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年和母校一起走过——哈三中67届高2.4班

薛wg可豆耶

<p class="ql-block">  64年入学,高一学年班主任李燕杰,高二学年班主任史文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任课老师:立体几何李燕杰,三角函数:李存业,代数:孙中圣;语文:杨少桐;俄语:史文兰;物理:闫喜杰,纪树良;化学:于文刚;政治:赵光正;体育;庞长海,郭铁成;生物:王俊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学生共45人:</p><p class="ql-block"> 男生:牟维旭,庄静华,宋建滨,薛伟光,杨荣庄,张守春,于奇元,崔松涛,欧水平,陆立华,林秀春,遇光,徐国成,王明夫,张毓滨,刘滨琦,冯云祥,滕春贤,唐立强,陈宝仁; 安敬周,许长柏,孙柏扬,李绍牧,崔俊杰,徐光华,王文成。</p><p class="ql-block"> 女生:李婵华,金国环,张祉民,徐惠文,刘淑范,齐谦益,李艳,李文,李淑琴,刘焕琴,刘玉华,刘鲁英,杨静芬,高永珊,郑香兰,张晚霞,魏仲兰,丁桂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68年部分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校园留念</p> <p class="ql-block">1988年校庆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3年校庆90年学校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校庆宴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平山游</p> <p class="ql-block">2015年返校留念</p> <p class="ql-block">返校合影</p> <p class="ql-block">返校高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  毕业五十年记实(仅有文字和照片,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视频在此省略,另有美篇专辑。) </p><p class="ql-block">  九月初秋的哈尔滨,天朗气清,凉爽宜人。2017年9月7日下午,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六七届高二四班在哈同学17人齐聚六顺园,隆重纪念毕业五十年。为了筹备这次纪念活动在上周专门开了一次九人参加的预备会,详细安排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程序。同学会会长宋建滨和秘书长于奇元书记官遇光提前到店精心挑选菜肴。</p><p class="ql-block">张祉民同学早早来到会场,带来定做的红绸会标并悬挂停当。文艺委员齐谦益根据同学自报编排好了表演节目单,遇光、林秀春和徐光华准备了 签到簿和财务会计表,大家都紧张而兴奋地忙碌着,期待着令人激动的时刻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下午从三点半开始,同学们陆续到达。同学见面十分亲切高兴,握手、搂脖儿、拍肩,不过异性同学就只握手,不搂脖儿,也不拍肩,具体情节不一一赘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筹备组点菜</p> <p class="ql-block">精心布置会场</p> <p class="ql-block">此外,在外地无法赶回来的同学徐国成、金国环、李蝉华、李艳、杨荣庄、牟维旭等也对这次聚会给予极大关注,发信致意问候,特别是牟维旭同学为毕业五十年活动花费极大精力,倾注大量心血历时一月编写了长篇纪实通讯体电子相册,收录了大批历史照片和文字,讲述了很多有关学校、师长、班级和同学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另外还专门为这次哈尔滨聚会发来了长篇电报,传递问候、祝愿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于奇元同学宣读远在南京的牟维旭同学特为这次聚会发来的贺电,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致高二四班同学的贺信</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我们相识、相知已经半个世纪之久。53年前,我们第一次一起走进三中的大门,坐进同一间教室,聆听同一位老师教诲。从此,我们具有了同一个永远无法改变的社会身份——“同学”。这是我们的缘分。</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拥有过阳光灿烂,我们也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现在我们又一起尽享“满目青山夕照明”。</p><p class="ql-block">9月7号,同学们相约聚会,以纪念我们高中毕业50周年。我不能前往与同学们共享这快乐的时光,谨以编辑一组电子相册,作为献给大家的礼物。</p><p class="ql-block">这组相册的名字叫《哈三中老三届高二四班50载》,分为三册:第一册《我们美丽而难忘的校园 我们尊敬而怀念的师长》(27幅图片,6300字),第二册《不是毕业照的毕业照》(26幅图片,7200字),第三册《我们一起走过》(118幅图片,17800字)。这组相册,分别从学校、班级、同学三个层面,回顾和反思了我们半个世纪走过的路。</p><p class="ql-block">编辑这个相册,缘起于我和徐国成的一次通话。</p><p class="ql-block">国成参加了夫人王春梅所在高二三班的海上游轮聚会,以独特的方式纪念毕业50年。他又听说其他两个班聚会纪念的计划。国成说,高二三班不仅聚会活动内容丰富,而且产生了一些记录这次纪念活动的“产品”。</p><p class="ql-block">这句话启发了我。我想,他们的产品是对一次纪念活动的记录,我们何不就我们毕业半个世纪本身开发一个纪念品?我对国成说出了我的想法,得到他的赞同。</p><p class="ql-block">我在班级的微信群《岁月留痕》谈了这个想法,得到几位同学的赞成和鼓励。接着,我发出《征稿启事》,得到很多同学的响应。他们翻箱倒柜,把很多老照片找出来,翻拍,发给我。望着这些承载着我们青春的照片和简短附言,我内心感受着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很高兴,很感动,觉得没有白在高二四班跟你们同学。我彷佛重新挑起了已经卸任半个世纪的担子。</p><p class="ql-block">今年南京的夏天酷热无比。我躲在书房里构思、谋篇,编辑、剪裁照片,录入电脑,编写说明。这件事情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思绪,无论早上还是晚上,有一个好的想法,或者马上付诸实施,或者记在纸片上,或者写进手机《备忘录》。