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圣路之旅---卢尔德/毕尔巴鄂(2/4)

无欲则刚

5.24<br><br>卢尔德圣所(Sanctuary of Our Lady of Lourdes)是著名的天主教圣地,位于法国南部卢尔德市,离西班牙不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58年,当地女孩贝尔纳黛特·苏布鲁(Bernadette Soubirous),声称在幽深的岩洞里,多次看到圣母玛利亚的显现,向她传递了许多讯息。这些显现被认为是神迹。<br><br>自那以后,卢尔德圣所迅速成为一个朝圣的目的地,每年吸引了数百万的信徒,到这里来表达他们的信仰、寻求神的指引和庇护。虽然圣所对天主教信徒有着特别重要的宗教意义,但它也向所有的人张开怀抱,欢迎他们来此寻求身体上、感情上和精神上的宁静和反思。圣所位于比利牛斯山脚下的奥斯(Ousse)河畔,在青山绿水的环抱里,弥漫着平和宜人的气息,有助于放松心情,寻找内心的平衡,同时可以体验宗教圣地的独特氛围,了解当地的历史和风俗。<br> 我们一早步行来到圣所,刚进大门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上百个坐着轮椅的朝圣者,每个轮椅有两位志愿者陪护,聚集在大门口唱着圣歌,场景让人十分震撼和感动。从志愿者背心和围巾上印的标志看,这是一个来自法国小镇Vannes参拜团。然后这些坐着轮椅的病人,在志愿者前拉后推下,浩浩荡荡地前往卢尔德泉边,参加为他们举办的盛大的弥撒仪式,阵仗堪比残奥会开幕式进场。轮椅上的病人大多老态龙钟,也有不幸的少年儿童,有的轮椅是半躺的床式,给那些衰弱到无法坐着的病人使用。<br> 行进中浩浩荡荡的轮椅队伍 弥撒仪式在卢尔德泉(Grotto of Massabielle)举行,这是圣母玛利亚的显现地点,被认为有治愈和神奇的力量,仪式中唱起“奇异恩典”,让我们感动落泪。最后,轮椅上的病人依次去抚摸岩石圣泉,得到亲身的体验,这也许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的生命中,最后的慰藉了。整个队伍走了半个多小时,大家排着队,耐心等待他们走完,才去抚摸岩石,有人把岩石上流下的圣泉水擦在脸上,还有人带了一包手帕,一块块地在圣泉水里浸湿了,以求神的加持。<br> 附近还有可以接圣泉水的地方,我们也接了两瓶,希望能得到圣母的祝福和庇护。以前朋友来此,不远万里,专门带了一瓶圣水给我们,很感恩!<br> 圣所内最重要的地标是玛利亚圣殿,这是一座宏伟的教堂,上下一共有三层三个祭堂,以纪念贝尔纳黛特·苏布鲁和圣母玛利亚的显现而建造,教堂曲线形的坡道别具一格。 最低层的圣殿内景 我也在贝尔纳黛特堂祭上了蜡烛<br> 卢尔德圣所是一个与神秘和奇迹紧密相连的地方,吸引着人们寻求信仰、祈祷和灵性体验。根据资料,一百多年来,有7000多神迹治愈的案例申请,最后只有70例被罗马教廷认可,而且大多是早期的案例,圣所还有专门的医学机构,严格审查提交的申请,最后还要罗马教廷批准。最后一例是2008年的,到2018年才被批准。<br> 圣所周围有许多以圣人名字命名的店铺,售卖各种纪念品,可谓是圣地的迪斯尼。<br> 卢尔德市的旅馆密度,仅次于巴黎。但是,这里并不是旅游打卡的主要目的地,主要还是一个宗教活动的中心。现在西班牙大部分重要教堂都要付费才可以进去参观,门票是维护这些文化古迹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我们这次只有卢尔德圣所和圣地亚哥大教堂是可以免费进入的,大概是因为宗教意义大于旅游景点。 昨天领导在比萨店看到一种大饺子(Calzone),很感兴趣,我们中午就又去了。大饺子里面有火腿肉和超多的芝士,这其实是一种折叠的比萨饼,领导很开心。<br> 晚上又去了一次圣所,人少了很多,估计病人们休息了,志愿者们自己就跑出来了,很多人胸前还戴着牌子。卢尔德专门建了接待行动不便朝圣者的特殊医院,最初是400张床位,后来与巴黎圣母院合作,扩建至可以接待上千人。每年有2至3万名志愿者,自费来到医院服务。各地的病人来朝拜,可以住在里面,有医护人员照顾,直到完成心愿。<br> 教堂建在卢尔德泉的上面 晚上圣所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主教堂里有弥撒仪式,结束后人们拿着蜡烛走出来,星星点点,汇成了烛海。圣所其实还有专门的蜡烛仪式,还有火炬助阵,场面极其壮观。可惜当晚下雨,并没有举行。<br><br>在圣所的体验和后来圣路上的经历,让我们思考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身心的不同需要。