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乐山围城》点滴

梁元清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文源自网络并稍加整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本文不代表任何观点,茶余饭后闲聊而已。本地老年人应该知道文革中乐山曾经发生的武斗,但80后、90后肯定不晓得,70后也不一定清楚。再过几十年,知情人就更少了哦!今天闲聊是让喜欢乐山历史的人,记得文革中乐山有一场史无前例的武斗。当时不知为何你打我,我打你,按现在的角度看,真是不可思议。言归正传,开始闲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乐山在文革中,发生了颇具规模的内伙子打架,一伙把现在的中心老城区占完了,扼守着兑阳湾到肖公嘴、县街、老霄顶等老城区。另一伙则围城、攻城。动用了水冷式机枪、土炮、炸药包、步枪。605厂、大修厂、新建小学是巢穴与集中营。如果说乐山武斗不是全国最早的,那武斗中动用枪支则是全国比较早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乐山武斗双方的阵容:一派是“红色造反”派,以乐山一中,高中等学校学生为主体,有一部分工人,农民,干部,居民参与其中,所属各类大小组积数十个(其中著名的有四川乐山红色造反兵团,红工造反野战军,成都工人造反兵团乐山分团,毛泽东主义造反兵团,红教工,5.1兵团,五.一兵团‘时称大小五一’,红色农民造反兵团等)。这一派成员较复杂,造反精神强。自封为“造反派”。整“走资派”也手狠。乐山地委代理书记宁道贵就是在他们反复批斗,身体致残后自杀身亡的。被对立派称之为“撬匪”,或“窍匪”。而另一派简称“五部四军”(即:东方红工人革命造反总部,东方红贫下中农革命造反总部,东方红学生联合总部,地委机关革命造反总部,专署机关革命造反总部和东方红11.10战斗军,67.17战斗军,贫苦劳动者战斗军,捍卫毛泽东思想战斗军等)。这一派以厂矿工人和农村大多数贫下中农,地县机关干部,部分学生,街道居民组成。人员成份单纯些,思想趋于保守,故被对立派称为“保皇派”(保刘、邓),又称之为“妖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两大派系,那边是好的,那边是坏的,说实话硬是不晓得,反正是洗了脑壳,两个字“荒唐”。两派武斗从1967年4月28日起一直打到7月10号,把乐山打得乌烟瘴气。学校罢课,工厂罢工,所有街道上没有行人,只有碉堡战壕铁丝网和两派不断巡逻的纠察队。不参加任何一派的老百姓全部躲在屋里不敢出来,走人户都要远离乐山城,害怕遭冷枪。后来事情越整越大,上级派了几支部队进驻乐山才把武斗制止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那个年代,全国人民都混混然然的了,更不要说乐山这个小地方。为啥原因打起来,标准说法是5月16 日正式开始武斗,因为这一天,围城并动用了机关枪,炸药包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双方摩擦是4月28日就开始了,为了更好还原乐山武斗历史。我们就从4月28日开始说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围困乐山城的“五部四军”号称10万之众,实际可能只有几万人,大部份是农民,叫贫下中农红卫兵。当时乐山县8个区55个公社,各区设分部,有的叫战斗师,有的叫战斗团。准军事化组织,师里有师长、付师长、政委等,团里有团长、政委等。武斗围城开始后,只要"东贫总"一声令下,分配各分部,各师,团进城人员,由师,团长带队进城。人员是流动性的,不断有来的,也不断有走的,来来往往,行动自由,所以号称10万并不准确。西起乐师附小,师范校、气象台、新村、张公桥、五丝厂、嘉乐纸厂、通江、大修厂、605厂、乐山碱厂、四中、南岸至大佛寺、篾子街、大渡河水运局,到处都驻扎着"五部四军”的工人和贫下中农队伍。因为是夏天,住的通鋪大舖,吃的是"共产主义"伙食团。大米饭,大馒头随时保证供应,只要是同观点一派的,走到哪吃到那不出一分钱,猪肉,副食也保证供应。当时的前线主要在半边街东风旅馆外至张公桥一段,双方筑有工事。各师、团派人轮流到前线值班。没上前线的,就在后方驻地操练,当时372医院外旳公路上,四中,以及凡有空坝旳地方,都有操练的人群,由转业军人当教练,用钢钎和木棒教人们进攻和防守的技巧。最惹人发笑的是从牛咡桥到605旳公路上,一队队农民队伍,多的上百人,少的几十人,头戴草帽或者藤帽,肩扛钢钎或木棒,脚登草鞋,带队的人吹口哨或喊一.二.