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直想写父亲,却不敢落笔。父亲的骤然离世,是我们姐弟心中永远的痛,不敢碰触,不能提及。因为念想一起,便是巨大的悲痛,可能是父亲不想让我们伤心吧,只能假装忘却去抚平内心的哀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九年前的那个冬夜,母亲蓦然惊起,周遭寂寂无声,杯中水尚有余温,已是天人永隔。当我们赶回家时,父亲宽厚的大手依然干燥微砺,却再也不曾传递温热,他静静地静静地在那里,再也不曾应答我们的呼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身高体胖,性格豪爽,凡事亲力亲为。他虽然从不耳提面命地教导我们,但却以身作则,给我们树立了标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脑子活络,又肯吃苦,大包干儿之后承包了几亩果园,也算是敢于为先了。果园产量倒是有,但就是品种单一,父亲说老果树有诸多的弊端,应该更新换代。在信息滞后、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父亲骑个自行车四处打听交流,甚至远到百八十里地儿的朋友那里,互相探讨果园的种植经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次参加县里的“劳动能手学习团”到邻县参观,回来的时候,包里就多了几截苹果枝,父亲的“窃喜之情”溢于言表。那几截果枝被视为“珍宝”,父亲小心地将果枝切成接穗,仔细地嫁接到了果园的树上,用心标记出来,精心地侍弄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年的时候,新枝居然有花有实,父亲天天盯着他的果子,麦收前,那些珍贵的果子成熟。果色青绿,皮薄肉脆,甜美多汁。父亲品尝之后,更加坚定了改造果园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将新枝做了更多的接穗,果园多半的树被悄悄地改头换面。又是一年春光尽,父亲的跨年大计得偿所愿,从抽芽到开花,从青果涩实到硕果满枝,父亲的全部心思都扑在了果园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第一批“黄葵”果子运到集市上的时候,真得是横空出世。乡邻们虽没有见过这么早熟的品种,但一经品尝,就售卖一空,父亲的干劲儿更足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放学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去园子里摘苹果,装好满满的竹筐,预备明天的集市。后来有商贩慕名而来,苹果大量地批发了出去,园子里人来人往,父亲从天明忙到天黑。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父亲的“鸿鹄之志”得以完美实现,整天都乐呵呵的,更加用心地打理园子。丰果期结束,就开始剪枝,让果树得到休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高的树梢上总有漏摘的果子,攒足了劲儿长得又大又圆。这种果子有个特点,生长期一长就变得面面的,以至于果皮都会迸开,露出晶莹绵密的果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每次剪枝回来,总要揣几个又大又面的苹果,呈到姥姥面前,姥姥很喜欢这种绵软香甜的味道,父亲也发现了新的商机。将这些“面瓜”一样的果子摘下来,专门儿给牙口不好的大娘大爷们。既便宜又好吃的果子,深得老人们的喜爱,以至于每次集市上都会有“老年团”组队等父亲的到来。老人们手里的钱都不宽裕,父亲也不计较价格,因此竟收获了一大帮的“老粉丝”,说起来啼笑皆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喜欢读书,闲暇时总是盘腿坐在炕上,眯了眼睛,执书细读。父亲搜罗的书五花八门,然后,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故事,就成了我们饭后课余的精彩时刻。耳濡目染,我们也跟着读书,对书的极大兴趣也是由此开始的。虽然字认不全,内容也是囫囵吞枣,但凡是读过就会有模糊的印象,在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了极大的启蒙和帮助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第一本书是《逍遥游》。尤为深刻的,就是父亲给我们讲“鲲鹏”的由来。他说,“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勾起了我们无限的憧憬和向往。弟弟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父亲是希望弟弟宏图大展的。我们姐弟的名字,在铺天盖地的花花草草中也是立意新颖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聊斋志异》,也不知从哪里淘换来的,没底没面,还缺失了好几页,书角也卷得厉害。父亲仔细的抚平压整,爱不释手,我们也忙里偷闲地看。虽然满书的繁体字令人眼花缭乱,但经过父亲的口述,蒲松龄笔下奇特诡异的谈狐说鬼故事,曲折离奇,确实引人入胜。硬生生得读了个一知半解,以后读起白话文本来就得心应手了。小学的时候就读完了全本聊斋,为后期的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是有几分文采的,加上长年累月地阅读,所以喜欢写写画画。