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八路妈妈和她的战友们(七)高波阿姨和丁秋生伯伯

箫鸣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9年, 根据中苏两国协议,苏联将使用了近二十年的大连旅顺军港全部交还予中国,为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旅顺基地、青岛基地的基础上成立海军北海舰队,地点设在山东省青岛市,这是继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之后我军组建的第三支海军舰队,从此我人民海军完成了“近海防御”的布局,利用“一水相通”的地理特征,三个海军舰队平时各司其职、战时可南北呼应。1960年7月,老红军丁秋生中将被任命为北海舰队首任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那时丁将军刚刚结束在高等军事学院的学业,全家从北京迁至青岛。</p> <p class="ql-block">图一:丁秋生(1913-1995)湖南省湘乡县人,满族,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入党,曾任连指导员、团政委,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教导一旅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八师政委、华野三纵政委、三野22军政委,七兵团政治部主任,解放后担任浙江军区付政委,华东军区干部部长,北海舰队首任政委、南京高级步校政委,开国中将。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波阿姨携子女随丁伯伯来到了阔别近三十年的青岛,面对这座熟悉的城市她还是充满了回忆和怅想的。高阿姨祖籍山东省邹平县,出身于邹平县的大户人家,父亲“高八爷”在邹平县城是鼎鼎有名的大财主,高阿姨又是“高八爷”的幺女,从小就送到青岛上学,后就读于青岛市著名的教会学校——文德女中(今青岛市第八中学),三十年代初的青岛,做为大清最早开埠的城市,经德帝国、日帝国等列强的经营,已经初绽出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之雏影,工业发达、商贾云集、中西文化交融,高阿姨陶冶在这种氛围中,自然形成了不凡的气质和高雅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图二:年轻时的高波阿姨(1920-2017)、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1939年3月入选山东纵队鲁艺宣传大队,1940年入党,后历任指导员、师组织科长、军协理员,在渡江战役中荣立三等功,解放后历任浙江军区组织科长、杭州师范学校校长、江苏省委办公厅科长、青岛巿委机关党委书记。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三、1935年的青岛文德女中,由德国人魏礼贤兴建的教会学校,这是当时的女中学生身穿白色衬衫校服,摆着俏皮造型的集体合影,凸显了自由、浪漫、活泼、向上的社会风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波阿姨在中学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抗战爆发后又毅然冲破家庭阻力,坚定的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高阿姨和我妈妈一起,也是第一批入选鲁艺宣大的资深军姐之一。 </p><p class="ql-block"> 在鲁艺宣大,高波阿姨分配在戏剧系,基于在青岛中学时代参与文艺活动的历练,加之具备话剧演员的天赋和文雅的仪表,在演出曹禺先生的名著《雷雨》时,高阿姨被认为是最适合繁漪这个角色的人选,事实也是这样,高波阿姨最终成为鲁艺宣大《雷雨》剧组的八大演员之一,其精湛的演技给山东解放区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解放区,当时为了团结友军共同抗日,鲁艺宣大曾三次到国民党驻守在山东日照一带的于学忠部队进行演出,致使于学忠部放弃内战,与共产党精诚合作,协同抗日,为此蒋介石大为恼火,借故调离了于学忠部,使其远离了山东。</p> <p class="ql-block">图四:山东纵队鲁艺宣传大队演出话剧——《雷雨》,高波阿姨饰演的周家大太太繁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本斋是河北沧县一带著名的回民抗日英雄,曾带领回民支队和日寇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日本鬼子为了诱捕马本斋,便将其老母抓入日军监狱,老母亲身在狱中却毫不畏惧,拒食抗争且一言不发,最终饱受折磨惨死在日军魔爪下,鲁艺宣大根据这一事迹编写了话剧《英雄母亲》,高波阿姨饰演了大义凛然的马母,剧终时有一段戏写的是日本鬼子也被马母感动,向马母的遗体行军礼,不料这天晚上恰巧山东纵队朱瑞政委也来看演出,当他看到此情景时怒不可遏,说:“怎么能编出这种情节,日本鬼子能给我们行军礼吗?真是离经叛道,马上改掉。”当时真使高波阿姨不知所措,事后高阿姨还和我妈妈说,这种情节是真实存在的,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将军被日军剖腹后,发现其胃内容物没有一粒粮食,仅有枯草、树皮和棉花时,日军也不禁钦佩杨将军的铮铮铁骨,也向杨将军脱帽致礼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五:高波阿姨和丁秋生伯伯的月老华楠叔叔,华楠叔叔是山东纵队鲁艺宣大的首任教导员(右二),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开国少将。