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端午节

春光秋影

<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马上又要到了,年逾花甲的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过端午节。</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一般总是大雨滂沱,天天下个不停,这就是俗称“龙舟水”。然而,文革十年,极左思潮泛滥,划龙舟作为“四旧”之一,全国各地基本上看不见端午龙舟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也许因为官员担心端午龙舟赛酿成多人溺亡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包括农村龙舟赛酿成村族之间械斗的群死群伤治安事件后追责丢了乌纱帽,很多地方基本上处于官方不组织、也不准民间自发举办的禁止状态。)所以我觉得小时候的所谓“龙舟水”改叫做“粽叶水”,也许更为贴切。因为端午前连绵不绝的滂沱大雨往往成了民间(至少我小时候景德镇城区)浸泡、洗刷陈年粽叶的免费水源。每当这时候就会看见住在里弄旧式瓦房的居民纷纷搬出木制洗澡盆(又称“大脚盆”),放在屋檐下,盛装从瓦片掉下来的有点泛黄的雨水,然后从家里某个角落找出去年甚至前年、前几年用过的粽叶扔进盛满雨水的洗澡盆里浸泡、洗刷,再用清洁的自来水漂洗干净……</p><p class="ql-block"> 2008年以前,端午节是没有公休假的,除非正好与星期日是同一天。所以大多数年份的端午节早餐吃完粽子、包子、茶叶蛋后,大人要去上班、小孩要去上学。小孩去上学多半会带上一个或两个咸鸭蛋。好一点的会用专制的蛋袋装着挂在脖子上,差点的则是把咸鸭蛋直接装进衣袋里。男孩子到学校后,课余就搞撞蛋游戏,看谁的咸鸭蛋壳硬。被撞裂的咸鸭蛋不好保存,男孩子只好把它吃掉,有的男孩子也会带回家午饭时当菜吃;而咸鸭蛋没被撞裂的男孩子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洋洋得意的样子,继续找人撞蛋,幻想着把全班男同学带来的咸鸭蛋全部撞裂。这样的撞蛋游戏差不多会持续一个礼拜左右。</p><p class="ql-block"> 当然,小时候的端午节,还有这样一些习俗:一是有些人家大门上绑挂一两束新鲜艾叶以避邪(晾干后留作驱寒药用),二是有些人家里会焚烧掺有雄黄粉及其它中草药的木屑以消毒避瘟(药店则在店门口大街上焚烧、另外还有喝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抹雄黄酒、往水缸里扔几颗雄黄石消毒)。</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为网上下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