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朋友们在双水龙潭合影)</p> <p class="ql-block"> 兴之所至,常和一帮朋友走走古道爬爬山,既锻练身体,增加生活乐趣,又增进友谊,增长见识,可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几年下来,对武义的人文景观,山川形胜,有了更切身的体验。尤其是对变化巨大,日趋和谐的县域自然环境有更多的感触。</p><p class="ql-block"> 在今年这个特别炎热的夏天,大家都想找一个凉爽宜人之地消暑。朋友消息灵通,打听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叫“双水龙潭”,是个纳凉好去处。周末,我们几对夫妻,分乘三辆车子前往。虽是盛夏,但公路两边依然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这些景观树种,早年未曾见过,应当是这几年新引进的。延福寺前、饭甑岩下,云溪桥头、清修寺旁,一路都是莲田。现在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宣平莲子的种植面积已达五千多亩,成片的莲田延绵不绝,蔚为壮观。据说宋时柳永把杭州写得太美,“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使得金帝完颜亮垂涎不已,引军南下,欲“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而现在的宣平大地,其规模岂止“十里荷花”!物种园的荷花品种不断引进,已达上千种,当属世间之最。</p> <p class="ql-block">(云溪村下畈荷田)</p> <p class="ql-block">从皮子源村进去,路尚平坦,但已窄似机耕路。这里是括苍山余脉,两侧山峰夹峙,危崖互啄。路标所指,是大谷村方向。行不到两三公路处,有条向左斜插进去的羊肠山道,我们驻车步行。</p><p class="ql-block"> 山道多用石块铺就,已是杂草丛生。朋友介绍,这条路原来是“官道”。当年新宅镇的明山乡隶属于宣平管辖,去柳城走的就是这条路。没走几步,妻子突然说:“这地方我小时候经常来砍柴的!”妻子老家在云溪村,当年静妙寺水库尚未建造,走小路到这里大概十五里,来此砍柴也是正常。我与妻子年龄相仿,身世相近,不觉让我想起当年砍柴往事。</p><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在牛头山下,属仙霞岭山脉。小时候,我们能为父母分担的就是割草、砍柴。割草是为了増加猪栏肥,卖给生产队换取稻谷,溪边田旁的杂草被割得一干二净。当时的田埂地头,山上山下,都是光秃秃的。稍大的雨,就会泥土流失,溪水混蚀。柴禾的用量特别大,除了烧饭炒菜外,主要是煮猪食。一只猪每天要煮一大㶽,柴禾消耗量很大。虽然村后群山连绵,可柴禾还是不够,生产队实行封禁管理,定期解禁砍伐。平时只能收集一些枯枝落叶,特别是落地松针。每年暑假,父亲都会花五元十元钱到十多里外的汤山、章五里、里九畈等山多人少的地方,买下一点柴禾砍伐权。我们小孩子也跟着去,奔前奔后帮忙。 </p><p class="ql-block">驻足山道放眼望去,乔木遮天蔽日,灌木盘根错节,杂草密如蛛网,一派葳蕤生机,与几十年前的状况形成巨大反差,濯濯童山已然秀发飘飘矣!</p><p class="ql-block"> 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下山脱贫政策的实施,生态环境恢复得越来越好。相关部门的工作也功不可没,如松线虫的防治,外来入侵植物的控制清理,保护了植物的多样性。古树的保护也做得很好。我们的的祖先早就知道,人生难过百岁,树木可逾千年。树木是有记忆的,大多村庄都有村口树。我曾见过一株红豆杉,铭牌标注已有八百多年树龄,与该村龚氏先祖为逃避蒙元之乱迁居于此的时间完全相符。这株红豆杉就像一位默默无言的历史老人,见证了村庄的兴衰起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牛头山顶俯瞰群山)</p> <p class="ql-block"> 虽烈日当空,因茂密的树木阻隔,还是觉得阴凉。知了的吱吱叫声,鸟儿的嘤嘤鸣声,从林间不断传来。松鼠在面前窜来窜去,山蛙乱蹦乱跳,蜥蜴、百足虫随地爬行,随着植被的恢复,这里已成为动物的乐园。</p><p class="ql-block"> 宣平是畬汉混居的一方水土,畬民有打猎传统。以前家家户户持土铳,养猎狗,农闲时节上山打些野味,作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手段。