这张照片的其他四个人都是当年《雷雨》剧组的八大演员,从左至右,刘枫、高波、辛颖、赵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2年,高波阿姨几次罹患胃疾,不得己只能暂住老乡家中养病,华楠叔叔当时在山东军区(这时的山东纵队已经改称为山东军区)教导一旅担任宣传科长,就给时任教导一旅政治部主任的丁秋生伯伯介绍了高波阿姨,丁伯伯是老红军出身,在安源煤矿做“炭古佬”时就认识了当时来安源传播革命火种的毛委员(“炭古佬”是江西萍乡一带对煤矿矿工的称呼),毛委员总是亲切的称丁伯伯为湖南小老乡,是毛委员的讲课使丁伯伯明白了为什么穷人受苦受累还吃不饱、穿不暖,丁伯伯在毛委员引导下,毅然参加了革命队伍,拿起了枪杆子,历经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转战南北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丁伯伯从不居功自傲,为人谦逊厚道,一点官架子都没有,认识高阿姨后对她关怀备至,疼爱有加,高阿姨心中总是暖暖的、美美的。一次丁伯伯利用晚间骑马60里路到老乡家中给高阿姨送胃药,因未栓好这匹马,马不幸挣脱缰绳后跑掉了,高阿姨想找个地方请丁伯伯住下明天再走,可丁伯伯说明天还有战事务必今天晚上赶回部队,高阿姨觉得还有60里路靠步量也太为难丁伯伯了,丁伯伯却哈哈一笑,长征时抢渡金沙江一天160里都走过,这区区60里路不在话下,说着风风火火的追星伴月兼程赶回部队了。</p> <p class="ql-block">图六:1943年2月5日,丁秋生伯伯和高波阿姨在沂南县孙祖村的结婚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3年春节,在日军扫荡间歇期,时任教导二旅政委的丁秋生伯伯和旅政治部主任的王文轩伯伯在同一天举行了婚礼,王文轩伯伯的夫人刘枫阿姨也是从鲁艺宣大走出来的,在话剧《雷雨》中扮演鲁妈的著名演员,这都是源于华楠叔叔的功不可没,华楠叔叔是鲁艺宣大的老领导,认识的军姐多,相互又非常了解,就做了两家的红媒月老。战时的婚礼是如此的简单,一杯清茶、一捧红枣、一盆带壳的花生,将两位开国将军带入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图七:战争年代的丁秋生伯伯和高波阿姨、两个女儿起名叫一心、一意,㝢意为一心一意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以后,丁伯伯一直在南京军区工作。就职北海舰队政委,接到命令到走马上任一共只给了三天准备时间,徐向前元帅代表中央军委去青岛参加北海舰队成立大会,坐在主席台上的人唯丁将军还是穿着陆军的黄军装,虽然不懂海军,但丁将军感觉党和军委把这样一付重担放在了自己的肩上,是党和军委对自己的高度信任,他深知指挥一支科学技术极为复杂的海军舰队是何等的不易。北海舰队具有中国海军最先进的驱逐舰部队,其中“鞍山舰”、“抚顺舰”、“长春号”、“太原号”是当时最先进,吨位最大的舰船,还拥有我国第一支潜艇部队,第一支水上飞机部队,第一支核潜艇部队,第一支岸防导弹部队,第一支舰载机部队。丁将军决心下大力气训练出一支高水平的、战无不胜的海军舰队,绝不能重蹈大清北洋水师的复辙。从此,丁将军以海为家,不顾晕船呕吐、不顾旅途疲劳、他走遍了北海舰队所有的舰艇、岸坊、机场、基地,呕心沥血的工作着,几乎每天都在超负荷的运转,由于战争年代的鞍马劳顿,和平时期的殚精竭虑,丁将军在一次开舰队党委会时突然倒下了,时年仅49岁,1962至1964年,丁将军三次从死神中虎口脱险,但一直带着严重的疾病继续工作着,后终因身体不适而被迫退出了一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0年11月,我们家也紧随丁将军一家从上海来到了青岛,两家老战友相聚在一起分外高兴,他们在战争中一起打出了新中国,又在和平氛围中一同建设着新中国,两家人虽然在一个城市里,但因忙于工作,两位父亲几乎只能在工作状态时相见,两位母亲来往多一些,所以我们对高波阿姨都很熟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八:1961年,北海舰队司令员刘昌毅中将、政治委员丁秋生中将率领舰队机关干部参加青岛市的植树活动。那个年代的军民关系、军政关系真像回到了战争年代一样,鱼水情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祖先也是世代官宦,曾有两兄弟同时考中了清朝时期的进士,家中挂有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同科进士》的牌匾,自家门口是允许立大清旗杆、逢年过节时可挂龙旗的。我们家的三个男孩子受“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至深,从小喜欢研究军地两方的官员名单,上至国务院总理、各部部长、各省的党政官员,直至地市一级,军界也是一样,开国元帅、大将、上中少将、开国大校及职务等,只要知道的就会背得滚瓜烂熟。那时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大学路鱼山路交界的青岛市图书馆,因为那里的阅览室有全国各省的报纸,还有解放军报,从报纸上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哥哥告诉我们有几种省报的命名是特殊的,如新华日报是江苏省的省报,上海市报命名为解放日报,山东省报命名为大众日报。我们去图书馆的路上经常遇到高波阿姨,高阿姨还以为我们这些孩子们喜欢到图书馆学习呢。有一次丁伯伯病休后和高阿姨到广西路三号家中作客,听我父母亲讲了这个故事后,就饶有兴趣的把12岁的哥哥叫到面前,丁伯伯说:</p><p class="ql-block"> “孩子,今天我来考考你。”</p><p class="ql-block"> “考什么呢?”哥哥一头雾水。