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走黄河13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高京林

<p class="ql-block">山西运城的永济市距河口村925公里,旧名蒲州。永济出名因为它有一座鹳雀楼。</p><p class="ql-block">白云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王之涣写这首《登鹳雀楼》时是唐代,但到了元初,这楼已毁于战火,确切地说消失了,而且消失的彻彻底底,连地基都没找到。</p><p class="ql-block">从诗的内容看,鹳雀楼的边上一是有大山,二是有黄河。黄河肯定是在西边,因为史书上记载,鹳雀楼在旧蒲州。蒲州在哪儿?现在的遗址已经挖出来了,就在现在黄河东面3.5公里的地方。</p> 于是,人们就在蒲州遗址与黄河的中间位置上造了一座鹳雀楼,那是2002年的事情了。<br><br> (图1)《2002年新建的鹳雀楼》 <p class="ql-block">新鹳雀楼高六层(唐代的只有三层),坐北朝南仿唐代建筑风格。那天我们乘电梯到了六层,放眼看去,左边斜着是中条山,右边是黄河。天有些雾,白云少的可怜,但山顶上有白云。黄河这时还是笔直的向南流,它不是一条而是被沙洲分割成若干条。要说入海,向东还有1000多公里的距离呢。诗人境界比我们高,高的绝不是一点点。据说当年王之涣从二楼上到三楼,就已经欲穷千里目了。今天我们站到了六层,看远处还是雾蒙蒙的一片。</p> (图2)《站在鹳雀楼六层看左面的中条山和右面的黄河》 有记载黄河在1940年代还在蒲州旧城西墙外,上世纪50年代,三门峡水库蓄洪,河床淤积,到了60、70年代黄河已经向西位移3公里多了。当地人讲,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瞬息万变、摆来摆去的永济段黄河。 何以说以前的黄河在蒲州城墙西侧?1989年8月在城墙西侧51米处出土的铁牛、铁柱、铁人和铁山就是佐证。铁牛有4个,每个重45~72吨不等。这都是记载中蒲津渡浮桥固定铁链的锚定物。据探测,从这里往西360米处的地下2米处还埋着另外的四尊铁牛。人们可以确定这就是旧时的蒲津渡口,1940年代前黄河的河道就在这里。<br><br><br> (图3)《蒲津渡遗址》 (图4)《蒲津渡口的铁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