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倾听幼儿,是留出时间,停下脚步</p><p class="ql-block">倾听幼儿,是静下心来,放低身段</p><p class="ql-block">倾听幼儿,是了解幼儿认识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倾听幼儿,是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p> <p class="ql-block">01 一百种语言“发声”</p><p class="ql-block"> 表征是幼儿思维的主要载体,是幼儿通过动作、图像、语言、符号表达感受、经验。当幼儿想要保存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法时,就需要进行表征。记录着幼儿的问题与探索为目的的表征,让幼儿的一百种语言“发声”。</p> <p class="ql-block">02 各年龄书面表达特点</p><p class="ql-block">《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书面表达各年龄段目标:</p><p class="ql-block"> 3~4岁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4~5岁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5~6岁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p><p class="ql-block"> 小班幼儿较为常见、直接的表征方式有言语、动作和简单的涂鸦等。</p><p class="ql-block"> 中大班幼儿的表征方式更加丰富,在语言、动作的基础上出现了数字、图画、符号等书面记录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03 画中有“话”</p><p class="ql-block"> 表征是幼儿自我建构的世界,倾听是建立在幼儿表征基础上,发展是对教育真谛的追寻,从来都不是老师单向行进的过程,只有在与孩子不断地倾听和对话中,才能一步一步趋近教育的真相。</p><p class="ql-block"> 倾听孩子的心声,就是放慢脚步的过程。我们在这过程中,全身心地感受孩子的发展变化,逐渐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最终与他们共筑一个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一、营造倾听环境,形成导图</p><p class="ql-block"> 倾听的最终目的不是“记录”,而是“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真正走进幼儿内心”“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二、除了实施教师一对一倾听幼儿外,可以鼓励家长学习倾听孩子,园长倾听教师,通过倾听感受到“N+”种幸福。重新审视推进“倾听”实践的这段历程,班主任统筹分配班级三人每人每天倾听 2 名幼儿并详细记录,一周下来确保“一对一倾听”全覆盖。</p><p class="ql-block">三、弹性运用一天中的碎片时间,以及一周中固定时间举办班级分享会等。教师倾听幼儿不再“模式化”,而是“多元化”。活动室里看不到幼儿排队等待教师记录的场景了,教师表情专注、亲切、真挚。</p> <p class="ql-block"> 儿童的表征,于幼儿,是思维的表达,于教师,是支持的依据。通过幼儿表征的研讨活动,老师们更好地理解幼儿,读懂幼儿,从而支持幼儿发展,探寻下一阶段性的幼儿表征!</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听见</p><p class="ql-block">2023年学前教育宣传月</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行动</p><p class="ql-block">蹲下、倾听、记录</p><p class="ql-block">不断贴近孩子</p><p class="ql-block">深入理解孩子</p><p class="ql-block">全力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p><p class="ql-block">用心教育</p><p class="ql-block">努力成就</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共同携手</p><p class="ql-block">倾听儿童<span style="text-align:center;">相伴成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