</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问题、北海舰队的司令员是谁?”</p><p class="ql-block"> “刘昌毅啊。”哥哥不加思索的回答,感觉问题很简单,稚气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p><p class="ql-block"> “好”!丁伯伯满意的微笑着,接着又问:</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问题、北海舰队的政委是谁?”</p><p class="ql-block"> “丁秋生啊。”哥哥也飞快的回答。</p><p class="ql-block"> 这时丁伯伯指着自己的鼻子对我哥哥说:“孩子,你知道我是谁吗?”哥哥摇了摇头。</p><p class="ql-block"> 丁伯伯一板一眼的告诉哥哥: “我就是丁—秋—生”。</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父亲母亲、丁伯伯高阿姨四个大人不禁畅怀哈哈大笑起来,丁伯伯表扬哥哥说:“不错,孩子,知道的不少。”这时我哥哥反而变得非常不好意思了:“噢、你就是丁秋生中将啊,青岛市只有两位中将啊”!说到这里,哥哥的眼睛里流露出十分羡慕和尊重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九:丁伯伯高阿姨幸福的一家。从左至右:丁宁虹、丁一虹、丁一平、丁一亭、丁一意、丁一心,将门虎子,孩子个个出类拔萃、不同凡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丁伯伯13岁背井离乡,到安源煤矿做工,几乎没有一点文化,参加红军后如饥似渴的学习各种知识,每次进军校、党校学习,别人还有休息的时候,丁伯伯一旦进入知识海洋就谁也不理了,有时都忘记了吃饭。如果你见过丁将军,或和丁将军交谈过,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大文人,丁伯伯利用病休的机会,居然打造出一部近40万字的巨著,长篇小说——《源泉》,在开国将领中,丁伯伯是第一个写出长篇小说的,而且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欢迎。</p> <p class="ql-block">图十:1964年9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了丁秋生将军的长篇小说《源泉》,北京市教委将《源泉》列为北京市高中生课外必读书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化大革命,我的父亲收获了青岛市的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在青岛的忠实代理人”等等罪名,被造反派屡次揪斗、剃阴阳头、“坐飞机”(一种将人两个手臂反转向上、压低头向前推走的暴行)、大头针扎脖子、戴高帽子、挂上十几斤重的大铁牌子在汽车上游街,受尽了摧残和人格侮辱,当我看到这一场景时心如刀绞、泪如泉涌,真不明白父亲革命一生,鞠躬尽瘁、历经艰辛、将一个灾难重重的城市逐渐带入了日异繁荣,为什么却遭此厄运和下场。这时丁伯伯和高阿姨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们也十分气愤,为什么要对这些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的老干部下此狠手,且如此残暴呢!丁伯伯和北海舰队其他领导同志商议后,由卢仁灿政委出面请示了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将军,同意将我父亲转移到海军北海舰队401医院住院治疗休息,暂时避免了造反派的疯狂迫害。我父亲每每说起此事时都十分激动,对北海舰队领导同志在非常时期的关心和照顾表示万分的感谢。</p> <p class="ql-block">图十一:海军原副司令员丁一平中将(左)曾任北海舰队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在2012年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中担任中方总导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骄傲的是:丁伯伯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丁一平,在2000年也担任了北海舰队司令员,和丁伯伯一样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这种父子同衔同职的情况在我军还是非常罕见的,丁一平后来荣升至海军参谋长、副司令员。2002年,丁一平做为总指挥参加了中国人民海军的第一次环球航行,历时132天,驾驶我国自行建造的“青岛号”大型驱逐舰、“太仓号”补给舰、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对10个国家的港口进行了友好访问,总航程三万三千海浬,创造了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间最长,航程最远,海域最广的纪录。为建设一个强大的海军,丁秋生将军父子两代人都为我国的海军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图十二:丁一平将军在环球航行中的一次放飞、前排第一人为丁一平</p> <p class="ql-block">图十三:1955年,丁秋生授予中将军衔,同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波阿姨,丁秋生伯伯,</p><p class="ql-block"> 我们永远怀念您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