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山一水一座城,一馆一址一文化。6月13日上午,广东省曾志伟思政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曾志伟校长的带领下,继续开启第三天的学习之旅。本次交流活动是前往长沙市芙蓉区修业学校学习取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走入校门,《湘江评论》创刊号大型主题雕塑映入眼帘,格外抢眼。“修德敬业,源自于易经'君子修德敬业',传承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承载着'丰实底色,奠基人生'的办学宗旨……”随着修业学校陈凤华校长的详细介绍,我们浸润在这所具有深厚红色底蕴和革命传统的小学之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讲解老师及小小讲解员娓娓道来的讲述,让我们徜徉在《湘江评论》雕塑园、民族文化长廊、青年毛泽东编写湘江评论旧址、修业亭、党建文化长廊、校史馆,再次追忆革命历史的长河,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百年对话 铸魂修业》和《承伟人之志 做有为少年》是学校依托校史文化,师生共同编排的原创校本红色话剧。观看中,每句话语,每声呐喊,每幅画面,每个情节,无不深深印刻在大家的脑海里。那么,如何让红色基因在孩子们心里生根?除红色话剧之外,修业学校还开发实施“校史拾贝”“晨曦舞台”“百舸体验营”“红色大讲堂”“红色版画”“红色书法”等红色校本课程,厚植红色信仰,激励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在红色基因的润泽下,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的四有新人。</p> <p class="ql-block"> 百年名校人才辈出,红色底蕴润物无声。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先行者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修业学校陈凤华校长向我们进行了《承校史文化 育时代新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题分享,她主要从寻根、承脉、树魂、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推行“五修”课程,坚持“五育”并举,<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充分展示学校全面育人的理念,</span>培育敢担当,爱家国,甘于奉献的品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植新材,育栋梁。陈凤华校长的发言温柔而坚定,引发了大家的教育共鸣。</p> <p class="ql-block"> “来到这个学校,听了陈校长的介绍,让我感觉到陈校长是位风华正茂,充满智慧,有担当的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曾志伟校长高度评价了陈凤华校长。同时,曾志伟校长就本次交流学习用了三个关键词“陶醉”“灵魂”“思考”来概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学校里的大文化、大内涵,一景一物,让人陶醉;回归教育的本质,</span>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策略具有灵魂;面对新趋势,老校区如何发展,我们又该怎样铸魂育人?值得思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后,匡彦楚老师和四甲班孩子向我们展示了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感谢他们的劳动》。本节课通过课前调查与搜集,课中小组分享交流与亲身体验,课后思考与行动延伸,孩子们深受感触,体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含义,进而懂得劳动者的辛劳,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充分彰显思政课程育人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学习是一种收获,也是一次思索。这次学习犹如一束指引的光芒,使我们收获到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相信我们能将所学所思所悟带到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为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增添一份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供稿:沈月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8px;">摄影:石建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编辑:沈月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