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会龙寺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六灶镇会龙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初称陆家庵,后易名会龙寺。据《上海宗教志》记载:“会龙寺,又名会龙庵、会龙禅寺,位于南汇闸港镇,由陆奎重建。清光绪三年(1877)僧德清等募修正殿及东西厢房、钟鼓楼等,置庵田18亩,并设持正第一分校。”</p><p class="ql-block"> 会龙寺在历史上是南汇地区周边四镇(六灶、三灶、祝桥、盐仓)百姓和盐商祈求平安兴隆、万事顺利的佛教活动场所。“灶”是指古时沿海晒盐制盐的盐田,现南六公路一线分布着头灶至八灶八个以灶命名的镇,说明在明清时期,这里是沿海制盐的盐厂,所以百姓以海盐为生,盐商以海盐致富,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佛教发展,会龙寺也由此诞生并逐步扩建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和解放等历次战争中,南汇地区都是沿海兵家必争要地,会龙寺历经战火洗礼,逐步毁废,至建国初期,会龙寺已仅余残屋数间。上世纪90年代初,出于当地信众佛教信仰的需要,会龙寺被正式批准为佛教活动点,落实房地产权证时,会龙寺的土地仅剩634平方米,房产面积只有286平方米。1998年,南汇县计划经济委员会根据会龙寺的历史渊源,依据会龙寺在南汇佛教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地诸多教众的呼声要求,经政府批准重建会龙寺。会龙寺的重建工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建设地藏殿、三千佛殿、圆通殿,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并已于2003年11月完工。第二期建大雄宝殿、东厢房、西厢房,建筑面积计5000多平方米,已于2006年年底峻工。第三期建天王殿、钟鼓楼、山门,建筑面积计1000多平方米,包括放生池、围墙等配套设施,目前巳全面竣工。</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三千佛殿</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摄于上海浦东(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