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要做好孩子》是1996年12月1日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蓓佳。它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事主要讲述了小学六年级学生金铃,她是一个学习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谦虚的女孩子。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老师满意的“好孩子”,她作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纯洁,和家长、老师作了许多“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黄蓓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她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国家优秀儿童文学奖数十种奖项。而《我要做好孩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者的现实生活。那时黄蓓佳的女儿与书中的主角金玲一样刚刚经历完小学升初中的升学大战,在朋友的怂恿下,她将这段艰难的日子用文字记录下来,最终由出版社出版成为如今我们看到的书籍。完成这一部长篇小说只花费了作者大约二十天的时间,却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当孩子们阅读这部小说时,都会发出近乎相同的感叹:书中的金玲和我怎么这么像啊。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部作品反映的是广大学生的生活,所以能在金玲的身上看到许多现代孩子学习成长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金玲是一位刚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且机灵,脑子里总是会突然涌现一些别人想不到的点子。但是因为成绩在班里只是中等的水平,所以不能成为家长和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本小说就是讲述她为了成为一个好孩子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最终从容地面对升学考试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玲从一个没烦恼的孩子立志要变为老师和家长口中的好孩子,还是因为在《好孩子,坏孩子》章节中发生的一件事。在这个小故事里,金玲和十几位同学一起在同学的家里补课,老师因为有事迟到了,而几个女生一起玩耍发生了一些矛盾,破坏了同学家里的东西。老师找到班上老实的于胖儿了解情况,没想到他却说谎冤枉金玲。金玲感到既委屈又愤怒:难道因为自己成绩不好就是一个坏学生,就应该替好学生背黑锅吗?经过这件事,金玲向妈妈保证要成为大家眼中的好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家的眼中,金玲虽然成绩不拔尖,但是她仍然是一个好孩子。因为她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街边修车的大爷因为中风去世,只留下一个父母离异的孙女幸幸,是金玲主动提出将幸幸带回自己家里,细心地帮她洗澡,给了她胜过父母的关心,认真履行自己作为姐姐的责任。当幸幸要被她的妈妈接走时,金玲还十分地舍不得,后来经常让妈妈带她到幸幸的家里去看望她。还有一次,她看到一只可怜的小鸟被几个顽皮的孩子虐待,便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将小鸟救了下来,还写了一篇作文,表达了自己对小鸟遭遇的同情。这篇作文交给老师后,连老师都被感动得哭了,还在作文比赛里获得了一个优秀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玲她还很独立、有主见。每次遇到问题不是先找父母或老师求救,而是尽量自己动手解决。在前面的《好孩子,坏孩子》这一章说过,金玲被于胖儿污蔑为破坏者,金玲的妈妈卉紫知道了这件事,本想找到老师去解释清楚,但金玲阻止了她,自己找到于胖儿要求他去和老师承认自己说了谎,为自己洗脱了冤屈。当她想要给幸幸买礼物却囊中羞涩时,她没有直接向父母伸手要钱,而是主动向妈妈提出自己管理家里一个月的财务,想要从中获利,得到足够的钱去买礼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金玲的成绩中等,但她还是一位很懂事的孩子。在体育课上不小心绊倒了同学导致他受伤住院,还遭到了同学家长的威胁,要求他们家给3000元钱才肯息事宁人。金玲知道此事因她而起,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就将外婆送给她的表以20元的低价卖给了同学,虽然和3000元相比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她的懂事还是让父母很感动。这么善良懂事的孩子,怎么会不是一个好孩子呢?但在妈妈卉紫的眼中,成绩是最重要的,她曾偷偷带着金玲到医院做智力检查,生怕金玲在智力方面有缺陷。她听说孩子太胖会影响智力,就带着金玲走上了减肥的道路。减肥的过程中,卉紫只让金玲吃青菜,不允许她吃零食,但是减肥的效果甚微。最后金玲的体力跟不上,在体育课上昏倒了,卉紫才发誓不让金玲减肥。妈妈减肥的念头打消了,但关于学习的斗争并没有结束,金玲仍然承受着来自学习成绩的巨大压力,无法释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捉老鼠的那一篇故事中,她哭着将自己比喻成一只可怜的老鼠,把那些时常被家长夸赞的孩子比作人人喜欢的猫,认为大家都喜欢猫而讨厌老鼠。卉紫也是第一次深刻了解到女儿心里的委屈和一直想要被家长称赞的愿望。看到这里,大家都忍不住心疼金玲,也认为卉紫对金玲的要求太过严厉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要做个好孩子”,相信是很多同学的目标。怎样才是“好孩子”,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才更深刻地了解好孩子的定义到底是什么。金玲的班主任邢老师曾这样对金玲说:好孩子的内涵太丰富,它不全是由100分所构成的。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大人和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他们能够相互理解。同时也让人明白,真正意义上的“好孩子”不应该只是拥有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单纯善良的心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