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位于宁海路122号。原金陵女子大学陶谷校区旧址。</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外有中国传统宫殿式风格,内有西方现代建筑要素的校园。1919年由美国建筑师墨菲与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合作设计建造,1923年落成,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吟赞金陵女大为前身的南师大随园校区</p><p class="ql-block">对称今将古格陈,</p><p class="ql-block">筑如宫殿蓄精神。</p><p class="ql-block">随园最美是风景,</p><p class="ql-block">亮色尤佳乃学人。</p><p class="ql-block">师出金香千果硕,</p><p class="ql-block">生成玉丽万花珍。</p><p class="ql-block">名扬桃李芬芳韵,</p><p class="ql-block">一校葱茏永驻春。</p><p class="ql-block">~刘源春</p> <p class="ql-block">这座1923年落成的金陵女子大学校园是墨菲在南京的第一个作品,体现出成熟的设计手法,以及对中国古典建筑独到的理解,因而广受赞誉,号称“远东最美丽的校园”。对中国宫殿建筑的钟爱和崇拜,使墨菲在规划设计中模仿其空间布局和造型。整个校园以西部丘陵为对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布局工整,主体建筑物均沿一条贯穿全校的东西向轴线对称布置,主轴线上很好地运用“起、承、转、合”,在不长的轴线上使空间序列有序曲、铺垫、高潮、尾声,达到一种理想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金陵女大的楼与楼之间以长廊相连,既有中国式古建筑的美,又便于师生来往于各楼之间,隔而不断,更显含蓄、深远,这是中国造园手法“隔景”之“虚隔”的应用。</p><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造型均采用明清宫殿式样:歇山顶,大红柱、斗栱、鸱吻、雀替、悬鱼、栏杆、抱鼓石等中国古建筑细部一应俱全,加上华丽的色彩搭配,细腻精微地再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形式特征。</p> <p class="ql-block">陈西民先生所藏并提供🌷</p> <p>手绘整体图</p> <p class="ql-block">随园之魂</p><p class="ql-block">金女大校长吴贻芳曾对校园风格有过这样的评价:“本校的建筑,可以代表一种融合新旧中西的新创造。校舍宏伟的规模,精美的饰装,是要保存我国固有的文化,钢管水泥构造,房间户牖的分配,是取近代科学的新发明,所以既能保存中国建筑的特性,又能合乎学校的实用。”</p><p class="ql-block">金女大的办学特色恰是文理并重,既具国学之思想,又得科学之方法。造就女界领袖,为社会之用。形式与内容竟然如此高度契合🙏</p> <p class="ql-block">1937年日军血腥屠城期间,金女大开辟为安全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务长华群教授(明妮.魏特琳)留守主持,救助了万余名妇孺,被南京市民尊称为“活菩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陵女子学院毕业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林东坡摄</p> <p>一部名著的现实影子,一座名园的沧桑变迁,两百多年来吸引着诸多探访考证者。《金陵女子大学校刊》1924年第1卷第2期(1924年12月版)刊载,由金女大1921级学生刘璧如所作的“随园考略”。</p><p><br></p><p>刘璧如,女,四川重庆人,重庆知名爱国人士刘子如先生养女。金女大1925届(第七届)毕业生。曾任成都华美女中校长,后移居新加坡。</p> <p class="ql-block">提到随园,自然会想到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的文化活动,他的《随园食单》代表了江南文人雅士的生活美学。两个随园虽无实体遗存的直接关联,但南师大通过“随园”之名,与袁枚的随园在时空交错中,共同丰富了南京这座古都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空中俯瞰</p> <p class="ql-block">1923年校园主体建筑落成,金女大从城南绣花巷校区迁入陶谷校区(今随园校区)</p> <p class="ql-block">菊花是金女大教务长华群教授最喜爱的花卉</p> <p class="ql-block">面对100号楼的进门主干道</p> <p class="ql-block">今日主干道两旁的梧桐树已遮天蔽日。