编着、写着,纪念相册由原来设想的以图片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变成了图文并重。</p><p class="ql-block">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很快形成一组三册的框架。内容充实之后,我发给几位同学征求意见。很多同学细心阅读,指出错讹,补充细节,纠正疏漏。其中,徐国成在同学和校友之间穿针引线,帮我进一步搜集资料,帮我实现一些设想,提出完善建议。最终形成由31000字、170多幅照片组成的《哈三中老三届高二四班毕业50载》电子相册,奉献给大家,作为对我们共同经历过的那段历史的纪念。</p><p class="ql-block">编辑这组相册,我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致命的不足。最大优势是我的热情,我愿意为大家做事,其次,我的职业生涯的积淀,为我给大家做事提供了良好的业务保证。但是,我毕竟孤悬南京30多年,跟大家疏离太久。50年前的事情知道一些,50年后的事情知之甚少。而同学们的辉煌却恰在50年后。虽有徐国成帮我弥补,可是难以做到周全、准确。因此,这组相册一定会存在很多有待改进而为我所不知的地方。好在电子相册,跟白纸黑字的纸质印刷品不同,在技术上是开放的,是可再编辑的。希望大家不吝指教,帮我完善。</p><p class="ql-block">在编辑相册的时候,感到最尴尬的是,面对熟悉的面孔,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我对他或她的后来几乎一无所知。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按照《征稿启事》的要求提供素材。</p><p class="ql-block">回顾我们的50年,无法回避的是文革。我们在校5年,读书和运动,虽然时间各半,但运动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复杂化了我们之间本来很单纯的关系。对于文革错误,我们党已经做出定论。但是,对文革造成的伤害,包括施加者和受害者,都没有机会进行起码的梳理。</p><p class="ql-block">我之所以在第三篇,大段地引用杨荣庄三年前写给我们的那封信《我们一起走过》,是因为,他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尝试着用批判的眼光审视那段历史的同学。这一点我很赞同,很欣赏。</p><p class="ql-block">毋庸讳言,一些同学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而这些不公正的施加者,也是我们的同学。他们做了错事,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但是,他们不是不可原谅的。做过错事而能够诚恳道歉,是可爱的;做过错事,内心反省,但羞于启齿,也是可以接受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如今我们年过七旬,难道我们还要把恩恩怨怨带走吗?我想借此纪念我们毕业50年的机会,通过这个相册,架起互相谅解的桥梁。大家携手跨过,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今后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欢乐,充满智慧。</p><p class="ql-block">不再耽误大家的时间。祝愿同学们健康,幸福,快乐!</p><p class="ql-block">你们的同学牟维旭</p><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5日夜 于南京</p> <p class="ql-block">幕间休息期间大家赶紧喝酒吃菜,几杯酒下肚脸红耳热,人开始兴奋起来,下半场晚会自此渐入佳境。</p><p class="ql-block">幕布重启,男女声合唱:张祉民、滕春贤。</p><p class="ql-block"> 女声调起低了,男声一直憋屈着放不出音量,仿佛只有女声在唱,听不出男声,在接近尾段时遇到了曲调里的高音阶突然爆发出高亢响亮的男高音,众人起初吓了一跳,随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刘玉华</p> <p class="ql-block">刘淑范</p> <p class="ql-block">李淑琴</p> <p class="ql-block">杨静芬</p> <p class="ql-block">欧水平</p> <p class="ql-block">林秀春</p> <p class="ql-block">张毓滨</p> <p class="ql-block">张祉民</p> <p class="ql-block">齐谦益</p> <p class="ql-block">刘滨琦</p> <p class="ql-block">张守春</p> <p class="ql-block">滕春贤</p> <p class="ql-block">于奇元</p> <p class="ql-block">徐光华</p> <p class="ql-block">宋建滨</p> <p class="ql-block">薛伟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杨静芬、欧水平、于奇元、张守春、宋建滨、遇光、滕春贤、薛伟光;</p><p class="ql-block"> 后排左起:李淑琴、刘玉华、张祉民、刘淑范、齐谦益、徐光华、刘滨奇、张毓滨、林秀春。</p> <p class="ql-block">  隆重推出的期待已久的专业版男高音独唱:演唱者:刘滨奇。</p><p class="ql-block"> 这是同学们引以为豪的晚会压轴节目,一向比较低调的高24班的不多的高调项目。果然不凡,演唱者专业的高腔声震整个酒楼,包房门外走廊里探进来不少服务员的小脑袋,想看一看本酒店是不是荣幸地被哪个大明星给莅临了。晚会由此进入高潮。</p> <p class="ql-block">  最后,全体合唱张祉民自编歌词的《我们七十岁》,借用《我们年轻人》曲调,歌词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大合唱最后以《难忘今宵》结尾,晚会达到最高潮。</p><p class="ql-block"> 晚会中还有不少同学演出各种节目,限于篇幅(每集只能收录五个视频,三集收录了十五个节目)只好割爱。</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三中67届高24班纪念毕业五十年的聚会到此圆满胜利闭幕。同学们依依惜别互嘱珍重,外面已华灯璀璨,星光满天,这夜色多么美好,“今夜无人入睡"?今夜有人无眠,愿我们的友谊像这山川日月恒久长存。</p><p class="ql-block">0</p> <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补充修改版,以庆祝母校百年华诞。</p><p class="ql-block"> 薛伟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