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润人心】历史中的清廉故事(三)

武功县代家乡大韩小学

陶母退鱼 清廉自守 <p class="ql-block">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每当吃起鲜鱼时,他就想起在家过苦日子的老母亲。有一天,陶侃趁着新鲜的鱼刚上市,就挑了些又肥又大的鱼腌了满满一坛子,托人带回家去。同时修书一封,讲了“鱼场”的阔大,捉鱼的便利,嘱咐母亲尽管吃,以后还会带回好多好吃的鱼给母亲。</p><p class="ql-block"> 陶母刚收到鱼时,觉得自己的儿子很孝顺,心里非常高兴。然而,当陶母看完信后,却是喜气顿失,怒上眉头。原来儿子陶侃给自己带回的腌鱼,是贪图了公家的便宜!于是,陶母将送来的鱼原样封好,让来人立即把腌鱼退回,并回信给陶侃,斥责说:“你做了官,把官家的东西送给我吃,这不但对我没有益处,相反却增加了我许多忧愁啊。”她以此举教育儿子为官要廉洁奉公、不牟取私利。</p> <p class="ql-block">  陶侃看了母亲的回信,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从那以后,他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一生清正不阿,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过赫赫战功,官至大司马。后人称赞陶侃清廉,更称赞陶母的美德:“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