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贺兰山

漠警木蓝

<p class="ql-block">  重游贺兰山,身份换成采风的文人。这座每天都能遥遥相望的大山,南北走向,横亘于内蒙古与宁夏之间,为大漠戈壁储备了丰富的地下水源,为塞上江南削弱了风沙和寒流的侵袭。</p><p class="ql-block"> 贺兰山有着分明的四季,即使从远处望去,春天和秋天不同,冬天与夏天更是景色各异。春日的晨曦,透过层峦叠嶂,将整座山笼罩在柔光中,趴地长的植物探出头来,车前草、蒲公英、野茴香……在晨光中自由伸展,强劲的根系骄傲地扎在大山深处,迎来每一季生命的苏醒。</p><p class="ql-block"> 夏季雨多,遇到好的年份贺兰山沿线经常会被雨水恩泽,远处看那耸立的山石像马的骨骼,那密密丛林犹如马的鬃毛,在高低错落的云层中,活了一般,奔驰在阿拉善高原上。雨后放晴,沉暮的灰调云变成白色的棉花糖云,一朵一朵漂浮在贺兰山上空,犹如很讲究的绅士随意摘下灰色的围巾替换成白色的圆顶帽。山花烂漫也在夏季,羽叶丁香山涧盛放,花开花落,应该读不懂《雨巷》中像丁香一样姑娘的愁怨。那勇敢的花香飘飘洒洒,沁人心脾,令人不由自主吐纳一番,似是洗涤体内污浊,立即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起来。夏季微风徐徐,贺兰山便是一处避暑胜地,留下许多神秘又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云杉树喂养“下一代”应该在秋季,枝繁叶茂、苍劲有力如同父亲坚实的臂膀,一岁又一岁诉说着层层年轮的周而复始。松果向松塔积蓄能量,迎接生命的第一次跳跃,跳得近的长势喜人,跳得远的也不会蹉跎岁月。“云杉”父亲们联手编织强大的地下脉络,让他们的子孙茁壮成长,成为守护大山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云杉树还有一位“养子” ——贺兰山紫蘑菇,学名紫红丝蘑菌,寄生于树的根系,繁衍于软绵绵的林地间,面容姣好地露出淡紫色、紫褐色、赤褐色的模样,妆点大自然的赋予与亲近,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餐桌上的珍馐。</p><p class="ql-block"> 贺兰山的冬季藏了春的生机、夏的纷繁、秋的韵味,草木枯黄,散见几只生灵踏雪觅食。三关口到了冬季,更是有一种行路难的感觉,从宁夏平原一路向西,能听到西北风凌烈的呼呼声。大山被风雪包裹,宛如闭关修行的白眉大侠,微闭双眼,沉静地聆听群鸦的飞鸣、麋鹿的奔跑和雪豹走过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自古有名的山脉像是沾染了仙气,晨钟暮鼓、袅袅梵音。贺兰山中的广宗寺、福因寺久负盛名,常年香火不断,善男信女慕名而来,有的是祈求吉瑞,有的也许是想体会“转山转水转佛塔”的意境和“在与不在我都在这里”的诗意吧!</p><p class="ql-block"> 贺兰山,曾经,我作为一名导游讲述这里的神奇,而今,我用笔描绘他的挺拔和风骨,走近他亲近他。在他高耸的肩膀上幻化成顽强的蒙古扁桃,将淡雅的花香和返璞归真的果实留给大山,成为永不熄灭的生命力,万年长青。</p><p class="ql-block">作者:赵晓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