一,浩浩荡荡的队伍有点象古代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67年"4.28事件"。是乐山武斗的序幕。4月28日"东贫总"所属55个公社的贫下中农红卫兵组织派出人员,到乐山县人委报到开会,传达他们的人(黄绍华)从北京带回旳文革精神(主要是中央文革要求各地要实现两派大联合,向"走资派"夺权),部署下段工作。4月28日的会议在县人委(现市中区政府)內召开,约有六.七十人,其中有"五部四军”其他组织的人员参加。"东贫总"头头楊云华主持会议,11.10头头黄少华传达北京带回的会议精神。各地汇报当地两派情况。晚饭后情况突变,一队红造派"北京公社"的红卫兵扛着造反大旗,唱着"造反有理"的战歌冲进县人委院內,声称"妖妖妖洞"在里面开黒会,他们要"造反"。当时的所谓"造反"就是砸办公室,在里面开会的"五部四军”人员当然不让他们"造反",双方人员堵在人委办公楼的楼梯口处。一边往里冲,一边往外推,红造人员高喊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坚决砸烂妖妖妖洞"等口号。引来大街上行人围观,县人委院坝内涌进的人员越来越多,黒压压一大片人群互相"辩论",呼口号。有人趁机造谣惑众,有人趁机肢体摩察,推堆攘攘打黑槌。闹腾到午夜过后,"红造派"终于造反成功,将"五部四军”设在县人委的办公室统统砸烂,文件书报散落满地,一片狼藉。"造反"成功后,红造人马扛着造反大旗离去。这时军分区钱副司令,姜副司令带着几个军人赶过来,对"五部四军”被砸的现场进行了查看,拍了照片。当晚,"五部四军”甚感愤怒,"东贫总"随即通知所属一区(通江),二区(土主),四区(茅桥),五区(苏稽),八区(安谷)等分部贫下中农红卫兵,在"5.1”节前后进城示威游行,对"红造派"还以颜色,也砸了"红造派"设在乐山一中,高级中学的"总部"。至此,两派矛盾逐渐加深,摩擦不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5月14日,"五部四军”在城内召开会议,参会人员住在月洱塘地委招待所。5月15日晚,乐山二中的"红造派"学生,从隔壁扔砖头到地委招待所开会人群中,将一参会人员砸成重伤,在场人员一片"哦嘘呐喊",当即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红造派为隐瞒真相,企图将尸体隐藏,被医院"五部四军”成员密报军分区,军分区派人去将尸体运走。5月15日凌晨,"五部四军”在地委开会人员去乐山二中寻找打人凶手,与乐山二中"红造派"学生发生打斗,这时城内搬运站,调配站等单位"红造派"的大批工人赶至二中支援,同"五部四军”开会人员打斗,天亮后(16日),"五部四军”因寡不敌众溃败后从新村退至张公桥、北门桥。这时605厂、大修厂、嘉乐纸厂、五丝厂、乐山碱厂的"五部四军”的工人队伍以及通江、苏稽、土主、茅桥等地的贫下中农红卫兵大批支援人员赶到了北门桥。大约中午过后,"五部四军”派出部分人员去乐山高级中学端"红造派"的老窝,在高中校发生打斗。"红造派"寡不敌众,派人直奔城内求救,沿途呼喊"高中危急",城内"红造派"闻讯顷城出动,各队人马就象崩山一样向北门桥跑去。下午2时左右,两派人马在北门桥成乐公路上聚集。暴发了乐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两派群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次两派混战类似于冷兵器时代的古战场,双方在相距100米左右摆开阵势。各自挥舞着战旗,吹着口哨,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你进我退,我进你退。人潮湧动,旗帜挥舞,口哨声声,喊声震天,大战了很多回会,毎次冲锋,双方都有人员死伤。在“五部四军”11.10战斗军政委黄绍华挥旗指挥冲鋒时,被红造派"敢死队"人员围住,一阵棍棒把他打翻在地,正在往死里打时,被一名参加抢救的红十字会医生冲上去用身体阻挡棍棒,保住了黄绍华的性命,抢救人员立即将其送到专区医院救治,但因伤势太重成了终身残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混战到下午5、6点钟,打斗结束。"红造派"退回张公桥以内,"五部四军"撤退至605厂、大修厂、通江。双方各自清理人员,“红造派”战死3人伤无数。而“五部四军”死伤当时无资料可查。但应不少于“红造派”。稳定情绪后,“红造派”当晚在乐山影剧院成立了“火线指挥部”。由川大"8.26"派学生陈永治(乐山人)任火线总指挥部置守城。“五部四军”在605厂、大修厂等地安营扎寨,也成立了“前线指揮部”。