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野史杂说之三:为上海马路立传,说来简单,落笔写作谈何容易

繆新亚

<p class="ql-block">各位看官,是否发现?拙文的题目本为“马路新传”,现改为“马路野史杂说”,题目之变,事出有因,且让老汉慢慢道来。</p><p class="ql-block">一场马路“咖聊”,引出老陆为上海马路树碑立传的感慨,让笔者,从无从下笔,到醍醐灌顶。有人指路,决心一试,于是有了《马路新传》这个题目。且用安福路和方浜路两路起笔开篇。下笔之前,为慎重起见。又一次,向老陆微信求助。他比我更认真,他用微信,发了段短文,抄录如下:</p> 为马路树碑,为马路立传 <p class="ql-block">马路,是上海近代史的缩影;马路,是上海风貌的重要载体,城市是有生命的,马路是有功绩的,今人当为他们树碑立传,世界上,叙述城市历史的传记不少,如《伦敦传》《巴黎传》《柏林传》,上海没有,写一本《上海传》如何?为上海众多的马路立碑,马路上的建筑。马路上的人物,马路上的故事,或诗或文,皆可记述,亦皆需彰显,树碑立传,勒石铭文,以名家书法镌刻之,文章留下了,历史留下了,书法也留下了,国内多处存有文、史、书绝佳,的“三绝碑”,“三绝碑”,古而有之,今亦当有之;其他地方有得,上海亦应有得,如若这样,功莫大焉!</p> <p class="ql-block">有位名人说过: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那是指乡间土路;城市的马路就不是鞋底能够造就得了的,它一定是人工修筑而成的。老百姓说得好:人生三功德:修路、造桥和建庙。修路是第一位的,修路者,广利天下,功德无量,马路承载交通,也承载建筑,更承载故事,马路见证了近代上海的风云变幻,马路上走过的许多人,他们的流风余韵,都被雨打风吹去,故事,随岁月也都烟散雾尽,用文字纪录并还原马路,向后人。讲诉造在马路上的弄堂和建筑,书写马路上,曾走过的人,住过的人,追忆他们的故事,就能串起一段历史,就能演绎出城市的变迁;一条条马路的累积,分量就重了,分量的累积,就是上海历史和文化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其实,中国自古就有为人、为事树碑立传的传统:写史立传,始于太史公司马迁,树碑之风,盛于汉代,后逐渐普及,始为墓碑,曾几何时,后凡人、古迹,皆可树碑,而且处处见碑,事事可碑。碑的种类很多,有山川碑,城池碑,桥道碑…有碑就有文,是为碑文。碑文无非是叙功记事。上海的许多马路,值得勒石铭文,书其史,写其人,述其事,摹其景,旌其名,彰其迹,不也可矣!</p> 杀猪宰鸡各有巧坎,捅心抹脖可矣 <p class="ql-block">老陆的微信,坚定我念,为上海立传不敢造次,为上海马路立传也还是可以的,但真的下笔,却又犯难:难在孤陋寡闻,难在学涵不够,为马路立传,难啊!且不说,上海有五千多条马路;下笔立传,犹如老虎吃天;为人立传,虽古而有之,但为马路立传,前所未有。工程浩大,令人生畏,我又求教老陆,这次他的回复,出奇简单,区区九字:“野史心态,有比没有好”!仔细琢磨,其言也简,其义亦深。九字真经,让我茅塞顿开。</p> <p class="ql-block">正规立传实在不敢如此轻狂,不是文宗史圣,不是鸿儒大咖,只是草民白丁一个,人微言轻,但随便写写,娱人自乐,不也可以!至于写法,民间有言:杀猪捅心,宰鸡抹脖,各有技法,写正史不行,权写野史,庶几可也,给自己松绑,让心理放松,于是把“新传”改成了“野史”。至多稗官野史而已,仔细想想连这四个字,都配不上。作为稗官,没有朝廷封册;作为野史,东拉西扯,何能为史?</p> <p class="ql-block">野史者,多为街谈巷说而已,可以不必板脸穷究死抠,亦<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求事事有据可查,</span>不求流芳百世,能让百姓喜闻乐见即可,唯不杜撰瞎编即可。文字上,尽可能做到可雅可俗,或文或谑,只是稗子一粒,细米为稗,满篇只是细碎之言。笔者姑妄写之,各位看官,姑且读之。</p><p class="ql-block">“杂说”还好理解,东拉西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天马行空,不受拘束;马路的、弄堂的、建筑的 、人物的,历史钩沉、趣事逸闻、旧事新梗,皆可入文。</p><p class="ql-block">为马路立传,为时代留影,通过网络传播,从我开始。但愿能流传到官厅,引起重视,为上海马路正规官修立传,但愿如此!</p> 城市更新,留住马路记忆 <p class="ql-block">上海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马路,都说,都说千人千面,其实,上海马路百路百景,一条马路有一条马路的面孔,一条马路,有一条马路的风情。