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注意!拒收人民币现金属违法行为</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对各种支付方式的使用和普及,我们的消费支付方式从传统的现金、银行卡转变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其中移动支付是目前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之一。那么在交易时只接受银行卡、互联网或者移动支付拒收现金,这样可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p><p class="ql-block"> 数字化支付手段丰富了人们的支付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p><p class="ql-block"> 但这绝不意味着任何人或机构可以排斥人民币现金、拒绝人民币现金。</p><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一种歧视性行为,更是一种违法行为。</p><p class="ql-block"> 拒收现金法律条款</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p><p class="ql-block">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银行法》</p><p class="ql-block">第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10号</p><p class="ql-block">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以下统称现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p><p class="ql-block">2、在接受现金支付的前提下,鼓励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保障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在支付方式上的选择权。经自愿、平等、公平、诚信协商一致,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方式、无人销售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履行法定职责,且不具备收取现金条件的,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要求或者诱导其他单位和个人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p><p class="ql-block">3、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整改。整改期限届满后仍然存在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p><p class="ql-block"> 我行积极进行行内行外宣传,通过常态化宣传活动,让群众认识到拒收现金是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创造良好的人民币流通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