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10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一些原先高深莫测的场所在当天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对公众预约开放。我有幸抢到了四个场所的名额,分别是科学会堂、圣三一教堂、商船会馆、吴同文住宅。跑了整整一天,收获满满。累并快乐着! 在此要特别感谢娄老师和其他消息灵通人士提供的信息,由衷地说一声:今生有缘,感恩遇见!</p> <p class="ql-block">科学会堂的主楼坐落在南昌路47号,是一幢混凝土木框架结构的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拥有约6000平方米的花园,园内绿树成荫、碧草如洗,风格典雅。</p><p class="ql-block">它的前身为法国学堂、法童学校。由万茨、舍伦设计,姚新记营造厂承建,砖混结构,1926年竣工。具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并结合新艺术运动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上海科学会堂成立于1958年1月18日,成立伊始首任上海市长陈毅,即为其亲自题了“科学会堂”四个大字。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宽大的木质楼梯。</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铸铁栏板。</p> <p class="ql-block">彩绘花窗尽现雍容华贵。</p> <p class="ql-block">电影《建国大业》曾在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中部屋顶为法国孟莎式屋顶,南立面设置有山花装饰并嵌入一座圆形时钟。</p> <p class="ql-block">盔式四坡顶和造型独特的老虎窗。</p> <p class="ql-block">檐下为木制牛腿。</p> <p class="ql-block">铜质吊灯与雕花木楼梯相互衬托,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这些漂亮的装饰和老古董,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长廊内陈列了不少老照片和书画作品。它既似一条弥漫着书香的艺术画廊,又如一条见证着历史的时光隧道,悠长,悠长,但不寂寥……</p> <p class="ql-block">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外滩</span>一片现代摩天大楼和近代优秀历史建筑的掩映之中,坐落着一幢庄严宏伟、古典崇宏的红砖教堂。炎炎夏日下置身其间,顿觉凉爽,使人如沐福泽,肃穆虔敬之心油然而生。这座始建于1847年、1869年原址重建的圣三一堂是上海乃至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基督教新教教堂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督教全国两会直属堂。</p><p class="ql-block">在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后,于2022年底经修缮重新开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三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指的是基督教中的三位一体,也被称为三位真神,包括圣父、圣子和圣灵。</p> <p class="ql-block">圣三一堂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乔治•吉尔伯特•斯科特爵士设计,整体为维多利亚哥特复兴式建筑样貌,平面呈拉丁十字型布局、五廊型巴西利卡式,主体大堂与后建的钟楼以回廊相连。教堂坐东朝西,占地3500平方米,钟楼尖顶高48米,直穿云霄。</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外均为清水红砖墙面,典雅精致,“红墙隐隐云中见,琉璃作栋金为殿”,故有“红礼拜堂”之称。</p> <p class="ql-block">圣三一堂1875年升格为主教座堂,闻名远东;作为最早的西式建筑,它一度是上海的地标,钟楼长期是城市的制高点,从钟楼上拍摄的照片保留了近现代上海城市发展的珍贵历史图像;圣三一堂安装了上海最早、最大的管风琴,一时引领风气之先;教堂也是旧时租界英国侨民的公共社交活动中心,名流汇聚,亦曾举办过许多重大活动。百多年来,圣三一堂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喧哗与繁荣,动荡与升平。因此,圣三一堂极具宗教、建筑、人文、艺术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正西部至圣所采用古安立甘式半穹顶结构,以星空图案点缀,美轮美奂。中央及两侧镶嵌彩色玻璃圣画,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高约19米的中厅为木拱结构,剪刀形木屋架,石铺屋顶。</p> <p class="ql-block">堂内外两侧均为排柱长廊。</p> <p class="ql-block">独具地域特征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斑马纹式样。</span></p> <p class="ql-block">在会馆街38号,有一座上海最早的会馆,被誉为上海历史的“活化石”,其落成比上海正式开埠(1843年)还要早128年,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集资建造。