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2日,云南省教育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p><p class="ql-block">省委书记王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做好云南教育工作的“纲”和“魂”。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一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一价值追求,切实用以指导我省教育工作实践,推动全省上下形成大抓教育的新气象。</p><p class="ql-block">王宁书记指出,新时代10年,全省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教育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实现新的跨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差距和不足,总结经验、坚定信心,知不足而奋进,知难而攻坚,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决不允许云南教育在我们这代人手上被耽误。 </p><p class="ql-block">王宁书记强调,教育不举,云南不彰;教育不振,云南不兴。推动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提供坚实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云南贡献。</p><p class="ql-block">王宁书记强调,要全力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往前推。基础教育要上台阶,着力补齐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短板,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力破解高中教育“县中困境”,让孩子们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职业教育要提质效,围绕重点产业推动产教融合,坚持就业导向优化专业设置,集中资源力量提升办学条件,为云南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出成果,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产业和地方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让高校真正成为云南科技创新和人才辈出的主阵地。教师队伍要高素质,把爱党爱国爱学校爱学生作为基本要求,建设有师德有责任有情怀有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批优秀的书记校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学校管理要抓到位,严格落实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创建平安校园,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家长放心学生安心老师用心的校园。立德树人要聚合力,注重家庭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p><p class="ql-block">王宁书记强调,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抓今天云南的教育,就是抓云南未来的发展。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牢固树立“不重视教育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抓不好教育的领导不是合格领导”的导向,党政“一把手”带头,扛实教育优先发展责任。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营造健康清朗育人环境,在组织领导、体制机制、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举全力把云南教育再推上一个新高度,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p><p class="ql-block">王予波省长在主持时强调,全省教育发展大会全面总结成绩经验,客观分析问题短板,系统部署今后工作,明确了新征程上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把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到位。</p> <p class="ql-block">一、指导思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着眼奋进西部先进行列,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注重分类实施,强化责任落实,突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促团结,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省,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作出教育新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行动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重点建机制,实现一年有起色。健全“大思政课”建设机制,建成一批“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分课堂。优先支持怒江州、迪庆州和边境县(市)补充师资、新建改扩建学校。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实现突破。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初步建立。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全面实施。启动职业学校达标工程。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建立常态化运行的科教协同发展机制。基本建成教育公共服务平台。</p><p class="ql-block"> ——2024年重点提质量,实现两年有成效。建成一批云岭思政教育品牌,“平安校园”创建率达100%。薄弱地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取得明显进展。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形成示范效应。职业本科学校实现零的突破,力争创建3所国家级“双高”院校和10所国家级“双优”学校。新增20个左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办本科高校专业全部达到全国平均及以上水平。数字教育资源库和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25年重点上台阶,基本进入西部先进行列。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全面提升。“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健全完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基本补齐紧缺学科师资缺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占比达到30%左右。人口超过20万的县(市、区)特殊教育学校覆盖率达95%。普通高中托管帮扶实现县域全覆盖。建成4个区域产教联合体和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力争2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全省所有本科专业达到全国平均及以上水平。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支撑服务我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大中小学数字校园基本实现全覆盖。</p><p class="ql-block"> 通过三年努力,教育领域短板基本补齐,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加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基本进入西部先进行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p><p class="ql-block">三、重点任务</p><p class="ql-block">(一)强党建推进立德树人提升行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到2025年,各级各类学校党建、思政、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体系更加健全,“五育”并举成效显著,校园安全稳定局面持续巩固。</p><p class="ql-block">1.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p><p class="ql-block">2.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p><p class="ql-block">3.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p><p class="ql-block">4.全方位推进“平安校园”创建</p><p class="ql-block">(二)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行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高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和服务能力,到2025年,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不断扩大,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残疾儿童、青少年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升。</p><p class="ql-block"> 5.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p><p class="ql-block"> 6.提升特殊教育质量</p><p class="ql-block">(三)基础教育强师兴校行动</p><p class="ql-block">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构建基础教育教师人才梯队,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到2025年,基本配齐紧缺学科教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取得重要进展,县域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显著提升。</p><p class="ql-block">7.建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p><p class="ql-block">8.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p><p class="ql-block">9.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p><p class="ql-block">(四)怒江州、迪庆州和边境县(市)教育质量提升行动</p><p class="ql-block">10.补充学前教育教师</p><p class="ql-block">11.精准实施帮扶项目</p><p class="ql-block">12.支持改善办学条件</p><p class="ql-block">(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行动</p><p class="ql-block">13.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p><p class="ql-block">14.完善职业教育体系</p><p class="ql-block">15.服务产业企业促进就业</p><p class="ql-block">16.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