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小记(一)

蒙六一

<h3>只此一生,终为了理想的生活;只此一生,总有个生活的理想。—篇前话</h3></br><h3>     你这样子,很难找到一个灵魂契合的人。生活不是诗和远方,而是一地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对着屏幕看着这两句话,沉思良久……,朋友都说我这个精神状态可以出家。但我想想不对啊,无非这世间虽有千般好,单单就我稍稍有点不符大众思潮,就被看作异类。人们都在忙碌,而我却不知为什么忙?为什么要忙!生活的步子总叫人急匆匆,忘了很多时候,慢下来才会收获更美丽的风景。迄今为止,我仍然看不懂这世界的格局,常常让自己看起来和这世界格格不入,而又在其间苦苦挣扎,做一条咸鱼很难,做一条想要翻身的咸鱼更难。回到工地以后,我的心态还是没有带上,思考的方式,还是停留在家乡工作的那几年。世人都在笑,笑你穷、笑你傻,唯独不会笑你有才华。可偏偏,我被这三笑,带偏了轨道。心里常想着,是不是怀才就像怀璧,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有时候稍微有点才华也是一种罪过!</h3></br> ​<h3>     从接触公众号开始,我一直怀想着做到好好更新做一个勤快的人。慢慢的,生活的琐碎和自己的慵懒,却以一个不太说得过去的理由/借口来搪塞自己,说什么取之于器,而又缚之于器。用器其心,真的在自己。就好像手机,你放他在一边,他自己也待着安安逸逸,可是一旦你依赖与他,他会反应迟钝,会电量消耗大,会让你沉迷……,可是错的真的是手机吗?我从2020年开始在美篇发表自己的散文诗,古体诗等,起初并没有什么阅读量,寥寥可数。后来,我想起了一件事,就是初次见面的陌生饭局,对于生人的提问兄弟今年三十几,我开始明白了某种道理,一个人要是显得老陈,可能和他的生活环境有关,和他接触的人有关,和他的思维方式有关,就是和他的生理年龄一点关系没有。于是美篇的“正当年”我也步入中年。</h3></br> ​<h3>     2023年,走了一半了。我常常在想,今年在电子书里泡着,除了史铁生的《地坛》,我真的好像还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先说说《地坛》吧。“自从我坐在轮椅上以后,母亲会很小心的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说到‘跑和跳’等字,怕影响到我的……”。人一旦到了某种年龄段,去阅读一段文字以后,会以更加宽阔的思维角度去看待文字的深度和厚度,人一旦开始怀念从前,说明就开始变老了,我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道士塔》里的王圆箓,被历史选到了莫高窟,却无意间打开并葬送了莫高窟的文化遗产。那里写下的无力感,阅读起来令人压抑到窒息,一种强盗逻辑的合理化,便是另一种文化继承的悲哀。我常常在想,我们识文断字为的是什么?是为了做一个懂知识的民工,还是为了找到打工的方向?这个问题伴随我十年之久,或许会更久远。</h3></br> ​     2023年走了一半了,我不知道这日子为什么要提醒自己。工地文化和公司文化有时候是会起矛盾的。至于谁来解决,交给时间吧。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NTIxNTk1NQ==&mid=2247483843&idx=1&sn=86dca4dee62eac9e1aee03d4986c27d8&chksm=c2b017fff5c79ee9ed23bce6c0fc224b86110e60d31536966bfc82cb1cdc030ff6252089fc78#rd"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