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目标、内容、理念与策略--伍新春</p> <p class="ql-block">💕书名:《最爱不过我懂你》共情陪伴手册 作者:伍新春 李国红 </p><p class="ql-block">——父母的焦虑总以各种形式压到孩子的身上 如何 用“懂你”到“爱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大部分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但当父母不懂孩子时,深厚的爱却变成了套在亲子关系上的枷锁,成为孩子前行的阻力,甚至成为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根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 诗人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为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3.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提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和可能,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他自己,最好的自己。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他,接纳他、支持他,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才是最好的爱,孩子最渴望的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4. 共情理念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率先提出。简单来说,共情是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 在教育中,使“教”转向了“育”,尊重儿童天性,信任积极成长、向上向善的本性。通过营造温暖有爱的关系,在优质环境中建构独立自我人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5. 静进:家庭功能失调的家庭=不幸的家庭。家长不当的养育方式和理念,令儿童心理“异化”。 家庭功能失调是指家庭内部一些剧烈的冲突矛盾、扭曲的情感模式、成员间无效的交流方式、父母行为异常等可导致家庭关系长期濒临崩溃,危害儿童身心健康。以致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很难察觉和辨别他人的喜怒哀乐,不会表现同情、利他和助人的行为。共情能力有所缺陷,往往过分自我、冷漠敌意、社交困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