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亲情) 奶奶的骂

子木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此文刊发于《天下美篇报》393期</i></p> <p class="ql-block">  骂人的词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逐渐丰富的。冷兵器时代,一般这样骂人 : "你这个该杀的,挨千刀的"!进入热兵器时代,就升级了 :“让你去吃枪子儿 "、“拿枪崩了你"!再后来更是鸟枪换炮了: " 你这个大炮铳(冲)的"!甚至有些家长将″炮铳的"当作子女的称呼,还叫得特别顺口。</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小时候,父母带我和哥哥妹妹一起回老家过年,爷爷奶奶杀鸡宰鹅煮咸肉,让我们可劲地吃。吃完饭,奶奶就拿出针线盒子,一边纳鞋底一边笑咪咪地看着我们和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要是吵闹得历害了,她就会假装生气地说:″你们这些大炮铳的小炮铳的,都别吵了!出来跟你爷爷喂猪去"!</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和我二爷爷家的“老巴子″(我们这里对最小的孩子的称呼),就是我的堂叔一起玩,他比我小一岁。后来我把他打哭了,奶奶看了,连忙抓了一把花生安慰他,并且对着我骂道 : ″你这个二炮铳的,他是你老巴爷(小叔叔),怎么能动手打他呢?"</p> <p class="ql-block">  你看我的奶奶虽然是个小脚老太,但她也与时俱进,知道用大炮铳人,特别是对我更加关照,动用了二炮,第二炮兵那可是导弹部队呀,也就是现在的火箭军!奶奶真是个人材。</p><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打是亲骂是爱",我明白奶奶是骂给别人听的,怕人家说她护犊子。不过 “二炮铳的″,我听起来却很受用。</p> <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生于1901年,17虚岁时嫁给我爷爷,爷爷当时16虚岁。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面容端庄,性格豪爽,为人善良,还有一手的好针线活。</p> <p class="ql-block">  当年爷爷家一贫如洗,连结婚当天的床和被子还是从本家大爷爷家借的,但奶奶没有怨言,因为娘家也不富裕。她一面帮丈夫侍候农田,一面在家前屋后种瓜栽菜、养鸡喂鸭。春天挖野菜;夏天捞水草;秋季到别人家已收获过的山芋垅、花生田、豆子地里再“收获”一遍;冬天北风再大,也要到田埂上挖草根,晒干当柴烧。奶奶用她的三寸金莲在家园和田头间奔波劳碌,以她柔弱的肩膀和祖父共同撑起了家庭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奶奶一共生了9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就是我伯父、父亲、姑姑和小叔兄妹4人,其余的都夭折了。由于中间相隔了几人,我小叔比我大伯、我父亲年龄分别相差了18岁、15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奶奶唯一的单人照</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的奶奶还是一位革命的母亲。在战争年代,她将我大伯、我父亲、我姑父送进了革命队伍。1948年国民党还乡团以“她儿子是共产党" 为由,抓走了我祖父,准备第二天集中送到县里枪毙。幸好夜里我祖父挣脱绳索逃跑了,这才躲过一劫。解放后,“光荣之家" 的牌匾在老家堂屋挂了几十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奶奶的大儿子、二儿子(我父亲)、女婿都成了离休老干部,小儿子则是″文革"前的大学生,长期担任中学校长。众多的孙子孙女也都很争气,没有给她丢脸,这些都是奶奶一辈子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奶奶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很少出门。上世纪60年代,姑父的部队驻在辽宁大连,随军的姑姑就把她接过去,让她享享清福,可没出几个月,她就无论如何也不肯呆,闹着回来了。她是离不开她的自留地,离不开她的小菜园,离不开她的鸡、鸭、鹅及猪圈里的″二师兄",更离不开相处了几十年的老姐妹。从此,她再也没出过远门。</p><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的三儿一女中,老大老二都离开了家,女儿也随军在外地。他们就希望我小叔继承家业,与他们一起生活,谁知小叔考上了大学,也走了。正在二老犯愁时,我哥哥成了知青,回到了爷爷奶奶身边,把他们高兴坏了。我哥热爱劳动,又孝敬老人,他们很是满意。怎样才能留住 “大炮铳的" 呢?二位老人自有主张。 </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我小学刚毕业,在家里闲得无聊,有一天爷爷突然来了,要我陪他去逛街。 他拉着我跑了几家商店,买了好几件布料,其中有当时最时髦的布料的确良、的卡、毛哔叽等等。我很纳闷,平时很节俭的爷爷今天怎么奢侈起来了?原来爷爷奶奶是要给他的大孙子谈媳妇,在准备聘礼呢,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和我父母及我哥哥这个当事人商量过。结果不久,我伯父将我哥接到部队的工厂去了,他们的希望又落了空。</p><p class="ql-block"> 不清楚我爷爷买的布料后来是如何处理的,老人家的一片苦心付了流水。</p> <p class="ql-block">  到了1983年,我爷爷因意外受伤去世,我小叔就将奶奶接走与他们一起生活。1994年春节过后,我最小的堂弟要回到外地上大学,奶奶对他说: “乖乖,再回来就见不到奶奶了”,谁知一语成谶,到了清明节那天,93岁的奶奶带着微笑,安详地走了。</p><p class="ql-block"> 再也没有人叫我 ″ 二炮铳的 ″ 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字: 子木 照片: 子木 卡通图源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