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第一站:</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少林寺、龙门石窟、洛邑古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南地处中原,被称为“中州之地”、中原大地,河南还是中华第一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中学读书时看到的不少历史故事,诸如问鼎中原等皆源出河南,自古以来多少诸侯豪杰逐鹿中原,河南因而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小时候,听族人讲,江姓始祖就源出如今的河南正阳县,我因此小时候就向往能到河南走走。今年6月初,几位旅友相约前往河南旅游,踏上了河南的土地,终于圆了少年时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我们此行河南,旅行团一共12人,来自连城、龙岩和厦门同安,其中10人都是结伴旅行了多次的旅友。旅行社帮我们安排了郑州、洛阳、焦作、安阳、开封等地的近10个景点,头尾共8天时间。</p> 6月1日下午,我们乘坐15.42的D6441动车前往厦门北,晚上住在位于集美华夏路老院子里的一所酒店,附近有一座特大的剧院。 1日晚,我们到附近的商业街走走,感觉这座商业城很有气派呢。 2日上午,到厦门高崎机场T4航站楼,乘坐11.50起飞的SC2271航班前往河南,13.50飞机准点到达郑州新郑机场。 机翼下的河南平原。 田畴锦绣如画。 在机场航站楼的走廊里,看到一些介绍河南旅游的广告和宣传画,其中一处博古架屏风里一幅“老家河南”的照片,感觉很有意思。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中国180余个有记载的姓氏中,有90多个常见姓氏皆源自河南,所以不管如今在哪里,祖宗老家在河南。 <p class="ql-block">接机的导游姓任,一个中年小伙子,带领我们入住郑州三环的一个酒店。傍晚,我们到酒店附近的一条商业街走走,在一家颇有规模的饭店里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任导介绍,这里的特色小吃就是烩面,我们每人都来了一大碗</p> 3日早上,我们游玩的第一站是到位于登封市嵩山的少林寺,到达登封市后,前往少林寺的沿途看到有不少的武术学校。 到达嵩山风景名胜区。 进入少林寺的第一道大牌楼。 在购票处广场,刚好有武校学生的武术表演。 进入少林寺的第二道大牌楼。 在一座房子里,有一处演武厅,正在表演少林武术,我们进去观看,有胸口顶梭镖、钢针穿玻璃、少林棍术等好几个节目,很精彩。人们常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寺的武术文化由来已久,它吸收了中华武术百家之长,拥有庞大的技术体系,成为我国最大的武术流派之一。少林功夫套路不仅有擒拿、格斗,还有点穴、卸骨等,今天看了演出,让我们大开了眼界。 这是少林寺的山门。匾额上少林寺三字,据传是康熙帝题写的。杜导介绍说,原来的牌匾曾被火焚,缺了“寺”字,后来重做匾额时,“寺”字由当时的中国佛教赵朴初主席补写的。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来中国传授佛教文化的印度僧人跋陀所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在这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少林寺屡遭损毁,却又顽强的存活下来,成为如今我们所赞叹的“天下第一名刹”。同时,菩提达摩于北魏孝明帝来到中国,在少林寺广纳信徒,传授禅宗,被推崇为禅宗祖庭。匾额上的“天下第一祖庭”是乾隆皇帝书写的。 寺院内,古柏参天,叶茂荫浓,将少林寺的肃穆幽静展现得淋漓尽致,营造一种“禅房草木深”的氛围,让人感受少林寺的神秘与魅力。 众多游人和信众虔诚地烧香拜佛。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时,就住在这座方丈室,在这里写诗词和匾额。 这是少林寺藏经阁。发现“藏”字是不是缺了左偏旁?这要从历史渊源说起,藏经阁的牌匾出自大家赵朴初之手,因为少林寺在民国期间遭受过一场人为的重大火灾,军阀混战,殃及少林寺,大雄宝殿、藏经阁楼等重要建筑及典藏皆遭火烧,经书不全,所以在写牌匾时,“藏”字少写了两笔。 少林寺内留有许多石雕题刻,比如《唐太宗赐少林教碑》等,拥有极大的艺术研究价值,如这块石雕上的头像,正面看是一个人头,遮住左边或遮住右边,显示的是不同的侧面头像。 香港著名武林小说作家金庸的题词碑刻。 来自福建泉州少林寺的题词碑刻。 菩提达摩曾在少林寺面壁九年,被推崇为禅宗祖庭,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去参观达摩面壁的木屋。 这位小女孩对满架的祈福牌特感兴趣呢。 游客围着一口特大锅听讲解。 在游览少林寺的过程中,很少看到僧人的身影。 少林寺武功厉害,治疗跌打损伤效果也特好,寺内有一处上药堂,有专门卖药的柜台。 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神秘厚重的禅宗文化,都为这座寺院增添了一种无法言表的韵味。 位于少林寺院西约三百米处,有一处塔林,占地面积有14000多平方米,里面有唐、宋、金、元、明、清的塔共248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塔群,因塔散布如林,故称塔林。 我们在少林寺合影留念。 结束少林寺的游览,我们赶往洛阳,来到龙门景点。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大禹治水开凿的龙门山,就在这里。《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鱼跃龙门,说的也是这个典故。自古以来这里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长达一公里的龙门石窟,有万佛洞、莲花洞、古阳洞等众多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很多造型各异、形象生动的人物石刻。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这是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是报身佛,意为光明遍照。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从伊河东岸看卢舍那大佛。时间关系,我们只游览了龙门山(西山)的洞窟,也是最精华的地方,香山(东山)的洞窟我们没有游览。 结束龙门石窟的游览,我们又来到洛邑古城游玩。洛邑古城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九都路柳林街口。 照片右侧的是文峰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四方形,高约30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下大上小,逐层内收,走近塔前看有崇雄感。文峰塔是供奉文昌、魁星两帝君的,此塔是清代建的塔。 走在洛邑古城,仿佛来到古代,这里美女如云,大都穿着汉服或少数民族服饰。 晚上,我们住在洛阳城里的一处酒店。因为游玩了一天,又下着雨,住下后我就懒得再外出了,团里有几位旅友却还打车到应天门景点游玩,晚上10点多才回来,绘声绘色地介绍明堂等处景色多么美,让我后悔不已。这是旅友拍的明堂武则天的龙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