现经修复后的商船会馆已从极盛时期的20亩缩减到如今的813平米,规模与30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门像一座城门,门头上的大方砖上雕着立体的“商船会馆”字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商船会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商船即沙船;</span>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团体。商船会馆就是上海的沙船主在300多年前建立起来的一个会馆。</p> <p class="ql-block">商船会馆由大殿、庭院和戏台组成,两栋建筑遗存皆为苏州香山帮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殿与戏台相对而立,是上海所有会馆、公所馆舍中唯一的双合式大殿,即前、后大殿采用轩廊相连。大殿坐西朝东,三开间,规模不大但是线条框架却彰显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大殿门口的两根檐柱以及殿内的四根廊柱也都是商船会馆300多年前的原始模样。</p> <p class="ql-block">修缮后的前殿依旧雕梁画栋,摆放着仿古的长条案几。</p> <p class="ql-block">殿前为两层楼戏台。</p> <p class="ql-block">砖木结构的戏台为二层三开间,古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戏台二楼顶部设有夺人眼球的八角形藻井,是根据苏氏园林中的实例来进行修缮恢复的。表面所镀98%金箔,以及十三层龙顶藻井的规制,基本复原了康熙年间的戏台效果,奢华尽显。</p> <p class="ql-block">二楼左右两侧还陈设了一些复古家具。</p> <p class="ql-block">走出会馆,沿着光影斑驳的院墙漫步,转角处来到一座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小公园,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小桥流水、青石小径,共同交织成了闹中取静的静谧空间。</p> <p class="ql-block">望着这片湮没在都市水泥森林中的一隅,心中不免有几分感慨……</p><p class="ql-block">城市新老建筑之间,古老的美与现代的美相映成趣。旧有建筑是城市的基因,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只有充分地尊重它们,才会有成功的更新。</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静安区铜仁路、北京西路交叉口处,也就是铜仁路333号,有一幢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因其主人叫吴同文,人称吴宅。这座外墙贴着绿色釉面砖、四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建于1937年,面积1732平方米,老上海人又习惯称其为“绿房子”。</p> <p class="ql-block">认识一座城,可以从城市的老建筑开始,探究深藏其中的秘密与沧桑。说起上海的老建筑,就不得不说到各式各样的老洋房,这一幢幢掩藏于繁华都市中的静谧之所,其一砖一瓦、一物一件、一草一木,无不透露着老上海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有着“远东第一豪宅”美誉的吴同文住宅设计时尚,装修考究,设备先进。<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住宅不仅在建筑外观造型上不同寻常,室内的装潢也让人耳目一新。</span>称得上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住宅之一。</p> <p class="ql-block">吴同文是一位中国颜料商,上海滩名门望族吴家的后裔,也是苏州望族贝润生的“乘龙快婿”。</p> <p class="ql-block">吴同文住宅占地总面积大约两千多平方米,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从外形上看,它犹如一艘巨大的游船,既有直线的立体简洁,又有弧线的流畅动感。</p> <p class="ql-block">正立面设有旋转式的钢筋水泥大扶梯直达二层主厅,配以铸铜扶手和玻璃贴面做的护栏。楼梯、过道、走廊悉用意大利进口大理石砌筑。</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是上海首批安装小型电梯的私人住宅之一。</p> <p class="ql-block">弧形落地长窗。</p> <p class="ql-block">绿房子中留下了很多"邬达克符号",窗花、电梯厢顶、地板拼花、地沟盖板、镂空围墙,真是无处不见,既强化了装饰感,又散发着历史神秘感,留下一道由后人去解答的谜题。</p> <p class="ql-block">来自徐汇文旅局的导览小姐姐讲解得非常认真,尽管其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但她的落落大方、风趣幽默还是获得了参观者的赞许。</p> <p class="ql-block">一个讲得认真,一个听得专注。</p> <p class="ql-block">通过扫二维码参与到由徐汇文旅局推出的“一部手机游静安”系列活动,游客用“720°VR全景+全媒体阅读”方式,即可沉浸式穿梭在静安的景区和街区,通过"可看、可听、可读",感受其城市魅力,亲身体验“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p><p class="ql-block">希望这些充满着人文历史故事的老建筑,今后能更大程度、更多形式地向市民开放。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