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6日至8日,省发改委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到湘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党性教育活动。我们“乘最美高铁游神秘湘西”,参观了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首创地——花垣县十八洞村,游览了吉首乾州古城和德夯大峡谷与世界奇观矮寨大桥,欣赏了凤凰古城美景……进一步增强了对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解和体会。湘西美丽的青山绿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来过湘西多次,每次来都能看到新的变化,每次来都有新的感受。我们流连于青山绿水间,徜徉在民俗文化里,沉浸在美好的时光中……</p> <p class="ql-block">十八洞村,作为习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创之地,只用了三年时间实现脱贫。在发展中得到保护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又为这片土地提供了永续发展之基。</p> <p class="ql-block">十八洞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0.83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1668元。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强调“抓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大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点燃了苗家人的激情。,2014年1月,花垣县委抽调了以龙秀林为队长的5名党员干部组成“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首先就是扶贫对象要精准。在全村225户中精准识别出136户542人真正的贫困户。围绕村寨建设、公共道德、村风民俗、文明礼仪等内容,制定了村规民约。工作队找准了“穷根子”,开对了“药方子”,把精准扶贫的重点放在发展产业扶贫上,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家产业,形成了以乡村旅游、黄桃、猕猴桃、苗绣、山泉水等产业体系。猕猴桃直接销往香港澳门,村民组织的苗绣合作社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300多名青壮年劳动力通过东西扶贫协作到深圳广州转移就业直接增收600多万元;村里引进的企业投资山泉水厂每年给村集体分红;成立旅游公司直接带动7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农家乐、乡村民宿、特色产品销售等同步发展。2016年村里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600多元,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余万元。已经脱贫的十八洞村人,感谢习总书记感谢共产党,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p> <p class="ql-block">大家热情地和习总书记亲自接见过的苗族大姐石拔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神秘湘西,吉祥首府。我们在吉首美丽的乾州古城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姐妹们一边开心游玩欣赏美景一边高兴地品尝吉首特色小吃“醋萝卜”,味道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感受湘风楚韵,探访节奏明快、声音激昂的非遗之美——我们在苗族鼓乡学习敲鼓,鼓舞湘西,更是鼓舞自己!</p> <p class="ql-block">著名学者易中天曾经这样评价湘西:“湘西对于没有去过的人来说,是一个梦;对于已经去过的人来说,是一首诗。湘西的魅力只有亲临湘西才能体会。”我们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人们都说,湘西之美,美在沈从文的书里,美在黄永玉的画里,美在谢晋导演的电影里,也美在宋祖英的歌里。我们领略到了山水人文之外的山乡巨变和时代之美,看到了湘西这一本厚“书”、这一轴画卷、这一部大片、这一首深情的民歌在新时代续写和演绎的变与不变的美丽传奇。湘西之美,美在那些神秘而离奇的传说。说到湘西的神秘,自然离不开“赶尸”、放蛊和辰州鬼符等几大传说。这些都多次体现在沈从文的小说里和黄永玉的回忆里。</p> <p class="ql-block">湘西之美,美在浪漫。在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里,湘西有一个美得让人心碎的女孩叫“翠翠”,她在大山里出生在大山里长大,在文字里美丽,在文字里被爱,在文字里等待没有答案的明天。寻找“翠翠”成为了湘西之行的一个梦。为了这个梦,也许您已经等待了多年……</p> <p class="ql-block">这些依窗而立、翘首期盼的姑娘们不就是我们身边美丽的“翠翠”么!只是时代不同了,她们比“翠翠”更幸运更幸福!</p> <p class="ql-block">“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沈从文写给夫人张兆和的这一句自信而又让人动心的情话,完全可以作为湘西旅游的广告语。多少人对湘西之美的了解,大都来自于他的《边城》《湘行散记》。我们每次去湘西,都会戏称是去找“翠翠”。因为,天真无邪、情窦初开的翠翠和湘西山水一样真善美。</p> <p class="ql-block">德夯是苗语的音译,意即“美丽的峡谷”。德夯大峡谷是湖南省唯一一个集山水自然风光和苗族风情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属于武陵山脉。地处中国地势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爬升的临界点,地理断层形成了壮丽的峡谷风貌。峡谷幽长,大峡谷中有许多小峡谷,如大龙峡、小龙峡、九龙峡、玉泉峡、高岩峡等。</p> <p class="ql-block">德夯大峡谷地处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峡谷地段,海拔高度在680~900米之间。峡谷垂直高度400~600米之间。绝壁高耸,峰林重叠,溪河交错,瀑布飞泻。落差达216米的流沙瀑布如白练凌空,似银沙悬壁。平均气温在16~18度之间。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十分秀丽。是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园1556年)已有400多年历史,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现有明清时代特色民居120多栋,各种庙祠馆阁30多座,是中国西南文物建筑保存最好最多的县份。