</p><p class="ql-block">上海是国内马路最多的一个城市,也是中国马路故事最多的城市。魔都之“魔”,魔在马路,它们或熙攘, 或繁华,或时尚;或静谧,或深邃,或幽雅。</p> <p class="ql-block">马路是城市的经脉,要了解上海,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马路上去走一走。马路,作为上海城市的最基本的元素,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特殊产物,上海马路,烙上了东西方文明互相碰撞、包容融合的胎记。它们,集中体现着上海城市的精华和神韵,也浓缩了上海的历史印象。</p><p class="ql-block">大拆大建已经翻篇,城市更新,日新月异。好在16年之前 上海确定了144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其中中心城区64条道路将永不拓宽。保留历史路形,留住生活味道,发散文化光晕。</p> <p class="ql-block">64条马路分为“纵横经典”、“繁华深处”和“梧桐树下”三个主题,“纵横经典”是指以南京路外滩周边的15条马路,它的特点是横平竖直,结构紧凑,其中有上海最早的马路;“繁华深处”是指商业区外围,南京西路、虹桥路、愚园路、新华路、山阴路、提篮桥6个风貌保护区(8条马路),它的特点是闹中取静,弄堂众多建筑类型多样;“梧桐树下”是指衡复(衡山路、复兴西路)为主的35条马路,它以梧桐婆娑,洋房斑驳,庭院深深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纵横经典”靠着南京路和外滩,早就名声在外,红遍中国;“繁华深处”靠着烟火气浓,建筑类型多样,景观丰富多变,异军突起,逐步走红;“梧桐树下”两极分化,有的马路一路蹿红,有的马路仍然深藏闺阁。总体呈现冷热不均状况,提篮桥、山阴路区域,身处东边,貌似边缘,而被冷落;西面的有些马路因为庭院深深,形象高冷,可远观,不可接近,也少人问津。</p> 救救魔都马路,小心,马路被毁掉 <p class="ql-block">许多事情,成也网络,败也网络,其兴也勃,其毁亦忽!网络力量!它以传播快、覆盖广、爆火快,而威力无比!也可一夜崩塌,身败名裂,引发雷爆。背后还有自媒体推波助澜,有无数潮人踊跃赶“潮”、观“潮”,推波助澜。</p><p class="ql-block">不是吗?阿里造节,小红书“红”街,抖音造“神”:网上购物节始于阿里的“双11”;武康路的粉色蝴蝶结阳台,让居民们被喊到不敢出门;安福路的疯狂,有“小红书”在背后助推的影子,但小公主奇葩出镜,潮女靓妹故意走光,让无良街拍“寄生”,有引导恶俗媚俗之嫌,方浜路猫咪上墙,商业策划,偶尔为之,情有可原,长此以往,将毁掉马路!</p> <p class="ql-block">网络时代,盛行街拍。街拍,本是一种捕捉街头时尚元素的摄影方式,曾是时装周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展示城市的时尚风貌,也可以传播时尚文化和审美趣味。</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街拍的兴起和商业化,一些不无良之徒,借街拍之名,进行偷拍、跟拍、蹭拍,上传平台,夺人眼球,坏人名声,赚取流量,造就网红马路,这样下去,马路会被网红街拍毁掉!</p><p class="ql-block">近来,马路新梗不少,而且都是糗事:</p> <p class="ql-block">河北保定的一条马路上,一男一女在昏暗的路灯下,竟行不轨之事,有人拍下小视频 传上网络,冲上热搜,被封马路“战神”。红了马路,热了小区,伤风败俗,“红”得骇人。</p><p class="ql-block">北京也有街拍乱象:三里屯裙底偷拍,侵权违法;有人借拍摄之名有人把女性隐私部位特写放到网上,几成马路灰色产业链,更为可怕。</p> <p class="ql-block">最近,成都春熙路,马路街拍让这条马路一夜暴“红”:一条短视频:“中石油麾下一名高管胡某与美女双手合十,亲昵逛街,冲上热搜,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波,引起全网吃瓜!</p><p class="ql-block">马路本是背景,马路上的行人是一道风景,那些街拍大神,蹲守马路,拍呀拍,拍到怪人开花,挖呀挖,挖出惊天“大瓜”,网民潮人,疯狂打卡,平台笑掉大牙,马路无辜变傻。如此这般,“红”了马路,也害了马路。</p><p class="ql-block">这样的“网红马路",也许还是少点好!</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本文未完,且看下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