前些年政府从严管理枪支,不得随意围猎,同时政府加强了野生动物的宣传保护工作,使山上的生灵有了更安全的生存环境,可以更好的繁衍生息。登牛头山时,曾见山鸡林间飞窜,黄獐陡岩疾奔,雄鹰空中翱翔。</p><p class="ql-block">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吸引了外地的珍禽异兽。我们刚刚经过的云溪村,去年飞来一对白鹤,在此过冬。松鹤延年,自古视为吉祥之物。吉物降临,轰动十里八乡。当然,有的动物当年未注意保护,绝种了就再难以恢复,这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1960年代在陶村还看到过一只打死的老虎,此后宣平似再无虎踪。</p><p class="ql-block"> 动物世界有它们自己的和谐相处方式。我沿着熟溪河岸骑自行车上班时,经常会驻足观看:政府实施“河长制”、“五水共治”后,溪水已变得更清澈。一大群青牛在河滩吃草,每头牛都有白鹭相随。有的站在牛身上,有的在前后,有的在两侧,像站岗的哨兵,有的在展翅飞舞。看到这幅景象,我常会感动,所谓和谐,舍此有谁!有位老人告诉我,牛吃草的时候,草丛中的昆虫就会受惊飞窜,刚好成为白鹭的食物。而白鹭吃掉叮在牛身上的蚊蝇,当然会使牛感觉更舒爽。而牛粪则是青草的肥料,草虫的栖息处。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共生共存。武义城区佳境不少,可我最喜爱从熟溪桥到武义江这段:流水潺潺,碧草茵茵;群牛悠悠,白鹭翩翩;使人顿生望川宁心,临水忘返之情。</p> <p class="ql-block">(美丽和谐的熟溪)</p> <p class="ql-block"> 继续山行大约两里路,见到一条似有人蹚过的斜径。看四周山势,前面就应该是目的地——双水龙潭。走在前面的朋友先用手杖拍打两边箬叶,打草惊蛇。穿草而过,不过百米,竟是别有洞天!几十米高的岩壁上,一股激流飞泻而下,落在水潭中,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掀起习习凉风。今年干旱期长,水枯泽涸,而这里却依旧是水流丰盈。 </p><p class="ql-block">于我们之先,已经有人在龙潭边玩耍休憩,相问得知,这几天他们连续到此,全因这里太凉爽太舒服了。龙潭不远处有块平坦的巨石,友人在上面摆开阵势,打起了扑克,而我则沿着流水,溯源探访。</p><p class="ql-block"> 潭水是如此清澈透明,阳光透过水面,水底沙石色彩斑澜。每一个在水中游动的生命都历历可见。好多石斑鱼,大的超过拇指,小的不及虫草,时而结队,时而分散,好不逍遥快活!</p><p class="ql-block"> 这种水清鱼欢的景象随处可见。我们走过的大河源、西联、新塘、竹客、白姆、徐村、新宅,到处都是这种情形。 在我的记忆中,早年情况并非如此。在我老家,当枯水季节来临,村民就会把榨油后的茶籽渣洒到溪里,鱼虾毒死后捞回作菜肴。所及河道,鱼虾当季几近灭绝。现在政府加强了管理,禁止毒鱼、炸鱼、电鱼。民众也有了生态保护意识,不再随意捕捞,有时甚至放养一些鱼苗,效果非常明显。据友人讲,武义江钓起七八斤重的青鱼、鲤鱼,已是常事。</p><p class="ql-block">面对美景,我想起一代园林宗师,对保护延福寺作出重要贡献的陈从周先生一段话:"我也爱西湖,但我更爱浙江的山水。我总觉得"明秀"二字,对它来说确实担当得起。它有山有水,那种空灵清逸的境界,我觉得全世界少有。这里的山水完全够的上明秀啊!武义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绿色城市”,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 望武川大地,处处山水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武义,我们的家园,我们和我们的子孙都将生活在这里。物我同一,繁花绿叶,飞禽走兽,游鱼嬉虾乃至草虫菌菇都是这片热土的主人,与我们相依共存。让我们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建和谐家园,让绿色武义荫护万代,贻泽千秋 !</p> <p class="ql-block">(皮子源双水龙潭)</p> <p class="ql-block">本文应武义县委县政府美丽建设办公室2022年“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美丽武义”征文活动而作,获得三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