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今天将通过3个案例帮助大家识别5种典型的非法集资活动,规避非法集资陷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案例1.“养老投资”案</b></h1> 为偿还经营不善而背负的债务,湖北省戴某平、魏某升等4人分别设立某红老年公寓市场部、某德广场、某红旅行社进行<br>非法集资活动。四人分别组织营销团队,通过发放“投资养老”传单、开展讲座、组织聚餐等方式,宣传其名下养老公寓等项目,推广所谓“投资高回报+优惠享受养老服务”投资项目,即签订床位预定合同、缴纳预定金能够获得7%-12%得利息,后期入住可享受优惠价格,吸引中老年人签订预定养老服务合同、缴纳预定金。至案发时,上述4人共向2100余人吸收<br>资金1.36亿元<div><br></div><div>风险提示:<br> 本案系以“养老投资”为名实施养老诈骗犯罪的典型案例。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一些不法分子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等名义,利用老年人网络知识不足、辨识能力不强等特点,实施养老诈骗犯罪,骗取老年人钱财。 <br> 案例警示:<br> 如需选择养老公寓,务必核实养老机构资质,选择正规机构,不要入住或投资未经正式登记的养老机构。不轻信他人许诺的高额返利,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br>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返利仅为欺诈噱头。不轻信“免费赠送”“不合适退钱”等宣传口号,切莫贪小便宜,注重保护个人信息,增强防骗意识。<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案例2.“某洱币”虚拟货币案</b></h1> 深圳某银区块链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社交软件等平台对外宣称:其公司发布的“某洱币”(后更名为某银币),是一种自称以百亿藏茶作为抵押的虚拟货币。投资人可通过聚币网(虚拟交易平台)上买卖某银币赚取差价,但“某银币”价格的变动并非市场价格,而是由该公司操盘控制。为吸引更多投资人,该公司一度将价格从0.5元拉升至10元,还在发布会上承诺将投资人持有的“某银币”通过两次拆分(一拆十、十拆百),使投资人持有的“某银币”扩大100倍,增加收益。当大量投资人进场之后,该公司又通过恶意操纵“某银币”价格走势、不断套现,导致投资人手中“某银币”毫无价值,损失惨重。至案发时,“某银币”被曝出集资诈骗3亿多元,共有3000多人被骗。<div><br></div><div>风险提示:<br> 本案系以区块链、虚拟货币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典型案件。此类通过发行“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的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借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此类活动存在的风险如下:<br> 1.高额收益并非真正实现。实际操作中,不法分子常通过幕后操纵所谓虚拟货币价格走势、设置获利和提现门槛等手段非<br>法牟取暴利。此外,一些不法分子还以ICO、IFO、IEO等花样翻新的名目发行代币,或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以IMO方式进行虚拟货币炒作,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br> 2.存在多种违法风险。不法分子通过公开宣传,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下线获利)为诱<br>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并利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参与人员存在非法集资等风险。<br> 案例警示:<br> 虚拟货币“挖矿”已被淘汰。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文,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加强对虚拟货币“挖矿”活动上下游全产业链监管,严禁新增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有序退出。虚拟货币市场投机性强、炒作性高,且易触碰违法底线,请增强自身风险意识,不盲目陷入高利诱惑。<br></div><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案例3.“老妈乐”高额返利案</b></h1> 福建省孟某某、周某某、向某某三人先后在涵江区江口镇及涵西街道、福清市渔溪镇等地设立“老妈乐”商城,以获得<br>高额”广告费“返利和高额介绍费为诱饵,通过发放传单、口口相传等方式,向社会不特定人群开展非法集资活动。截止案发,三人共吸收会员三百余人,非法吸收资金达三千一百万余元<br></div><div>风险提示:<br> 本案系以返利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典型案件。近年来,一些第三方平台打着“创业”“创新”的旗号,以“购物返本”“消费等于赚钱”为噱头,承诺高额甚至全额返还消费款、加盟费等,以此吸引消费者、商家投入资金,实则进行非法集资、诈骗。此类活动的风险如下:<br> 1.高额返利难以实现。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商品溢价收入、会员和加盟商缴纳的费用,多数平台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实体经济和收益,资金运转和高额返利难以长期维系。<br> 2.资金安全无法保障。一些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途径,以“预付消费”“充值”等方式吸收公众和商家资金,大量资金<br>由平台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br> 3.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一些平台虚构盈利前景、承诺高额回报,授意或默许会员、加盟商虚构交易,向平台缴纳一定比例费用,谋取高额返利。部分平台还采用传销的手法,靠发展下线获取提成。参与人员存在非法集资、传销等风险。 </div><div>案例警示:<br> 为达到非法集资目的,犯罪分子通常会通过虚构美化投资项目、承诺高额返利、签订各种协议等各种手段骗取投资者信任。因此,投资者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不要受高额返利诱惑,无论何种投资项目、通过何种投资形式,投资的本质均是收益越高的投资项目风险越大,不要贪图小利,远离非法集资。<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防范非法集资“四看三思等一夜”</font></b></h1><b>※四看:</b><br>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div>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div><div>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div><div>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等特定群体。 </div><div><b>※三思:</b><br>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div><div>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div><div>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div><div><b>※等一夜</b><br>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