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外的涵虚牌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颐和园志》及《颐和园史话》记载: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修建清漪园时,在大宫门(今称东宫门)外,修建了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楼。牌楼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块匾额,东侧为“罨秀”,西侧为“涵虚”。这座牌楼被视为颐和园的第一道景观,从乾隆年间的《万寿庆典图》上可领略清漪园时期大宫门牌楼的旧貌。</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是颐和园园区内的中心建筑,为颐和园的标志,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登上佛香阁,周围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是绝佳的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水木自亲位于昆明湖北岸,为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的正门,慈禧太后由水路入园时,在这里下船直进乐寿堂大院。水木自亲殿门前有御码头和两丈多高,顶部呈半圆形的灯架,叫做“探海神灯”,上面可悬气灯,供码头,乐寿堂,慈禧晚间游湖照明之用。 水木自亲坐北朝南,卷棚歇山,面阔五间,前后穿堂。临湖驳岸装有汉白玉雕栏,雕栏粉墙弄影于碧波之上,与山影相衬,明净妩媚,别具风情。</p> <p class="ql-block">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建筑面积104.84平方米,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是颐和园昆明湖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拱高而薄,形若玉带,弧形的线条十分流畅。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构成一轮透明的圆月,四周桥栏望柱倒影参差,在绸缎般的水面上浮动荡漾,景象十分动人。玉带桥的名字来源于拱形像玉带,具有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石拱桥的风格,以纤秀挺拔、轻巧为其之特色。</p> <p class="ql-block">东堤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北端为文昌阁,南端为绣漪桥。清乾隆时(1736-1795)建。原为保护畅春园而筑,因畅春园在堤之东,相对称为西堤,开拓昆明湖后,以此堤为湖东界,则变为东堤。</p><p class="ql-block">东堤堤上有块大石碑,名昆仑石,上刻乾隆帝的《西堤诗》,有"西堤此日是东堤,名象何曾定可稽"句。堤上有铜牛、廓如亭等重要风景点。</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皇帝下令将原有的西泠河改建成昆明湖。昆明湖的名字来源于云南昆明,因为乾隆皇帝曾经在云南巡游时,被那里的美丽湖泊所吸引,因此将这个湖泊命名为昆明湖。</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鼍偃月”,南面书“修蝀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七孔桥南湖岛西口</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铜牛</p><p class="ql-block">颐和园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的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铜牛铸造于清乾隆二十年,铸造精良、形象逼真,牛背上刻有乾隆手书《金牛铭》。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的象征。它吸引千千万万游人,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的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廓如亭</p><p class="ql-block">廓如亭位于颐和园新建宫门以南的东堤上,俗名八方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光绪时重修。与十七孔桥、南湖岛在空间上互相映衬。</p><p class="ql-block">廓如亭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84.95平方米,平面呈八方形,每面显3间,周围有廊,重檐八脊攒尖圆宝顶,亭中共有42根柱子。亭内每面各有一块木匾(共8块),上镌乾隆御制诗文。</p> <p class="ql-block">万寿山(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山)</p><p class="ql-block">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p> <p class="ql-block">石舫,取自海晏河清之意,北京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在园林中建石舫不仅是为证明水是活的、可坐舟,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景明楼的历史悠久,它最初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为了纪念乾隆皇帝的母亲而建造的。景明楼曾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现在的景明楼是在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景明楼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都非常有意义,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今天的颐和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景明楼作为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在景明楼的顶层,游客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融之美。