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祖父,生于1918年前后。祖父的父亲有些薄产,在镇上经营着一家小店,生活比普通的当地人稍稍好些。家里有两个哥哥还有两个姐姐,祖父是家里的老幺。大哥做事一板一眼,一直帮助着曾祖父打理着家里的一些营生;二哥书读得不错,写的是一手的好字,有些才华,口齿伶俐,曾经作为讼师(现在的律师),帮人打官司,打赢了。祖父作为家里的老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成长的。生活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家里没有什么必定是要他负责的,对他也没有太大的成才的期望,如果能够成才那也是额外的奖励!这样的环境早就了祖父特有的性格,这些性格显得与实用主义格格不入,这些性格在他的一生重要的时刻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因为自由的成长空间,“真”一直是祖父性格中重要的成分之一,而这一成分有些时候尽管闹出近乎荒唐的闹剧,始终得到着家里的宽容和爱护。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祖父小的时候每天都得要吃一个鸡蛋,有一次家里的鸡蛋用完了,无论怎么劝,祖父都不肯轻易罢休。他怒气冲冲的找到了家里的一只老母鸡,嚷着要从老母鸡的肚子里掏出鸡蛋来。祖父就是这样随性但善良地成长着,享受着父亲、哥哥姐姐们的爱,不用为三餐发愁!</p><p class="ql-block">祖父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成长着,干练不如大哥,才华不如二哥,没有做过什么特别出格的事,也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经历。抗日战争开始,祖父已经成年,那一年二哥给他添了一个大侄子。后来,祖父有过一段广州求学的经历,在那段国家和民族拼死抵抗,追求民族自由和独立的阶段,所有中国人都受到了不同层度的影响,全中国人民坚忍不拔,苦中求变。祖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心情愤懑可是报国无门。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香港留学带着革命思想回乡组织游击队的同乡刘绍东(又名刘东,别名关照)的鼓励下,倾向革命的祖父短暂地参加过游击队。就在去受训的路上,曾祖父担心他有危险,派他大哥去把他追了回去。祖父最终顺从了父亲和哥哥,回家娶妻生娃,做一个本分的儿子,本分的弟弟。</p><p class="ql-block">奶奶是同村的姑娘,家境一般的奶奶应该是没有受到过太多的教育。但是,老一辈的一些经验的传承,还是在一些为人处世上看得出来,她们那一辈的人有着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结婚后的爷爷善良率真的性格没有变。家乡这个地方盛产木材,伐木后,一般把木材通过家乡的河道往下游输送。输送的过程中,要派人到河里去帮助受到阻碍的木头解除障碍。有一次,祖父带着他的一个侄子去干这个活。天真烂漫的爷爷觉得,天气又热,在水里穿个衣服也有些累赘不方便。于是,祖父建议侄子脱光算了。可能是爷爷这个“光荣”的事迹又传到了奶奶的耳朵,奶奶跑到了河边,用双手捂着眼睛,喊着侄子的名字,问他“脱个精光,你羞不羞啊?”意在提醒爷爷,是个大人了,要注意影响。奶奶始终恪守着传统美德,作为妻子在外面始终不正面批评丈夫,给丈夫留足了情面。</p><p class="ql-block">又一段时间,zz氛围非常的严重,管控也越来越严格。据说那个时候不允许私自剃头,剃头只能到规定的地方去剃。爷爷觉得有些多余,就找个隐秘的地方,私自找人帮自己剃头。剃到一半的时候,巡逻队的人来了。大家都很害怕,爷爷也怕,家庭成分不好的他,也怕被批斗。就把工具藏了起来。但是,头剃了一半很容易看出来。巡逻队的人来看了,就问爷爷“工具哪里去了?”意思可能是要没收的意思。爷爷水口说了一句“扔到了猪粪坑里去了!”那些巡逻队就逼着爷爷到猪粪坑那里捞了半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食不果腹,精神高度紧张,爷爷的身体和精神都越来越不好了!终于有一天,路过河边的时候,由于手软腿软,掉到了河里面去,再也没有爬上来!据说有人看见了,但是看见的人,没有及时回报,他先去别人家聊完天,再来告诉奶奶等其他家人。大家赶到的时候,已经回天乏术了!奶奶身体本来也不好,在爷爷去世不到一个月,奶奶也驾鹤西去了!想来,奶奶也是深爱爷爷的,她选择了跟爷爷生死与共!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吧,她去世后,长辈们把她放在了爷爷坟前正对的山上,使得他们遥遥相对,互相看得见!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相守!</p><p class="ql-block">祖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率真烂漫,48年的人生不算长,但是他也算是那个时代一个相对幸运的人,在爱的包围下成长,生有爱人相伴,死有爱人相守!</p><p class="ql-block">(父亲节到来之际,谨以此为纪念父亲的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