在圣所里,身残体衰的人可以得到他们需要的安慰,而圣路上身强力壮的朝圣者,也会在艰苦的跋涉中,得到他们身体和心灵上的救赎。<br><div><br></div><div>5.25<br><br>离开卢尔德,向西前往法国的圣让皮埃德波特(Saint-Jean-pied-de-Port)。著名的圣地亚哥圣路(Camino de Santiago)有很多条线路,其中法国线的起点就在这个安静的小镇上,终点是西班牙的圣地亚哥,全程800公里,从世界各地来的朝圣客都集中到这里出发,他们在这里办理朝圣证(Pilgrims Passport),一路上盖章,是最后领取证书的凭证。<br></div> 小镇上最知名的就是圣路上的第一座小桥(Vieux Pont),我的第一印象仿佛中国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穿过圣母门(Notre-Dame Gate),通过小桥,你就正式踏上了圣路之旅。我们走了一段圣路之后,回到车上,我发现没看到圣母门上的塔楼,领导说就在背后啊!我不甘心,自己又折回去看了一眼。 刚上路的朝圣者,手杖是最原始的那种。Buen Camino!(一路顺风!) 地上指向圣路的箭头 离开小镇后,我们没有沿着法国线走,而是前往北部的海岸线,看看那里的景色。沿着西班牙的北部海岸,也是圣路的一条线——北线(Camino del Norte),这是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路,但是由于地势的原因,要比走法国线更加艰难。<br><div><br></div><div>去了朋友推荐的Donostia-San Sebastian的海滨,这是一个海边热门的度假地。我们看到有两个白线停车位,被告知那是居民专用的。游客要停付费的蓝线停车位,兜了一圈,居然全满,只能瞄一眼海景离开。<br></div> 一路向西到了格里尼卡(Guernica),它是巴斯克地区的一个小镇。西班牙内战期间,由于其战略重要性和巴斯克地区对共和派的支持,成了法西斯军队的目标。1937年4月26日,德国纳粹对格里尼卡进行了大规模无差别的空袭,致使大量平民丧生,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br><br>毕加索为了表示对在祖国发生的法西斯暴行的愤怒,创作了一幅名为《格里尼卡》的著名巨作,描绘了一幅混乱的画面,包括被炸毁的建筑、痛苦的人民和受伤的动物。《格里尼卡》强烈谴责战争暴行,成为毕加索最著名和象征性的作品之一,现存于马德里的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我们15年前有去参观过。 小镇非常安静 以前,镇民们聚在这颗树下讨论公共事务 今天的小镇阳光明媚,战争的苦难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不过,镇上还是有很多艺术品,警醒后人,不忘历史,包括一幅巨大的毕加索墙画。<br> 晚上住在毕尔巴鄂(Bilbao),这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住下后找不到吃晚饭的地方。西班牙人的晚饭要在八点钟以后,餐馆也是按这个点开门的。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土耳其烤肉店,填饱了肚子。<br><br>天下起了雨,一路上经常遇到阵雨,但有趣的是,每到傍晚想拍片时,雨就会停下来,让我可以出门,有时候拍完回来又开始下雨了,也许是神的眷顾吧!<br> 傍晚雨停了,我们来到离住处不远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Bilbao),这是一座现代艺术博物馆,由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瑞设计,于1997年开馆。<br> 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建筑师在设计时采用了大胆创新的曲线,外立面采用了钛金属板和玻璃幕墙,使整座建筑看起来像是一艘巨大的船,或一片闪耀的金属雕塑。 博物馆和大桥融为一体 狗狗(Puppy)是一座43英尺高的花雕,它是一只西高地小猎犬(West Highland terrier),从1992年就在这里守卫着这座城市。<br> 大蜘蛛也是这里地标性的雕塑,加拿大渥太华也有同样的雕塑。<br><div><br></div><div>(待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