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10、11日,我参加了一次自拟题为“鉴古、朝圣、拜佛”的汉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是由刘文杰教授和刘昱收藏家策划组织的。刘文杰,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四川省汉文化研究促进协会(筹)牵头人,“四川人民出版社”立项出版发行三卷长篇历史小说《大新王莽》的作者,“四川刘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兼“汉文化委员会”主任,成都市委党校(成都行政学院)教授。刘昱,全国收藏界和田野考古界知晓的古陶瓷收藏家、田野考古专家。</p><p class="ql-block"> 参加研学活动的,有文史、党政军、教育、民间等方面的汉文化研学者和爱好者20人。</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游览万亩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 彭山文旅局何副局长在这次文旅活动集中地迎接我们,并带领游览了彭山区万亩水面湿地公园~“五湖四海”。</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考察彭山“江口沉银遗址”</p><p class="ql-block"> 何副局长带领我们考察3处发掘之地 </p> <p class="ql-block">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p><p class="ql-block"> 张献忠在明末农民大起义的潮流中揭竿而起,成为了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其前半段起义生涯中,多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起义军的活动范围遍及陕、晋、豫、鄂、赣、湘、皖、川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并在占领武昌后建立“大西”政权。而在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七月,攻克成都以后则正式建立了政权称帝,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权建设。1646年“大西”政权内外交困,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彭山江口镇河道内遭遇杨展地方武装袭击,战败沉船,大量财物沉于江底,即为彭山江口沉银遗址。</p><p class="ql-block">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刻于成都锦江边石碑上的童谣曾广为传唱。彭山区江口镇,也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首民谣,“石牛”和“石鼓”换成了“石龙”和“石虎”。在江口镇的东山顶上,有石龙和石虎的雕刻件与歌谣相呼应。</p><p class="ql-block"> 自20世纪20年代起,遗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有文物出水。20世纪50~80年代,在彭山江口镇岷江岸边曾发现有被江水冲刷出的零星文物。2005年4月,彭山县江口镇岷江河道内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圆形木筒,内有7枚银锭。2011年4月,在岷江河道取砂石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文物,包括金册、西王赏功钱币和银锭等。2013年以来,彭山区公安部门在打击犯罪团伙的过程追缴回多件文物。</p><p class="ql-block"> 2015年1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彭山召开江口沉银遗址保护与考古研讨会,专家论证该遗址极有可能为文献中记载的张献忠江口之战地点。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p><p class="ql-block"> 2016年11月25日,开始修建围堰,“江口沉银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是:东至公路,西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桥南1000米,北至双江汇合处向北500米,南北外延500米。2016年12月26日,进行首次考古发掘。2017年3月20日,彭山江口沉银考古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一万件。2018年1月24日开启第二次考古发掘,历时近3个月,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2000余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枚蜀王金宝。2020年1月10日,第三次水下考古挖掘,前后历时3个多月,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勘探面积10000平方米,出水文物10000余件。实证确认了民间流传的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张献忠在退出成都时,携带千船将士和数量惊人的金银从府河沿岷江顺流而下,大败于江口,遂将金银沉于彭山县境内的岷江河中,并在沉银地作有暗记。</p><p class="ql-block"> 江口沉银遗址的堆积为砂卵石夹细沙,黑褐色,厚3~6米,覆盖于红色砂岩构造的河床之上。砂岩河床由于长期被岷江流水侵蚀,形成多条大致南北向的冲刷槽。出水文物多分布于这类河床的冲刷槽内,少量夹杂在砂卵石堆积之中。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占地面积1000000 ㎡。