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年端午节前后,家乡的竹林里会生长一种大自然馈赠的美味,我们称它为竹菇、伞菇或鸡肉菇,在省城广州,它被称为荔枝菌,故名思议,是长在荔枝林或长在摘荔枝时节。</p> <h3>竹菇,是一种长在白蚁巢上菌丝长成的菌菇。完全长成的竹菇形状似把小伞,模样俊秀可人。它有着鸡肉一样的鲜甜清香,是道令人垂涎欲滴的天然美味,深得人们的喜爱。</h3> <h3>在闷热潮湿的五月,人们耐心等待一年一度的美味能如期而至。天气是非常关键的,多雨少雨,天凉天热,都影响着菇的面市时间。菇期比较短暂,大约持续十天左右。</h3> <h3>村里的人们犹喜太阳雨,因为持续几天闷热的气温,再加短时雨水,有利于土层菇菌的生长。熟悉竹菇生长特性的人们,在太阳雨之后,会满怀希望地到竹林转一转,看看能不能找到竹菇。</h3> <h3>在竹林里找菇,除了凭经验,还考验着人们敏锐的眼力和灵敏的嗅觉。往年大概在哪个位置长了菇,如果没有破坏泥土层的蚁巢,来年在原位置都能找到。竹菇在破土而出的那个时间,会散发阵阵香味,需要有良好的嗅觉来辨别香气来自哪个方向。竹菇刚冒出地面时的菇蕾与地上灰色竹叶颜色差不多,没有好眼力,很容易与竹菇擦肩而过。菇蕾最为肥美,肉质紧实爽滑,无论是清炒或煮汤,味道犹为鲜香,最是人们的心头好。由于菇蕾较难找得,人们找到一窝菇蕾堪比中奖一样开心。</h3> <h3>竹菇冒出地面后,生长可以用神不知鬼不觉来形容。在不受人为影响破坏下,只需短短的时间,迅速地长高长大。菇脚呈白色,伞面米色略带灰色,像一把把小伞挨挤在一起。如果没有杂草遮掩,较容易被人们发现。竹菇采摘回来后,要在短时间内进行烹调,即可保持鲜香的口感。</h3> <h3>竹菇的生长特性有些奇妙。第一奇:倘若人们发现了菇蕾,想等它长大些再摘,它会保持被发现时的状态,菇脚硬化停止生长。以前会疑惑不解,难道菇蕾被目光所杀死?现在比较能讲通的原因是,当人们发现菇蕾后,开心大叫或脚步重些,都会影响地下敏感的菌丝发育生长。第二奇:长开的竹菇若没有被釆摘,会在几小时迅速腐烂,气温越高腐烂的越快。找菇的人们一天需要钻入竹林几次,找不定时长出来的菇,以免错过它。</h3> <h3>竹菇独特的鲜味吸引着人们来回在竹林找寻它,尽管找菇的过程并不轻松。在又热又湿的竹林环境中,要忍受驱赶不走的蚊子像吸血鬼似的将人重重包围。如今只有老一辈的人们坚持在季节到来之时去找菇,有时满载而归,有时是无功而返。年纪轻些的,因受不了蚊子叮咬而对竹林深处望而却步。少年时的我们不怕蚊虫不怕热,也是很会找菇,刚冒尖出土的菇蕾也逃不过我们的火眼金睛。现在的我自己也非常怕进竹林找菇,这些年都由父母亲釆摘送来尝鲜。父母亲常用一句话来概括找菇的体验感受:“找菇纯粹靠缘份,有菇缘才能找到它”。简单的道出了竹菇的神奇。</h3> <h3>无需过多的调料,一盘简单清炒的竹菇,朴实无华。从厨房到餐桌,飘散着浓郁的香味,令人食欲大开。人们找菇的辛苦被一扫而光,脸上洋溢着所有期盼等待都值得的满足感。无论是在食物匮乏的以前,或在食物丰盛的今时今日,竹菇一直都是竹林人家心里的珍爱,人们都感恩大自然的赠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