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美篇

祝福

<p class="ql-block">范仲淹是历史上昭若日月的正派人物,他去世后被朝廷谥为“文正”,成为千多年后文人的道德标杆,士子无不以他为榜样。范仲淹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困顿,但却是这样坎坷的人生经历把他变成了传奇。</p><p class="ql-block">两岁的时候范仲淹的父亲骤然病逝,母亲谢氏因为家庭贫困无法生存下去就带着年幼的儿子改嫁到朱姓商人的家庭里面,儿子也跟着改了名叫朱说。22岁那一年,范仲淹听到母亲说起旧事才知晓自己的真实身世,心里顿觉十分伤感,从那时候起便决心读书考取功名恢复家族的荣耀,便收拾行李离开母亲跑到南应天府去读书。范仲淹念书十分认真,在这些圣人经典里面学到了许多对苍生百姓有帮助的知识,几年之后因为成绩优异考取到了进士,成为朝庭里面的司理参军审判。</p><p class="ql-block">参加工作之后,范仲淹就将母亲接到自己身边生活。没多久他就改回了原本的名字范仲淹恢复了家族身份。范仲淹一生为君为民,所做的有益于国民之事数不胜数,是千多年来百姓心目中最高风亮节的人物。而他私底下的人品行为也非常的令人敬佩。他年少的时候曾经在礼泉寺念书,有一次无意中在地窖里发现一堆金子但却悄悄地将他们掩盖在地底下离开了,既没有拿金子也没有告诉别人。多年之后他已经入仕途做高官,再次回到礼泉寺游玩时叫来住持告知地窖藏金这件事情,让住持把金子取出来修缮寺庙,这个事情一时之间传为佳谈。</p><p class="ql-block">范仲淹一生崇信佛教,在母亲年迈过世后他特意做了一场佛教法事为母亲超度。但有一天晚上范仲淹梦到母亲很悲伤地跟他说在地府里面非常受苦,希望能帮她念诵经文消除苦厄因果。范仲淹翌日醒来后十分惦记这事,立刻来到寺庙中让法师们帮念经救助母亲。念完之后,当天晚上他又梦到了母亲神情慈祥愉悦地对他说:儿子,你让法师们念诵这些经文已经帮我消除了苦厄,还得到观世音菩萨替我念了半卷经书超度升为天人,我今后不再受苦了。</p><p class="ql-block">范仲淹从梦中醒过来后细想了一下,便来到寺庙中请昨天帮忙念经的和尚们出来见面,并问了一句话:昨天有哪一位师父念了半卷经文的请站出来。听到这话后很多和尚都面面相觑。这时一个烧火的和尚从旁边站出来行了个礼说是自己昨天念了半卷书,后来因为着急去伙房做事没念完就走了。范仲淹立即对他深深一礼:大士请受弟子一拜!</p><p class="ql-block">众和尚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这个烧火的和尚忽然间化身观世音菩萨脚踏云彩升至半空,微微一笑颔首便忽然消失了。他们才知道原来观音大士竟然在本寺做了数久的烧火和尚。范仲淹很激动,从此更是虔诚信仰佛学。日后他虽然位至高官但对国事依然很有自己的信念,从不畏惧强权,有自己正直的行事准则。</p><p class="ql-block">范仲淹最为人乐道的是他在京城为官数年从来没有给自己置下一处宅邸,反而对自己的儿孙们说:我们是父母官想住哪儿无人敢阻拦,但何必与民抢地盖豪华大宅来住呢。所以他一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宅第,一直都是租赁民宅来住。范仲淹还十分注重教育,他不但对自己家族后代在教育上极其关心,还关心百姓孩童的教育,每到一处做官就兴办学堂让四周的小孩子都能读书识字。对自己的族人更加用心,怕他们因为生计的原因荒废学业因此想办法广开义田和义学,让他们有生计赚钱赚伙食的时候也能有机会读书,把范氏家族推向了兴旺和优秀。</p><p class="ql-block">范仲淹为人和从政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完美的。他崇信佛学相信无欲则刚所以不畏强权不恋富贵,在政治上则竭尽全力向皇帝进谏,虽然政治对手不满他的强势但却没有办法找出他身上可攻击的缺点;私生活上更加没有被人说三道四之处了,因为范仲淹不但两袖清风还自己掏出微薄的俸禄去资助四周需要帮助的人。他每到一处做官都被当地百姓视为青天;抒发自己志向的诗词也在世上广为流传,那些现在流芳千古的名句在当时是范仲淹对国对民的感慨,宋朝的君王和百姓都知道他是一个心怀壮志的忠臣。</p><p class="ql-block">范仲淹能被谥为文正公,是因为他优良的品行和出色的政治能力当得起这个名号。也因他的公正让这个谥号后来成为最珍贵的臣子名节。文有治国之才,武能殴打西夏犯国,治水屯边这些更不在话下,还对国民非常慈悲对君王极尽事忠,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难怪文正谥号被拔高到这种地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