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四川人,想必对土耳瓜非常熟悉。但其实,它的学名叫佛手瓜,也有合手瓜、捧瓜、寿瓜等一些别名。至于叫佛手瓜的原因,则是由于它的形状酷像佛的手掌五指并拢的样子。也由于它跟葫芦有几分相像,颇有吉祥的意味,所以又有寿瓜的别称。</p><p class="ql-block"> 土耳瓜虽然带有一个土字,可它却一点儿也不土气。相反,包还很洋气。这是因为,它原产于美洲,后来传到了西印度群岛,直到20世纪初才传到了我国。与玉米、红薯、土豆等相比,它被引进我国的时间要晚得多。甚至据说,把它带入中国的还是传教士。是传教士在四川吃不惯当地的菜,故而试着种植土耳瓜,没想到无意插柳柳成荫,不仅种活了,还很快扩展开来。可能是土耳瓜的样子很吉祥,招人喜欢,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还拉近了传教士与当地居民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满打满算,土耳瓜引入我国也就一百年多一点,可以现在却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由于它喜好温暖湿润的环境,不喜炎热和严寒,所以它大量生长于南方。每年7到9月,是它的花期并开始先后结果。结果以后,天气渐渐变凉,可它的长势却逐渐加快。10月到11月,就是大量成熟上巿的时候。它一成熟,就得抓紧时间采摘,不然老了不但颜色珠黄而且口感较差。</p><p class="ql-block"> 成熟了的土耳瓜,清脆幽香,味美可囗,适合于单独煮、炒、拌,但和着肉类炒、煮、炖、烧味道更鲜美,受众程度比较高。关键是,秋冬之交正是新鲜时令蔬菜较少的时候,种植容易、产量又高、口味也不错的土耳瓜就是许多家庭的不二选择,上了家家户户的餐桌。</p><p class="ql-block">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把佛手瓜叫做土耳瓜,是由于它太过普遍而显得太土气吗?现在明白了,原来从侧面看,它跟人的耳朵也有几许相似之处,且有一些凹凸之感。听有的人说,其实应该叫凸耳瓜的,只不过传来传去传走了音,后来就念做写作了土耳瓜。说起来,人家可是漂洋过海过来的,沾满了洋气,应当叫洋耳瓜更贴切。</p><p class="ql-block"> 不过,既然它有了这么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那我们还是把这个名字传承下去,叫它土耳瓜吧。可是,我们要记住,人家可洋气着,半点也不土气哦。</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