东门和北门古城楼保存完好,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全都透着古城特色。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城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与泸溪县交界,南与麻阳县相连,西同贵州省铜仁市和松桃苗族自治县接壤,北和吉首市、花垣县毗邻。史称“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p> <p class="ql-block">今年恰逢沈从文先生诞辰120周年和黄永玉先生99周岁华诞,凤凰之行让我们加深了对两位大师的敬仰和崇拜之情。</p> <p class="ql-block">沈从文的文,朴实无华,温情融融,似星斗耀天宇,如月光照人生。妻妹张充和评价沈从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学生、作家汪曾祺则言:“他用手中一支笔写了一生,也用这支笔写了他自己”。黄永玉的画,智慧洒脱,风趣幽默,似清荷入梦境,如彩墨泼人间。黄永玉说:“人只要笑,就没有输”。他这一辈子从未低头,从未输过。这是至理名言,我牢牢记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从十三岁开始,在外生活了将近45年,才觉得我们那个县城实在是太小了。不过,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而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至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还是觉得我的故乡好。”这是大师出走大半生真实情感的流露,也说出了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自己家乡的眷恋和牵挂。</p> <p class="ql-block">矮寨特大悬索桥于2007年10月28日动工兴建,于2011年8月20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大桥全线贯通。2012年3月31日通车运营并举行通车仪式。大桥西起坡头隧道,上跨德夯大峡谷,东至矮寨三号隧道,线路全长1779米,主桥全长1414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每小时80公里,是包头——茂名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工程,是吉首——茶峒高速公路组成部分。一桥横跨两山,天塹变通途。大桥通车让数十个苗寨从贫穷走向“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矮寨大桥采用了独特的主体结构艺术造型,其两侧山头依势而建的索塔、加劲钢桁梁直接与悬崖上的隧道相连,依地质地形条件巧妙设计的隧道锚和重力锚均与周边秀丽的自然景色非常协调;同时,桥塔顶端采用牛头图案,牛头图案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崇拜物和吉祥物,象征着当地人民的谦和与善良、坚强与上进;两山对峙的牛角状桥塔与张拉的弧形悬索浑然一体,以此形成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大桥装有2000盏照明彩灯,其中主缆设有200余盏,钢桁梁设有1668盏,索塔装有80盏。彩灯闪烁,光耀四方,灿若星空。大桥还设有观光通道和观光电梯、观光平台,为游客提供了既能领略大桥雄伟风姿又能俯瞰矮寨公路奇观的绝佳场所。</p> <p class="ql-block">矮寨不矮,时代标高。它是中国十大最美桥梁之一。因常年云雾缭绕,被当地人称为“离天近,离地远的“云中天桥”</p> <p class="ql-block">路,是湘西千百年历史之困,也是湘西新时代之变。由于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横亘阻隔,交通极为不便。湘西曾有“中国盲肠”之称。“要想富,先修路”。从为路所困到因路而变,自2012年矮寨大桥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和高铁开通运营,沉睡千年的山乡在新时代才打开了山门。</p> <p class="ql-block">高和矮是比较后相对而言的。矮寨地名称“矮”,是因为相对于周边群山高耸入云、村落处于其下。但矮寨的路与桥所折射出的中国人不屈服于命运不畏艰险寻求出路的精神从来没有“矮”过。我曾经数次去过矮寨大桥,前几次都特意去寻访了担负过抗日救亡历史使命的湘川公路矮寨路段。湘川公路全程1256公里,始建于1935年初,1936年9月全线建成通车,是抗战时期衔接粤汉、湘桂黔,通向大后方的唯一通道和咽喉要道。矮寨公路是全线路段最危险的关卡,总长约6公里,转折达13道急弯、1个“8”字形弯道,形成26截近乎平行的路面并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立交桥。其地势之险、工程设计之巧妙,居全国公路之冠。史载,当年2000多民工栉风沐雨整整奋战了七个月,死亡200多人,是那个同仇敌忾的时代用血肉和生命筑起的抗战救国通道和世界公路奇观。至今有一尊“开路先锋”的铜像立于山崖纪念。</p> <p class="ql-block">而今,穿行于云海凌空飞架于德夯大峡谷之上的矮寨大桥,时湘西的高速通道。桥面宽度24.5米,位双向四车道高速路面桥。桥面距谷底335米,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级人类工程奇迹。它曾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主跨跨径1176米,是世界跨峡谷大桥长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还有世界首创的“轨索滑移法”,世界上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并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的……矮寨大桥以其雄伟壮观,被美国杂志首推为“非去不可的世界十大新地标之一”……我再一次被英雄的湖南路桥人深深感动!真诚地为湖南路桥人点赞喝彩!</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湘西之行三天行程有四次乘车往返经过矮寨大桥,云海中的高速公路对比九曲十弯盘山公路,是征服和跨越。下车抚桥凭栏远眺近观,人和桥在天地两界之间,上是云雾飘渺,下为苗寨炊烟,是天上人间从未有过的登临体验。没有古人“高处不胜寒”之感,只觉得“矮寨不矮,时代标高”,是观沧海、阅世相后的结论,概括的是风景之外人的风骨和时代精神。</p> <p class="ql-block">湘西之行圆满结束,我们感谢委党组对老同志的关爱,感谢老干处全体工作人员的周到安排,感谢同行老同志的互相陪伴……我们心里感受了湘西的“红”,眼里饱享了湘西的“绿”,肺里畅享了湘西的“氧”,胃里体验了湘西的“食”……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增强了友谊,收获满满!衷心祝愿湘西的明天更美好!真诚地祝福所有老同志健康快乐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