九七年的时候,姐姐考上了公务员,我和弟弟也进入了高校的殿堂。消息传到家里,父亲一次次地将兜里的烟分得精光,当时真得是意气风发,比自己上了大学还要高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恰逢那年果园又大丰收,除夕那天,父亲提笔点墨,亲笔书写了一副对联儿,贴在了大门上。上联:喜香港回归,下联:乐燕凤鹏飞,横批:家国同庆。红红的春联儿,更加得鲜艳夺目,喜庆盈门。乡亲们见了父亲就羡慕不已,言语里满是质朴地贺喜,父亲总是眉开眼笑,以烟回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水性极佳,痴迷捕鱼,于是餐桌上各色鱼肴是少不了的,什么黄刺、蓝刀、麦穗经常是我们的盘中餐。刚捕捞的鱼剥洗干净了,裹了面糊入油锅,炸得外酥里嫩,鲜美异常,隔天半日的我们就打一顿牙祭。母亲嫌腥,父亲从不让她动手,捞出的河虾,炸得金黄酥脆,专门留给母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姥姥夏天的时候会从城里来避暑,父亲总是拣最大最肥的黄刺,这种鱼肉质细嫩且无杂刺,将洁白细腻的鱼肉端到姥姥的面前。家里时常弥漫着诱人的鱼香味儿,丝丝绕绕的香气飘到院外,总免不了亲的近的来“打秋风”,父亲从不吝啬,添副碗筷就热情地招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前有一排槐树,父亲经常从河里起了网,挂在树上摘鱼,但凡有路过的,叫一声二哥,父亲就笑哈哈地让人拎张网回去。长此以往,父亲的人缘是极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的兴趣比较广泛,拿鱼摸虾逮兔捕鸟自不在话下,都是老生常谈。父亲还潜心鼓捣摄影,一个皮包,一个相机,一块背景布,就是他勇闯天涯的家当。农闲的时候,凭此一技之长,走街串巷,既丰富了阅历,又补贴了家用,父亲是有担当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张父亲给拍的照片,我们抱了梧桐花,站在齐膝的麦田里。成片出来后,父亲还调了各色颜料,涂了紫色的梧桐花、油绿的麦田和鲜艳的衣服,并题写了姊妹留念的字样,那张"彩照"我们视若珍宝。四十年的光阴消融,早已褪显出本来的色质,纯粹的怀旧风,但灰白色调带来的质感和视觉冲击绝不逊色于现在的高清像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有趣的是,父亲还涉猎到周易和中医的层面。他有一本手抄的手相大全,图文并茂,惟妙惟肖,空闲时就反复琢磨,凑在一块儿就煞有其事地给人看八字手相,没人去计较灵验与否,为得只是图个热闹。但父亲说我们三个不吃庄稼饭,可能却有其事,也可能是承载了父亲对我们最美好的期望吧,但终究父亲的夙愿一并实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读医书,竟然闹出了“笑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次在集市上,旁边有两口子,那媳妇病恹恹的,父亲同那个兄弟拉家常,知道是咳症,问医无数,沉疴难愈。父亲给搭了脉,还开了药,那兄弟有点犹豫,但病急乱投医,半信半疑地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在树荫下喝茶,杂七杂八地围了一圈人。大家正在笑谈,本村的一个大爷,领了两人到跟前,指了指父亲说,这不在这里吗?父亲还没反应过来,那两人就一左一右地拉了父亲的手,连声说救命神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是集市上碰见的两口子。或许是机缘巧合,也或许是对了症吧,那媳妇的精气神儿眼见得好了许多。父亲大笑不止,那两人却不依不饶,千恩万谢。众人哄笑说,“李神医”深藏不露,父亲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想来,真是一个敢开一个敢喝,一是当时人们的意识不强,二是民风确实淳朴,若是拿到现在,这无证行医还真担当不得,无论你有多么古道热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父亲的性格也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母亲颇有微词:你这脾气以后怎么跟儿媳妇相处?父亲哈哈一笑:“我不跟他们处,你好好相处就行了”。没想到一语成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去世的时候,弟弟尚未成家。他未曾留下只言片语,只是带给我们无尽的回忆,那是触及心底的遗憾和悲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常想念父亲,尤其是我们业立家成之后,但即便是入梦也寥寥无几,这种求而不得,最让人无力。有次梦到父亲,还是平时的模样,坦胸露背地在果园,我蹲在他跟前,求他回来。父亲摇头,只说,“不回去,不回去”。是那么得真实,又是那么得触手不能及。午夜梦醒,涕泪沾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世父辈情,终须有一别,但我们宁愿,这一天晚一些再晚一些,不要让我们这样猝不及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生缘浅,来世您还做我们的父亲,给我们承欢膝下与尽孝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节,愿天下父母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