</p><p class="ql-block"> 随着后续发掘研究全方位的强力推进,史料的不断充实丰富整理,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6月10日霍香鱼午餐所处位置,面对拟在今冬进行的第五次发掘河段</p> <p class="ql-block">第三、“江口沉银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经过对参观人员的资格审查,并经文旅局主要领导特批,再通过严格的安检流程,何副局长带领我们进入了一直未对外开放的“江口沉银博物馆”,详细解说了江口沉银的历史事件和发掘过程及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江口沉银博物馆新馆,正在按程序申报审批之中。</p> <p class="ql-block">沉银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保护发掘概况;</p> <p class="ql-block">明王朝宗室制度:</p> <p class="ql-block">金银器工艺:</p> <p class="ql-block">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各类文物,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为主。其中包括张献忠大西国的金封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及币范、“西王赏功”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五十两银锭和运载银两的“木鞘”等;明代蜀、楚、荣、吉等藩王府的金封册、银封册、金宝、银印和铭刻万历、天启、崇祯等年号的五十两银锭等;此外还有戒指、耳环、发簪、手镯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各类兵器;金碗、金锁、金纽扣、金顶针,银碗、银勺、银筷子、银镜、银带扣,铜镜、铜绦钩、铜锁、铜钥匙,铁秤砣、铁篙杆等各类生活用具。出水文物时代明确,自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来源地域广泛,北至河南、陕西,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云南,东到江西,范围涵盖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等级较高,包含了诸多张献忠大西国及明代皇室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大金印</p><p class="ql-block">虎钮金印</p><p class="ql-block">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铸造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2013年被人从岷江河中盗掘后转卖,后警方介入,将此印追回,是张献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对考证沉船文物性质极为关键。</p><p class="ql-block">蜀王金宝</p><p class="ql-block">蜀王金宝在江口沉银二期考古发掘中,出水过一枚,不过遗憾的是,金宝已经碎成了10多块。</p><p class="ql-block">明朝藩王金宝,也被叫做金印章。根据明史记载,册封亲王时往往会用到金册或金宝。不过每一代藩王都会有自己的金册,而每个王府拥有的金宝则只有惟一一枚,作为明代亲王在藩地发布政令、与中央书信往来的信鉴,每个藩王府唯一的一枚金宝,在分封时就代代传袭。</p><p class="ql-block">蜀世子宝</p><p class="ql-block">蜀世子宝方形印台、龟形印钮,印面铸有“蜀世子宝”四字。遗憾的是,印上的龟形头部暂未发现。“蜀”字证明这枚金印原为明蜀王府之物,“世子”为亲王嫡长子。从印文可知这枚金印为明代蜀王世子所拥有, 既是蜀世子的身份象征,也是蜀王府历代世子传用之珍宝。“蜀世子宝”是国内首次发现世子金宝实物,也是唯一的一枚。经过测量称重发现,这枚金银印台边长10厘米,厚3厘米,含金量高达95%。</p><p class="ql-block">三种钱币</p><p class="ql-block">西王赏功金、银币</p><p class="ql-block">明"西王赏功"钱,铜质直径 4.6厘米,方孔圆钱,正面币文直读"西王赏功",背素面。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据川时,自称“大西王”,在成都建大西国,铸造了“西王赏功”钱,分金、银、铜三品。这种钱是作为战争中论功行赏用的,其作用类似于如今的功勋章,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p><p class="ql-block">西王赏功金、银币</p><p class="ql-block">大顺通宝钱币</p><p class="ql-block">“大顺通宝”是张献忠铸币,系仿照“崇祯通宝”所铸造的小平钱,用于正常流通,但直径比一般的“崇祯通宝”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 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对历史研究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张献忠大西军是影响明末清初历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四川乃至全国清代以来的历史,产生过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将为解决诸多有关张献忠的历史传说提供科学依据,为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征战历史、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同时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对认识明末清初的社会经济状况、物质文化形态,乃至明末清初以来的社会历史走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多数见之于《百度》及自媒体</p> <p class="ql-block">参观“江口沉银博物馆”结束,我们来到彭山区文旅局办公休闲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旅局局长胡女士,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彭山区近期文博建设规划及进程,并对公众“退林还耕”之疑惑作国策、法律解读,并观赏刘昱先生收藏的宋代陶瓷珍品,探讨陶件的工艺和功用。