毎毎走进校园,内心里总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一种踏实感和安全感,恍若进入了母亲温暖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刘荧摄</p> <p class="ql-block">随园书店</p> <p class="ql-block">随园金黄的银杏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彭薇摄</p> <p class="ql-block">作者拍摄的最满意的随园银杏图</p> <p class="ql-block">金女大附中校友李永泰同学发来的诗文</p> <p class="ql-block">翠柏路</p> <p>身处随园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闻到的桂花香</p> <p>恍若进入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春</p> <p>夏</p> <p>秋</p> <p class="ql-block">冬•雪里随园(朱敦俭 / 绘)</p> <p class="ql-block">通往文学院</p> <p>随园的制高点~文学院</p> <p class="ql-block">文学院的大师们</p> <p class="ql-block">新闻传播学院</p> <p class="ql-block">音乐厅</p><p class="ql-block">当年金女大的大礼堂,学校重要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华夏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办公桌旁边的门也是图书馆进出的门,是吴校长为了了解学生的有意设置。可见“厚生”校训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浸润于毎一件小事之中🙏</p> <p class="ql-block">当年埋头苦读的金女大学子们🧚♀️</p> <p class="ql-block">600号楼,昔日金女大的学生宿舍。东西向的学生宿舍蕴含着阳光均沾的考虑。</p> <p class="ql-block"> 冬天的交谊室</p><p class="ql-block"> 作者 颖</p><p class="ql-block">我提笔时正坐在交谊室里,窗外飞着疏疏的鹅毛片。灯光从抑郁的橙红渐渐地亮了,外面只剩下一片暝色朦胧。从洗澡房出来便穿着拖鞋在炉边坐下了,温暖的空气像是梦境里一缕虚烟在我四周绕着,绕着。不知怎么我心上一直在想着一首唐人的小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虽然这里没有新醅的酒同红泥的火炉,更没有人有饮酒的意思,可是在这样一个雨雪的黄昏,交谊室的确有一副如此悠闲的诗境。</p><p class="ql-block">灯光底下,有些是在织编物,有些在读书,有些在写东西,低低的谈话声断续地进行着,在谈话间断的时候便可以听着水管里水沸腾声音同炉子里火光爆裂声音,除此偶尔还可听见窗外西北风卷枯枝衰草的余音,小方桌上常堆满着饼干盒子,糖果包纸,同一些杂乱的水果,有时更有门外的小贩送进一大包热腾腾的烤山芋,一毛钱的可够四五个人吃个满饱。假如你有一两个伴,你便尽可守着这炉好火坐到残夜。过了十点半人便陆续的静了,然后你烧起一支高烛,读书好,谈话也好,倦了也可以靠着椅子睡睡,即使睡不着也可以静静地去冥想,这时候你准可以让你思想驰骋得远阔,或许你会想象到我们没有觉到的室外寒夜,想象到癫狂的风声,想象到冬夜的深海,想象到塞外的战地。也许你还会想象到冬季里人间的多少悲剧。</p><p class="ql-block">冬天的交谊室像我们的温暖的小窝,每次(尤其是晚上或黄昏),我带着一身寒气钻进交谊室的时候,心上的情绪就像是我在五六岁时每到寒冷的冬夜被母亲哄到床上,还一定不肯睡:睁着大眼睛数帐顶上的花朵,母亲一定要说:“你听外面狂风叫,老虎下山了,赶快躲到被里去。”我立刻便蒙了被,心里想我是在一个大山洞里,大石头抵了门,老虎不能进来了的心情一样。那时心情同现在心情中间隔了十几年悠久的岁月,母亲死后十几年中没有人能召回我无知的情绪,却没有料到交谊室里的空气却给我心情上偶然的一次回照。雪停了,窗外已是一片墨色,我又像是躲在一个温暖的山洞里,任外面虎啸猿啼了。</p><p class="ql-block">本文出自:《金陵女子大学校刊汇编》第六册 264 页(1935~1941年铅印本,校刊第34~85期)</p> <p class="ql-block">1935年,因政府实行的开发计划,金女大校址50余亩土地被征收,原有的一所小医院也在其中,当即被拆除。一时之间,学生看病成了难题。正值金女大20周年校庆之际,1921年毕业的严彩韵和1924年毕业的严莲韵,主动响应校长吴贻芳的号召,急母校之所急,联合妹妹幼韵与华韵,从先父的遗产中捐资万元用于新建疗养院(也被称作:校医院、小医院)。严氏四姐妹各自的丈夫吴宪、徐振东、杨光泩、郭文钧又联合购买、赠送了医院所需的设备。</p> <p class="ql-block">吴敬琏(金陵大学)周南(金女大)夫妇在此相遇相知,成就了一段姻缘💞后拆除建造了电教楼。</p> <p>新传院</p> <p>永远的大草坪</p> <p class="ql-block"> 南师大草坪</p><p class="ql-block"> 张国瑞</p><p class="ql-block">好大一片草坪,长年绿草如茵。