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无止境,行思并行——记4—6年级语文科组教学研讨活动

贺贺

<p class="ql-block">  六月初夏,荷风送香,阳光普照。为进一步打造有效的完整课堂,实现完整育人的目标,6月13日上午,上海语文特级教师孙宗良老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小学语文组4—6年级全体教师参与此次研讨活动。</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铃声一响,一句“上课”,王娟老师带领着502班的孩子们开始了今天的语文学习之旅。她用清脆悦耳的声音带领着学生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景阳冈》。</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以“通过对比阅读,把握武松的性格特点”为重点展开了本节课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们利用接引性学习单进行组学,领学。组学时学生讨论激烈,表达欲强。领学时学生讲题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补充和点评的学生,表达流畅,思维活跃。课堂的最后,人物形象的升华,名著的简介,大大勾起了学生对原著阅读的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结束了整堂课的教学。这种“组学、合学”的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生都沉浸其中。不言而喻,这是一堂优质的研讨课。  </p> 组内交流 <p class="ql-block">  授课结束后,在场的所有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p><p class="ql-block">  首先,宋海燕老师指出:王老师在对文本多元解读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对比阅读,进一步感受武松的性格特点,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在组学,领学中通过复述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通过复述语言和《水浒传》原文语言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原文在词语上,句式上的表达特点。同时也提出要注意课堂最后的梳理总结。</p><p class="ql-block"> 接着,周海杰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学习单的拓展部分的内容应该与接引部分放到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衔接。关于武松打虎英雄形象的引导与评价应该再斟酌一下。</p><p class="ql-block"> 同时,科组老师们也积极提出了自己的思考:1.原文的语言特点是用了很多动词,使人物生动形象,怎样让学生在表达中运用这种方法?2.怎样更好突显组学,合学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科组老师们都十分期待孙老师的答疑解惑!</p> 专家指导 <p class="ql-block">  针对本节课的课堂呈现以及老师们的困惑与思考,孙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了精准指导。</p><p class="ql-block"> 一、怎样更好地让学生认识人物形象,通过什么突显人物形象,是故事和语言。语言要有画面感,是动态的过程,这样才更能体现人物形象。要让学生明白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比如:武松即有常人的一面,也有超越常人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二、关于语言。动作描写润色人物形象。语言具有时代特点,不同的时代,有不一样的词语。</p><p class="ql-block"> 三、复述不如讲故事。如何用描述来讲故事,语言更形象生动,画面感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四、苏派课堂,学生表达欲望强,积极性高,投入程度好,学生有收获。立标接引是学习方式,分析人物形象是学习内容。先考虑学习内容,再思索学习方式。接引已知已能走向未知未能,是由浅入深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五、如何更好突显组学,合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给学生以成就感。文本解读提升,学生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思维不能只停留在理解阶段,要由理解性思维走向探究性思维。苏派课堂教学,教师学习单的设计更为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是教学研究的立足点。语文科组老师们定能在专家的引领下,修炼打磨,夯实基点,磨出亮点,形成自己的特点,在三尺讲台上,如美玉般熠熠生辉,助力学生完整成长,实现完整育人的目标!</p>

学生

课堂

老师

人物形象

学习

语言

接引

思维

组学合学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