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西藏自驾游151——墨脱第三代解放大桥,见证了祖国的强大

走遍中国

<p class="ql-block">墨脱解放大桥是一座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的桥梁,是中国连接藏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p><p class="ql-block">这座大桥的建设历时10年,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p><p class="ql-block">因为墨脱县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加之曾经常年受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了当地交通的极大不便,如果没有这座大桥的建设,前往藏南地区或需要绕行大量的路程,翻越险峻的山岭,旅途艰辛。</p><p class="ql-block">因此,在建设这座大桥时,付出的是为广大民众谋福利的劳动,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地质奇观雅鲁藏布江果果糖大拐弯,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一路向下,来到了解放大桥。我们在山坡上俯瞰这座为保卫边疆做出巨大贡献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这里现在己开辟成了爱国守疆的教育基地,几十年几十年来,戍边卫国的战士与当地的各民族兄弟为保卫边境谱写出和平发展新篇章,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座横跨雅鲁藏布江的桥位于中国西南边境地区。事实上,它是座“三代桥”。第一代大桥是解放军在墨脱修建的第一座铁索大桥。</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边境派出所,征得同意,我们照了几张相,走上新解放大桥,走到了桥对岸。</p> <p class="ql-block">我走上解放大桥。面对雅鲁藏布江,努力寻觅着……银花碧波的江水,从神秘的甲马央宗流下来,流过米林,流过墨脱,流过解放大桥。在桥的北端,巍然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4个大字:“解放大桥!”这座大桥己是第三代大桥,每代大桥都在讲述着解放军守卫边疆的英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墨脱县地图,解放大桥距离印度阿三只有三十多公里了。</p> <p class="ql-block">新建“老墨脱精神”广场、入党和强边宣誓广场等。</p> <p class="ql-block">地堡、地道、碉楼,打开墨脱红色记忆之门,2021年,墨脱县委决定在此地建设爱国强边教育基地,用解放大桥的红色传承激励我们围绕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p><p class="ql-block">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墨脱县爱国强边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碉楼,墨脱公路记忆馆,碉楼面积85平方米,共计4层,是新世纪后为改善驻桥士兵条件,而修建的新式哨楼,在驻防任务调整后移交墨脱县委、政府管理。</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墨脱县解放大桥爱国强边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在解说人员的细致解说下,详细了解了墨脱路修建的艰难历程、老墨脱精神的形成、传承与发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及新旧墨脱对比等。</p> <p class="ql-block">大桥广场雕像。</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讲述了二代大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座老桥,是解放军进驻墨脱后,官兵们在悬崖绝壁上将原来的“猎人小径”扩建成能容骡马通过的崎岖小路。1964年,第一代解放大桥建成。修桥用的主钢绳,是部队抽调了75名战士排成一条“长蛇”,扛在肩上走了整整100天运进墨脱的。</p> <p class="ql-block">地堡建于1963年,面积23平方米,共计3层,是早期解放军驻守桥头的重要防御工事,承载了解放军几十年来驻守墨脱的艰辛回忆。</p> <p class="ql-block">地堡里面的雕像,栩栩如生,展现解放军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地道,墨脱发展时间长廊,地道总长109米,宽1.5米,是驻守解放大桥的重要防御工事,是一代代墨脱人驻守墨脱,艰苦戍边和奋力强边的重要承载物。</p> <p class="ql-block">背崩乡的民族团结广场。</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母亲广场上的母亲雕像。</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面对巍峨壮观的解放大桥,望着飘飘扬扬的五星红旗,怎么能忘却那雅鲁藏布江上墨脱军人的创举呢!当然,几十年过去了,这第一代墨脱军人修建的解放大桥已被冲毁。2004年建成了第二代解放大桥。2016年10月,又建成了第三代解放大桥,钢索桥成了水泥桥,通汽车了!这座“三代桥”见证了墨脱的苦难、幸福与发展,也见证了墨脱军人的辛酸、血汗与壮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