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节 社会机构</p><p class="ql-block">一、社会机构的分类</p><p class="ql-block">1.和幼儿日常衣食住行相关的社会机构</p><p class="ql-block">2.和幼儿学习、娱乐相关的社会机构</p><p class="ql-block">3.幼儿较少接触但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机构</p><p class="ql-block">二、社会机构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p><p class="ql-block">1.了解不同社会机构和职业角色</p><p class="ql-block">2.尊重不同职业角色的劳动成果</p><p class="ql-block">3.遵守行为规范</p><p class="ql-block">三、利用社会机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p><p class="ql-block">1.增加幼儿社会认知和社会规则的学习</p><p class="ql-block">2.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和适宜的社会交往技能</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 人生仪式:婚丧寿庆</p><p class="ql-block">一、人生仪式:婚丧寿庆的习俗</p><p class="ql-block">二、人生仪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p><p class="ql-block">1.作为人生仪式主角的幼儿</p><p class="ql-block">2.作为人生仪式参与者的幼儿</p><p class="ql-block">三、利用人生仪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p><p class="ql-block">1.促进幼儿对人生仪式的认知</p><p class="ql-block">2.促进幼儿对人生仪式的情感体验</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 节日</p><p class="ql-block">一、节日的分类</p><p class="ql-block">1.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2.新型节日</p><p class="ql-block">3.外来节日</p><p class="ql-block">二、节日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p><p class="ql-block">1.认知</p><p class="ql-block">2.情绪情感</p><p class="ql-block">3.行为规范</p><p class="ql-block">三、利用节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p><p class="ql-block">1.节日认知</p><p class="ql-block">2.情绪情感</p><p class="ql-block">3.行为规范</p> <p class="ql-block">学习感悟:利用社会机构和人生仪式对幼儿进行社会化影响,在一开始,当我看到社会文化这个词语时,我以为这部分内容应该很少,不会与幼儿有太大的关系。然而,当我看完这一章时,平时去别的幼儿园参观的场景一一在我的脑海里呈现。原来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这些教学活动的呈现,恰恰最大的作用就是对幼儿进行社会化的最有效的手段。</p><p class="ql-block">书中,还对儿童对死亡过程的理解分为了三个阶段:3-5岁,儿童认为死亡仅仅是死者离开了“这个”地方,但他仍然在“其他”地方活着;5-9岁,儿童相信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是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10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理解到死亡是永久的,不可避免的,所有的生物都会如此。因此,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并不完全都是能够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情感,而这些消极的情绪情感也是其必然要经历的成长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