上母亲的梳妆台从抽屉里找出父亲的名章往外跑,奶奶由于是小脚,总是慢几步到门外,邮递员叔叔看到大人从门口出来这才接过我手中的名章打开红色印泥盒挆搭几下,在签字本上重重地一摁,然后一同把名章还有那个绿色的信封递给奶奶,我知道,那印着绿格格的信封是汇款单,是父亲每天伏案熬夜用手中的这支笔写出了一篇篇通讯报道换来的稿费,印象中汇款单金额都在三元以下,这也是一笔不小收入,因为父亲每月工资才47元,支撑着我们全家人的开支,关键是每当父亲收到汇款单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宝贝儿子叫到他的面前,给他“娇生惯养”的儿子一毛钱,如果是在晚上,我会一直攥在手心里入睡,我深知它的魔力,用它能换给我明天最甜蜜的味觉和快乐,熬过漫长的夜晚第二天往往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四马路门市部一只手扒着柜台,翘起双脚,另一只攥钱的小手指着柜台上面那装满各种味道的玻璃糖罐,买上十块花生酥糖(一分钱一块)是我儿时的最爱,往往还未到家两块酥糖已经干掉,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这是我童年时光中最快乐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1974年冬天奶奶走了,2019年父亲和母亲在同一年也相继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心爱的孩子们,处于对父母的怀念,我时常拿出这两样东西,左手拿着停摆的手表,指针调到了6点19分,这是父亲离世的时间,右手握着那支黑色的钢笔凝视许久,而今天阅读了粱先生的文章后,我突然领悟出什么,明白了父亲留给我这两件物品的真正含义:手表是用来计时的,是让我做个诚信守约人,干什么事情要有时间观念,今天的事务必当天完成。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怎样把控,人生就像一块上满弦的手表,总有一天会停摆,所以在你有生之年,要有所作为,不要虚度年华。杨绛先生说过:“世上唯一不能复制的是时间,唯一不能重演的是人生,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是年龄,该怎么走,过什么样的生活全凭自己的努力和选择,余生很贵,请别浪费”。60后的我真正体会了“年少不知时光贵,珍惜已是花甲人”的含义;再看着右手的钢笔,仿佛听到了父亲那慈祥的嘱托:你要用好手中的这支笔,让它抒写出你最美的人生、最精彩的世界,它就是你维持生活的工具 ,做为男人你要撑起这个家,用你学过的知识养家糊口,上对得起生你养你的父母,下要对出世的孩子负责,使他们长大成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此时此刻的我真正领悟了父亲的用心良苦,感谢我的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人生,两件遗物使我重新认识了人生的意义所在。在现实社会中,家境优渥的父母往往总会给子女留下几套房产、银行存款等财富,房子总有一天会陈旧圮坏,无处踏寻;银行存款可能让你不思进取、虚度年华。唯独父亲留下来的两样遗物,可以长久地保存在历史的时空中,在儿子心目中胜似金山银山,请父亲放心,儿子会永久地珍惜和保存它,永远留在身边,教育好子孙后代,永不抛弃。今天是父亲节,愿在天堂的父亲看到此文后,能得到一丝慰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