</p> <p class="ql-block">荇桥位于颐和园内,是后山后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有荇桥、石舫、观鱼亭等景点,其中荇桥以北为万字河北段,南面可观望石舫和昆明湖盛景。荇桥为东西向,建于乾隆二十三年,是颐和园内最具历史沿革价值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北京市颐和园文昌阁)</p><p class="ql-block">文昌阁颐和园内六座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p> <p class="ql-block">柳桥(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堤柳桥)</p><p class="ql-block">颐和园西堤六桥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堤六桥以北,距离市区约1公里。景区包括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中间是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p> <p class="ql-block">西堤,森林茂密,是颐和园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西堤上也共计有六座有名字的桥。就连苏堤沿岸种的柳树也复制到了昆明湖的西堤。还有十九株当年的柳树依然在景色妖娆的西堤。但不一样的是苏堤是笔直的,而西堤是蜿蜒曲折的。</p> <p class="ql-block">南湖岛位于北京市颐和园的昆明湖东南侧,昆明湖西堤以东、万寿山以南的湖水之中,占地一公顷多。南湖岛与万寿山遥相呼应,起着丰富水面景物的重要作用。北京南湖岛南湖岛位于北京市颐和园的昆明湖东南侧,昆明湖西堤以东、万寿山以南的湖水之中,占地一公顷多。南湖岛与万寿山遥相呼应,起着丰富水面景物的重要作用。岛屿简介整个岛屿呈圆形,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澹会轩、月波楼、云香阁等。</p> <p class="ql-block">镜桥位于颐和园昆明湖西堤的中部。据介绍该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在光绪时期重新修建,桥的名字是出自唐朝诗人李白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豳风桥坐落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西堤,在清漪园时代称为桑苎桥。为了避咸丰皇帝奕詝的名讳改为豳风桥。豳风桥在清漪园时代称为桑苎桥。桥亭作长方形,重檐四坡顶,是一座屋桥。新旧两个桥名都是与农业有关的,因为在这座桥的西部原来还有耕织图、机织房、络丝房、水村居一组模仿江南农村景色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玉泉山上的塔是玉峰塔。</p><p class="ql-block">玉峰塔又名定光塔,俗称大塔。它位于北京西北的玉泉山主峰香积寺内。塔顶距地面150米,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p><p class="ql-block">玉峰塔除了造型优美,它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宝塔。它是康熙与乾隆两位帝王共同营造的北京最大景观工程。康熙帝建成的是静明园,乾隆建成的是玉峰塔。玉峰塔是按照乾隆帝要求仿镇江金山寺的慈寿塔而建。</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游船路线推荐:</p><p class="ql-block">1. 经典精华路线(3-5h):北宫门进→苏州街→四大部洲→万寿山中轴线→长廊→画中游→石舫→南湖岛→十七孔桥→知春亭→宫廷区(仁寿殿、玉兰堂、宜芸馆、乐寿堂→东宫门出)。</p> <p class="ql-block">清幽人少路线(3-5h):西门进→向南沿湖走到昆明湖的南端→进步行整个西堤→自西向东横穿万寿山→谐趣园→北宫门出</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是来北京的朋友们不可错过的五大景点之一,园区炒鸡大,你想一天围着昆明湖走上一圈是万万不可能滴。因为太大啦!景点也多,如果你的行程比较紧张,那就划重点,选择必看的就可以。交通可以选【都游巴士】直通车,方便的不要不要的。</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一共五大门口:新建宫门、东宫门、北宫门、南如意门、北如意门。从每一个门进入都️一条最佳的游览路线。叶子一一给大家说说,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条路线来进行游览。</p> <p class="ql-block">南如意门:从十七孔桥️南湖岛️文昌院️仁寿殿️永寿斋️乐寿堂️长廊️石舫️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苏州街️北宫门</p> <p class="ql-block">新建宫门:从十七孔桥️南湖岛️乘船到石舫️排云殿 ️佛香阁️智慧海️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永寿斋️乐寿堂️德和园️仁寿店️东宫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山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北京颐和园借十里以外的西山群峰,这种构景手段属借景中的远借。园林中的直接借景法有:①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②远借,在不封闭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位於长廊西侧的供游客登船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今年,颐和园的200艘小游船装上了“5G+北斗”系统。手划船、摇橹船、造型船等8大类10个船种共400余艘船可供游客选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位於南湖岛的游船码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