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行 之 四 总统府

曹雪芹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建筑群位于六朝宫城遗址,历经明代王府、两江督署、天朝宫殿、临时大总统府和国民政府等官衙府邸。1871年曾国藩重修督署时才奠定建筑群现今的基本格局,其后,几度改建,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建筑特征。所以总统府的建筑既能把握到建筑脉络,也能感悟出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一座总统府半部近代史。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长江路292号,他曾是明代汉王陈理的汉王府,已经有六百多年历史了,也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和太平天国天王府办公地。1912年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7年至1937年及1946年至1948年间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办公地,1948年5月1日至1949年4月23日为中华民国总统府也就是蒋介石的办公地,但蒋介石只这里办公不到一年。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机关办公地。</p><p class="ql-block"> 南京总统府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之一,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总统府门楼建于1929年,属古罗马建筑风格,山墙书有“总统府”三字,并高高地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该建筑虽然为西方建筑风格,但仍融入中国传统意象,如:从外看门楼是三个半圆拱门,由内看为三个方门,寓意“外圆内方”的施政理念,设计者为姚彬。</p><p class="ql-block"> 说到总统府那么你知道“总统府”三个字是写的吗?原来在1929年时只有“国民政府”四个字的牌匾,并没有总统府三个字。那么“国民政府”四个字又是谁书写的呢?经多方考量国民政府文官处就请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谭延闿书写,谭延闿写好几遍自己总感觉不满意,然后就对文官处说你们去找我家五爷吧,他比我写的好。其实五爷谭泽延就是谭延闿的胞弟,他在上海卖字,字确定写的非常好。文官处于是找到在上海的谭泽延,谭泽延欣然受命,写了“国民政府”,当局支付润笔费四千大洋。名附其实的一字千金。1948年国民政府由重庆回迁南京,总统府三个字蒋介石本来想自己写的,但一想自己当总统自己题写不合适吧,也不附合中华民族传统。其实蒋介石的书法确很好,也有资格书写,于是在别人的推荐下文官处选中了72岁高龄的周中岳书写。周中岳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书法家,虽然古稀之年但写出“总统府”三个字非常泡满钢劲有力。文官处照样支付了润笔费金元圈三千元。这就一字千金的来历。但时代不同了,此时的金元圈那能与那谭泽闿的四千大洋相比。1948年5月1日金金灿灿的总统府挂上门头,当时是风光无限,可是1949年4月24日南京解放了。总统府三个字自然被拿下存放在历史博物馆里。因此“总统府”三个字真正存在门头仅仅只有一年不到。2002年总统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根据当时的照片复原“总统府”三个字再次挂在门头上。总统府由此见证二百多年南京历史。所以说一座总统府半部近代史。</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参观了当年蒋介石和李宗仁当年办公的地方。经过走廊,来到一处小院。这幢两层小楼就是子超楼--国民政府的办公楼。子超楼为西洋式楼房,建于1934年,均采用进口建材兴建。这幢小楼共耗费银元十多万元。1935年底完工,1936年开始启用。民国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时间最长的是林森。林森“字”叫子超,所以将此楼命名为"子超楼"。1948年5月,蒋介石召开第一次国民大会,并当选为总统,故此楼又称“总统府 ”。</p><p class="ql-block">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的15年间,这里先后作为江苏总督府、副总统府等机构;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这里成为国民政府办公地;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先后沦为日军机关和汪伪政权机构所在地。抗战胜利后,这里仍为国民政府和总统府的办公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建国后,总统府一直作为政府机关办公场所。199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总统府旧址上筹建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经过精心规划和多年的恢复建设,逐步形成今天的规模。</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总统府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分三个参观区域:中区(中轴线)主要有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文官处、西花园、大会堂、孙中山起居室以及参谋本部等;东区主要有行政院等。</p><p class="ql-block"> 二堂之后是总统府会客室,它是一排西式平房。中间穿道那个小厅,因门前的台阶下宽上窄呈“八字形,被称为“八字厅。据介绍无论孙中山还是谭延闿(他也国民政府主席,民国四大书法家,出卖了邓演达)林森还是蒋介石都在“八字厅”台价口接送宾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