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碟的美篇

胡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省宗亲会委托,代表市宗亲会到老家表彰东湖蓝天救援队的宗亲。就因一句“俺阜阳不兴这一套!”得到全省的关注,朴实无华的热情,值得提倡。提起救援队领导的名字我倍感亲切,其姐,是我初中时的同学,其父,是我的英语老师,见面时分外热情,多年未见的那种亲切亲情言语难以表达,他还记得我们八八届的学生在25周年聚会时请他座上宾时的情形,一见面他就说起那时我的组织能力强,热情,人缘好。能给他留住美好的记忆也是我们晚辈对老人的最好尊敬。我回复他,我们30周年聚会也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只等40周年的时候再来请您老当座上宾。</p><p class="ql-block">事比,我陪市宗亲会会长,秘书长一行到东湖边转转,会长一到湖边就惊讶的说:哦,原来你经常拍的图片就是这里呀!我说是的,这就是我故乡的一片清汪汪的水域,无论我走到哪里,也忘不了它。会长走近茂密的蒲草丛深处,不由自主的说,这里的蒲草真丰盛,可以二次开发利用,用它制作一些工艺品,蒲包,蒲垫不也是蛮好吗!我小时候就记得是用这种蒲草包生豆芽,天然又健康。我说那也是,但现在这里是自然生态水体,蒲草丛中有各种水鸟生态群落栖息在里面,我们不能轻易的去动它,这也是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家乡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走出蒲草丛,眼前豁然开朗,一大片平静的水域与视线交接处,是一行行的珍珠蚌网,那是离开世世代代的农业以来,我们在这片水域开发的第二产业珍珠蚌养殖产业。</p><p class="ql-block">人啊,最难打开的门是心门,最难走的路是心路,最难调整的状态是心态,最难舍的情,是故乡情。</p><p class="ql-block">乡愁是回不去的老房子。是离家时的小路……</p><p class="ql-block">昨晚,市档案局的宗亲本家阜阳志研究专家来电,想在一个大市的范围内做一个联谊,向有关心宗亲事业的有识之士加入探讨,沟通交流,去伪存真,为家族事业的凝聚力而制定新的章程。有些事自悟,你会一片茫然,当你深入研究更多时,你会不能自拔,当你放弃时,偶尔想起,在脑海里也是一个结,交比你渊博的朋友,你将从中得到更多,结交不如你的朋友,那只会是一个数,一无建树。宗亲对阜阳的胡子国,地理,人文都有独到的见解,在阜阳文史圈里也是有威望的人物。提起他相见恨晚。有时有些事一旦错过也就错过了。</p><p class="ql-block">一次出差间隙,到南京博物院去看看,遇到一种半圆形三足陶器,大小不一,形状倒是一样,排列有十几只,没有文字介绍,也不知为何物,作何作用,本想等参观完,询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得到一个圆满的解答,便一直跟随解说员参观玉器展厅,听他们讲解展出的玉器来龙去脉,直到出馆也没能记得去请教那种淘器物是什么东西,有何作用。出博物院大门想跨马路对面,路两旁是南京的标志爱情树高大的法国梧桐,刚到路边的人行道前面,公交车也缓缓驶入,我便站在路边想等公交车驶过我再过去,哪不知公交车到我身边也缓缓的停下,司机微笑着招手示意我先过,我大为感动,怎么一车几十人的乘客就这样停下来,让我一个人先过?!南京,真是和我们小城市不一样的存在。那时阜阳还没有车让行人的先例。这次的南京博物院之行,我只记得那座城市的公交是车让人的,从而忘记了我说请教的那淘器的起因,至今不明白是何物!</p><p class="ql-block">早年在广州一家博物馆里看到一个碎瓷片,上面的写着一个“汝”字,标文介绍是一个陶瓷军用水壶的残片,是从蒙古族民族皮质水壶演变而来的,士兵随身携带的水壶。它的使用者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兵。我一下子震惊了,现在的阜阳人越五岭到这里打工,不也是二次阜阳入侵浪潮吗?!由此可知,我们的祖先已经比我们捷足先登了不知多少年,阜阳人敢闯天下的精神,开拓视野的闯劲,使我们不得不佩服。</p><p class="ql-block">后来,好几次到广州,一直想拍到这片瓷器的影像,就是记不得它在哪家博物馆里的展出。从省博到市博再到黄浦区博物馆,一直找不到他的踪影,阜阳人最早的越五岭实物记忆也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无实物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有的事,错过也就是一生的遗憾,有些情感抓住,就在身边,犹如我每次回来,总是会回到湖边,看看入心的湖边景色,闻闻入肺的湖水的温润。</p><p class="ql-block">曾经以为,人生最糟的事情,是失去了最爱的人,后来才发现,最糟糕的事情,却是因为忘记了故乡,而失去了自己的本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