</p><p class="ql-block">很像一个舞台,又如一帧视频。</p><p class="ql-block">伟人于此指津,智者于此立训。</p><p class="ql-block">歌手于此放歌。诗人于此抒情。</p><p class="ql-block">春晨喜观露珠,夏夜指点繁星。</p><p class="ql-block">秋季感慨杏黄,冬日叹赏雪景。</p><p class="ql-block">当年曾聚此坪,激扬文字豪情。</p><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流逝,犹记那情那景。</p> <p>300号楼</p><p>银杏王之伴侣</p> <p class="ql-block">100号楼</p><p class="ql-block">一楼用屏风隔出若干小间,是学校为女生们接待boyfriend的交谊室。至今仍为南师大接待贵宾之处。</p><p class="ql-block">二楼为金女大学生的室内体育馆,现为设备齐全的会议厅。</p> <p class="ql-block">2023.12.18大雪覆盖随园草坪</p><p class="ql-block">姑娘们真会玩🌺🐦🧚🏿♂️</p> <p>2020.1.9</p> <p class="ql-block">2020.2.16</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10日是南京师范大学118周岁的生日,南师学子们以随园100号楼为创作灵感用118个小零件手工组装搭建了一份独特的校庆礼——八音盒。</p> <p>随园之路</p> <p>100号楼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1940年代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当时名为:金陵之镜</p> <p class="ql-block">现为德风园</p><p class="ql-block">林东坡摄</p> <p class="ql-block">2021.3 刘荧摄</p> <p class="ql-block">1934年秋,金女大附中得以发展成了一所拥有全部三个年级的高中。后来,附中又增设了初中。</p><p class="ql-block">1936年,宋庆龄三姐妹,以纪念去世的宋太夫人的名义,慷慨捐赠四万元,在金女大校园的东南角建成了宿舍一栋,可容纳70余人。顺利解决了住宿问题。</p><p class="ql-block">1951年,这所学校与金大附中合并成立了十中,这就是今天仍然为南京人所向往的名校——金陵中学。</p> <p class="ql-block">1948年东院又建了一栋新楼,名东二楼,应该是作为教学楼所用。</p> <p class="ql-block">东一楼,后作为南师大音乐系办公室所在地。此照片为陈洪教授所摄。东二楼为南师大德室、大学生访谈部、校刊编辑部等都曾在此楼办公。后拆除建敬师楼。</p> <p class="ql-block">东院琐记</p><p class="ql-block">东院是金女大女教职员宿舍,究竟是教职员,空气不同,处处显着多礼与谦逊,不妨举例以证明之。在东院的“我”字是不能称的,所以这些女教职员们要说“我”字的时候,便用“鄙人”来代替,所以“鄙人”“鄙人”的字音,在谈话之中常可听到,其实这些教职员们何鄙之有,岂非多礼而谓何。</p><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之东院请客,于四月二十五日下午四时半,在该院南面之草场举行,该场碧草如茵,背有花丛聚树,错列成行,月洞圆门居中,实为本校最饶有东方色彩建筑之区,是日会场之布置,堪称雅致,在草场之东最有长桌一张,上置茶点、茶壶、茶杯等,在案之中央供一盆白色郁金香,在桌之南端稍置几椅数件,西边则置椅数十,每五六椅即置一几作为一部,以便来宾之叙谈或作牌戏。在草场之南面又布有一排球之网,以备掷环及鸡毛球之戏。</p><p class="ql-block">及四时半,宾客络绎而来,于是该室主人急忙招待,款以茶点,此次该院所用之茶点完全为太平村出品之苏州糖果与糕饼,不啻为太平村宣传。是日来宾颇多,或叙谈或参加各种游戏,堪称热闹。</p><p class="ql-block">本文出自:《金陵女子大学校刊汇编》</p><p class="ql-block">第六册 88、135~136 页(1935~1941年铅印本,校刊第34~85期)</p> <p class="ql-block">随园之喵是不能忽视的,它们体态丰腴,毛色润泽,神态孤傲,偶然也会向它喜爱之人示好,毎毎如此,倒是我等俗人受宠若惊啦🤗</p> <p class="ql-block">随园落日~谢晶晶摄于2025.3.20</p> <p class="ql-block">随园的四季</p><p class="ql-block">注:还有哪些朋友提供的作品未标注,私信我啊,以便补充🙏</p><p class="ql-block">欢迎朋友们提供更多更美更新的随园校区图片、视频与文字资料,以更全面充分地展示“远东最美校园”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蒋传悌 我比各位更幸运一些,在这座美丽温润的校园里工作了一辈子,越发觉得有责任要与校友们分享这份校园情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