由"东贫总"杨云华(杨家公社多经干部)任第一总指挥,"东工总"的吴仲宣(印刷厂工人),庞世良(嘉华水泥厂工人)为第二,第三总指挥。第二天开始迅速组织人员,把数万工人,贫下中农红卫兵,部署在张公桥、新村广場、卫校、气象站、斑竹湾师范校一线,以及东岸的碱厂、四中、篾子街、大佛寺、鸟尤寺、大渡河水运局一线。把乐山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声称要攻进城去解救战友黄绍华,"解放乐山城"。“红造派”也紧急部署守卫乐山城,动员城内"红造"人员赶制发放各类武器,并在各要害部位(高北门、黄家山、老宵顶、专区医院、高西门一线)分派重兵把守,构筑临时防守工事和设置路障等。历时近两个月的"乐山围城武斗"至此开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围城初期,双方在半边街进行了多天拉锯战。“红造派”时而组织队伍向城外冲鋒,“五部四军”中605厂的山东大汉率部在前抵挡,溃败时人马急急撒退至张公桥以外。“红造派”冲至张公桥也马上止步,骚扰一下便快速龟缩城内。他们深知城外是“五部四军”的天下.再往前冲后果不堪设想。5月19曰(或20日)的拉锯战中,红造派红工造反野战军敢死队在队长毛水生的指挥下,向"五部四军”发起冲击。"五部四军"溃败被红造军敢死队追打,跑得慢的或跌倒的,被敢死队打死20余人,打伤无数。被前线抢救人员用汽车拉到专区医院救治,死亡的人临时埯埋在医院后山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5月20日,“红造派”以东风旅馆为据点成立“北线指揮部”,推举首都红代会李明辉(乐山人,中国科技大学学生)任总指挥。另一位科技大学学生王xx任作战部部长,西南交大李xx任后勤部部长,沈xx担任指挥部秘书长。其他还有南线、西线、东线指挥部。北线指部在东风旅馆靠城外不远处挖掘豪沟,俢筑工事与“五部四军”对抗。“五部四军”则以影剧院,县党校为据点,以半边街为前沿阵地同“红造派”对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整个围城期间,共发生严重武斗事件多起,其中较著名的有5月16日北门桥事件,5月22日,25日嘉农事件,5月27日攻打老霄顶红会事件,6月5日攻打草堂民中红会事件,7月1日游行事件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围城从5月16日起至7月10日止,历时50余天。直至中央军委从东北急调50军入川支左,该军所属149师(7861部队)于6月5日赶至乐山。采取支一派压一派的策略,严厉打压"五部四军",将其定为"保守组织"强令解散。主要头头均被抓捕、关押、判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武斗才得以平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五部四军”最后的抗争。"7.1"遊行事件自解放军149师进驻乐山后,对城外保守派釆取了一系列打压措施,除派出很多小分队驻扎城外进行分化瓦觧,同时还断绝"五部四军"的粮、油供应,关闭銀行,停发工资等等。保守派对此強烈不滿,提出了誓与带槍的刘、邓路线(7848部队)血战到底的口号,每天都有上百人到149师设立的群众来访接待站进行争辯。6月30日,149师派军车专门去接各区和公社武装部部长到乐山学习<四川十条>。汽车行至张公桥被保守派人员阻拦,強行把车上人员拉下来,冲散队伍使大部分人员收不拢来以至当天没能进城。与此同时"五部四军"积极筹划组织"7.1"进城游行。因在6月30日之前就发出了调人进城游行的命令,6月30日,各地参加游行的人员纷纷赶到乐山。7月1日上午,驻军部队周科长来到新村广埸物资局,召集"五部四军"头头商量进城农民的撤退问题。撤退问题没有商量出结果。下午两点钟,"五部四军"4千多人在卫校召开庆祝"7.1"大会。大会由"五部四军"头头辜明达,吳仲宣,陈道林,蔡显云,宋绍南等人主持。会后,由庞世良,陈道林指挥群众遊行。队伍行致张公桥即向"造反派"东风旅舘"北线指挥部"发起冲击,将拦路的砖墙推倒,冲过驻军部队宣传队,向着城内遊行。这时,驻军部队机动队闻迅火速赶到东风旅馆,城內各造反组织也纷纷赶到东风旅馆进行阻挡。保守派人员手拿毛主席像和语录牌,硬是要冲进城进行遊行。双方在东风旅馆外发生激烈摩擦至多人受伤(当时双方的武器已被驻军收缴)。经驻军部队努力劝阻,最终城外派未能达到进城遊行的目的,各自撤回驻地。"7.1"以后,驻军部队进一步加強宣传,瓦觧,打压力度,其时已接近秋收,保守派农民也无心再在乐山城逗留,一队队的人马紛纷返乡。"乐山武斗"就此终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