</p> <p class="ql-block">第四、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阴森森的“江口涯墓”</p> <p class="ql-block">涯墓内部石室:除棺室外,再现了墓主生前的生活设施,如灶台、客厅等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第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造于宋代的“石龙”</p> <p class="ql-block">刘昱先生带领,20人分剩4驾车,沿着狭窄弯急的盘山村道爬到山顶,到一农家户的停车坝子,再徒步下一根约150米的石梯,一睹栩栩如生的一条山壁“石龙”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第六、造访“刘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 眉山天池刘氏宗亲会会长朝俊,带领刘昱先生和我造访“刘家大院”。祠堂前后两大堂室,穿枓结构的立柱、顶梁、横担等都是用粗大的楠木,历时300多年至今整个木头框架保存完好。本族宗亲自愿捐资的整个修缮工程正在施工中。</p> <p class="ql-block">此文图选自刘文杰教授《考察简讯》</p> <p class="ql-block">第七、游览“三苏祠”</p> <p class="ql-block"> “三苏”即“一门三父子”或“一门三进士”: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祠”景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南段,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AAAA级名胜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三苏祠”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原为约五亩的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燹,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模拟重建。现成为占地104亩的古典园林。</p><p class="ql-block"> 三苏祠内庭园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景区内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也是历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p> <p class="ql-block">“三苏祠”的主要建筑、三苏塑像:</p> <p class="ql-block">苏轼在我国文学史及治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后世影响:</p> <p class="ql-block">第八、拜访“法宝寺”主持方丈~释智随法师</p> <p class="ql-block">法宝寺,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境内。法宝寺历史悠久,在唐代时即为眉山西山名刹,且香火极为鼎盛。在法宝寺东侧还有规模较大的石塔林古墓群,分布于两个山头,分大石塔林、小石塔林,面积50多亩,为历代法宝寺僧人墓地。可惜的是该寺在解放初被拆毁,可喜的是近年来法宝寺已有较大规模的修复,新建了三圣殿和新的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法宝寺摩崖造像——佛足迹这里的摩崖造像始凿于唐,五代至清续凿,共18龛。尚可见雕刻风格的造像237尊,1—4号龛风化和人为破坏严重,5—18号龛保存较好。其中,十三号龛与十四号龛之间的龛壁上,刻有“文德元年(888)”题记。十七号龛内有“乾德二年五月六日(964)”题记。十八号龛内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题记。法宝寺摩崖造像,2001年被列为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摩崖造像中,有难得一见的佛教圣迹——“佛足迹”图像。</p> <p class="ql-block">法宝寺,始于隋代,主持智随怀仁善孝慈之心,使其兴于当今。一千四百年传承,历代浮雕石刻遗存隐现,汉代巨榕重生,飞天蝙蝠赐福,风水拥入禅林,天池刘氏围绕其周繁衍,非常值得观览。</p><p class="ql-block"> ~ 刘文杰教授</p> <p class="ql-block">释智随法师</p><p class="ql-block"> 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于四川达县。1987年毕业于某师范学校到某子弟校任教,工作之余,自修大学中文专业。</p><p class="ql-block"> 1988年有幸得遇佛法,遂改变人生观,潜心于解脱之道。1991年10月于成都昭觉寺礼请 “清定上师”剃度出家,1992年1月于昭觉寺受戒。初于宗门教下及密宗各有涉猎,偏喜于禅,曾住山静修。1998年幸遇净宗开宗祖师唐·善导大师净土教法,遂改修净业,专行念佛,乐欲往生。</p><p class="ql-block">备注:</p><p class="ql-block">“释智随”,佛教信徒的发号,都以“释”为姓,号“智随”</p> <p class="ql-block">刘昱先生,自与“释智随”方丈结缘后,多次拜访大师,为寺庙建设献计献策,排忧解难。</p> <p class="ql-block">入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 法宝寺有千多信众的善款,更有信徒河南企业家的鼎力慈善捐资。