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老家河南》之五:——在焦作市看“南水北调”工程!

郭昌熹

<p class="ql-block">有人说,焦作市是“头枕太行山,脚垫黄河滩”的城市,这话一点不假。它的西边和北边就是山西,中间由太行山相隔,南边的黄河从山西风陵渡来了一个九十度的急转弯,然后从这里开始一马平川直奔东海!……</p><p class="ql-block">焦作古称山阳城,别名怀庆府。现今市区人口并不多,还不到百万吧。在河南省来说,也只能排在中小城市行列。但是,它却是河南省历史上第一个安装上电灯,第一个通上自来水的城市。据说,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个英国人看中了焦作市地下蕴藏丰富的煤矿,于是就把西方文明带到这里来了。</p><p class="ql-block">因此,小小的焦作市也就成了我国重工业发展比较早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但是,近年来焦作市最吸引人眼球的不是它深厚的工业底蕴,而是载入我国史册的“南水北调工程”从黄河底下50米穿过后,在这座城市里又来了一个“Z”字型大转弯穿城而过,继续北上,……</p><p class="ql-block">不难想象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啊!</p><p class="ql-block">但是焦作市人们克服艰难险阻,还是把任务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很漂亮!</p><p class="ql-block">他们结合完成“南水北调”中段工程,同时也将城市改造成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一座美丽城市!</p><p class="ql-block">我的亲戚朋友们都相继对我说,他们都十分满意这座城市,他们都为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宜居城市生活,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要把南方长江丰富的水资引流一部分源输送到北方,以解决数百万平方公里之内,上亿万人民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问题。因为我国北方地区一直缺水!这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工程。</p> <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工程,共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路线。中段起始于湖北省北面的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经河南、河北直达北京和天津。</p><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毛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历经50多种方案研究论证后才确定下来。三条调水路线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水系相连,为我国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是中线的“咽喉”工程,也是最具挑战的工程部分!有人提出架渠槽飞渡,有人建议从黄河底凿洞穿越,……几经论证,最后选定了盾构隧洞穿越方案。</p><p class="ql-block">黄河的河床底下,积淀着漫长的沉积岩,地层极为复杂。必须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盾构掘进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是中线的总干渠控制性工程,德国造的先进盾构掘进机从郑州市荥阳孤柏山湾入口,在黄河底部50米掘进一路向北,穿越19. 3公里后在焦作市温县出口。从2005年9月开建,至2013年12月完工,共历时8年!</p> <p class="ql-block">如今,功勋卓著德国制造的盾构掘进机,它那9米高直径的巨大刀盘,数十米长的主机盾体,以及连接桥和配套台车,都一一停放在水滴般修长的“南水北调”纪念馆旁边的高地上,供你人瞻仰参观。</p> <p class="ql-block">“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已经成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1. 4亿人们的主要水源!</p><p class="ql-block">焦作的亲戚对我说,这长江的水,比我们当地的水好喝多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