释智随方丈立誓在圆寂之前完成法宝寺整修工程。现已初具规模,居士住宿大楼已建成入住,正在实施有200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的围保工程。</p><p class="ql-block"> 释智随方丈,向刘文杰、刘昱和我赠送了他已经出版的4本佛学著作。</p> <p class="ql-block">第九、游览丹棱“幸福古村”</p> <p class="ql-block">在与刘文杰教授、刘昱先生和我拜访法宝寺“释智随”大师的同时,部分文友还游览了眉山市丹棱县“幸福古村”,感受“乡村振兴”的新面貌。</p> <p class="ql-block"> “幸福古村”位于四川省丹棱县顺龙乡,是上世纪80年代火遍大江南北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外景拍摄地。该村的川西民居依山而建,是四川省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p><p class="ql-block"> 幸福古村,古称赵桥,是以“质朴原乡、精巧石渠、盐铁古道、茶田果树”为其总体景观特色,以乡村体验、文化感知、乡野度假为主要功能,自然与人文并重的参与式综合乡村旅游综合体。</p><p class="ql-block"> 以红砂石文化为根基,以民居、庭院、古道、古树、古桥、奇石景观为代表,千年银杏夫妻树、龙抬头、青蛙石、鹰嘴崖、清代石拱桥“赵桥”、大寨梯田、丹马盐铁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齐聚,农业学大寨和知青岁月均在这里留下了印迹。</p> <p class="ql-block">眉山刘氏后裔老板娘在“飞儿野鸭子酒楼”与亲人见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招牌菜品:酸菜肥肠鲢鱼</p> <p class="ql-block">6月11日晚餐:盛情难却,我们一行文友到万胜街区,品尝了眉山天池刘氏宗亲会正副会长朝俊、庭学置办的以生态野鸡肉、土鸡肾、土鸭肠、牛肚等土特生态食材为主的火锅盛宴。</p> <p class="ql-block">刘文杰教授总结:</p><p class="ql-block"> 俺最崇拜古代文人:先秦屈原,汉之司马相如、扬雄,唐之李杜,宋之东坡…</p><p class="ql-block"> 此次彭山、眉山、丹棱之行,除上班族未通知,请予谅解。其余可来者均有参与。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江口沉银处,看到了三位副国级看过的真金白银,其中大西政权的金虎印价值上亿,一百两明银锭为中国唯一传承于世的。以上因未对外开放,可不发朋友圈。</p><p class="ql-block"> 和彭山宣传部领导、文博专家的座谈交流也很有意思。汉代崖墓群亦为国家级文保单位,难得一见。</p><p class="ql-block"> 三苏祠有二十多年未去过了,没想到此祠同时已成为全国苏氏的家祠,说明家风文化、家族传承已得到了政府重视并有所恢复。</p><p class="ql-block"> 这次还见到了彭山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刘俊明,此支刘氏源自广东客家,乾隆年间从梅州迁入,入川始祖墓在洛带附近,目前有两三千人,其客家大院及老祠堂得到当地文旅局重视和保护,其清明祭祖活动成为眉山传统文化风俗景点之一。其他如千年法宝寺、某人最爱的飞儿野鸭、某人日日吟诗作赋,处处有景有情,非常圆满。感谢一德和朝俊、廷学。</p> <p class="ql-block"> 七律•游三苏祠有感</p><p class="ql-block"> 清 泉</p><p class="ql-block">翠盖丛中藏僦舍,回廊曲水柳青桐。</p><p class="ql-block">文章父子千年迹,德望人师万世功。</p><p class="ql-block">秀领风骚词绝唱,清香杖履傲邻翁。</p><p class="ql-block">眉州辈涌贤才萃,月下邀杯祝盛隆。</p><p class="ql-block"> 癸卯四月廿四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言诗三首</p><p class="ql-block"> 千船沉银</p><p class="ql-block"> 刘文水</p><p class="ql-block">癸卯夏月走彭山,江口沉银为哪般?</p><p class="ql-block">寻根溯源探究竟,重现明末战火乱。</p><p class="ql-block">巴蜀大地白骨遗,献忠屠川罪名添。</p><p class="ql-block">大西政权摇摇坠,前船沉银埋河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暗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流水</p><p class="ql-block">民谣流传数百年,石龙石虎增迷团。</p><p class="ql-block">西王兵败千船毁,史料佐证非谣传。</p><p class="ql-block">江口考古定乾坤,金宝银锭重见天。</p><p class="ql-block">博物馆藏无价宝,引人入胜叹叹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游三苏词</p><p class="ql-block"> 流水</p><p class="ql-block">华夏文曲星满天,三苏父子最耀眼。</p><p class="ql-block">古井老泉润英才,来凤书轩育四贤。</p><p class="ql-block">词赋隽永芳千古,文章激扬传万年。</p><p class="ql-block">蜀中子瞻盖群英,宦海英名留诗苑。</p><p class="ql-block"> 癸卯夏月</p> <p class="ql-block">后期制作</p><p class="ql-block">图片:活动参与者拍照,个别选自《百度》和自媒体,苏轼简介来自三苏祠展室</p><p class="ql-block">文字:涉及参观游览之地的介绍,均摘选自《百度》等,刘代银撰写编前语</p><p class="ql-block">编辑:刘代银</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11日19:08完稿</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