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笑谈一挥间

LF

——追思“禹哥” 惊闻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者之一,有“红管家”之称的禹欣(人称“老禹”)同志,二天前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6岁。 人生在世,笑谈一挥间。 作为曾与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今赋文一篇,以当年创业期发生的点滴小事为素材,表达对“老禹”同志的追思之情,望“老禹”同志一路走好! <h1><b>“老禹”轶事趣谈</b></h1> 早年在西安经开区发生的一些人和事是写不进《正传》的,因为那毕竟只是个“坊间”故事,也只有当我们这些开发区老人凑到一起调侃当年一些趣闻时的话题,“老禹”同志自然就是其中必谈的一位。 <h1><b>一、《买吊扇 》</b></h1> 一九九三年六月八日这天早上,在一阵鞭炮声中,我和同事小余美滋滋地将经开区管委会的第一块“金”字招牌悬挂在了省公安厅警犬基地(现凤城二路省刑事警察总队)的大门立柱上,“老禹”同志就在我身边为其鼓掌,从此,管委会在新址对外办公了。 当时,管委会基本上租用了警犬基地(也称“狗场”)三层(局部四层)办公楼的底层一楼作为办公用房。显然,这里的办公条件比先前在未央区政府招待所好多了,每个房间都经过了重新刷白,走廊上也涂上了绿色油漆墙裙,唯一不同的是“老禹”同志为每个办公室又给消了一遍毒,那是因为原警犬基地驯养的警犬“产房”在此。<br>  每个办公室都添置了新家具,不再是过去几人共用一个、况且还都是借的了,大家有了自己的办公桌椅,瞬间感觉舒坦多了,但“钱紧”仍是现实中的客观存在,工资不发的现实或给点补贴的事仍然遥遥无期,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 <br> 创业阶段吗,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说,征地要花钱,拆迁要花钱,修路配套要花钱,一个铜板恨不得掰成两半花。<br> 搬到警犬基地办公,已经进入夏天的“芒种”季节,天气很热,每个办公室又没有空调,作为“红管家”的 “老禹”太难了,当时,管委会实行“一支笔”,他虽是办公室负责人、管钱,但不拿事,每一个“铜板”的使用和开销,都必须经过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主任“一支笔”的签字同意后方可支出,毫不夸张的讲,就是买个铅笔、橡皮也得列个目录清单,标明购买数量和价格,经过同意后才能出外采购,回过头附上发票才能报销。<br> “老禹”经过申请同意,刚开始给每位员工买了一把扇子,出于好心,他给领导和员工买的扇子作了区别,单独给二位委领导各买了一把大扇子,给员工买的是小扇子。其结果是领导用大扇子扇着费劲,先后都和个别员工对换成了小扇子使用,再加上在此之前,老禹曾作了一件不讨员工喜欢的事,那就是在给大家8人一间,上下铺的集体宿舍发了一次凉席,凉席的品质也是按级别区别对待的,你看员工们把“老禹”那是一通的骂呀,骂的“老禹”是无地自容,到头来,自然“老禹”是两头不落好。<br> 人常说“吃一垫、长一智”,有了上几次的教训,接下来“老禹”办事显然谨慎多了。<br>记得有一天,“老禹”喜呵呵走进我们开发部办公室,很认真地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黄主任决定要给每个办公室安一部吊扇了,你们说我是买大的好呢、还是买小的好呢?”那时,我们办公室紧邻黄主任办公室,大热天,每个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的,平日里,大家都爱和“老禹”开玩笑,这会儿更有了和“老禹”逗趣的话题,于是乎就故意扯开嗓子,放开声给“老禹”出“馊主意”,以便好让门外边的人都能听得到。<br> “买大的,大的好,风力大!”<br> “买小的,小的好,省钱!”<br> 大家是你一句,我一语,争论不休,此刻的“老禹”瞬间没有了注意,急忙转身去向领导请示,只听隔壁传来黄主任大声的呵斥声:“老禹,你就没有脑子,人家咋说你就咋办!”<br> 不大功夫,只见“老禹”灰头土脸地从黄主任办公室走出来。<br>  看着老禹灰溜溜、沮丧地样子,大伙不约而同地哄堂大笑起来……。 <h1><br><b>二、《买西瓜》</b></h1> 前面讲了《买吊扇》的趣事,下面我再讲一个还是因为“钱紧”买西瓜的故事。 时间仍是那年夏天的某一天,“老禹”又兴高采烈地来到我们的办公室,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黄主任批了50元钱,给员工防暑降温让买西瓜吃。<br>  “50元,好大的钱呀!黄主任发慈悲心了!” 大家略带讥讽的口语,是一顿大呼小叫,但见本部门“大老孙”又拿“老禹”开起玩笑来,说他最会挑瓜,主动要求帮 “老禹”买瓜去。<br> “老禹”不知是计,满心欢喜地和“大老孙”一起到外边给大家买西瓜去了。<br> 由警犬基地到未央路大约有300米距离,是一条大约五、六米左右宽的简易水泥路面,这俩人是边走边商量买瓜的事。<br> “大老孙”说:“老禹,买瓜这件事你要听我的,咱俩连挑三个瓜,如果好,就买下。”<br>  “老禹”高兴的是连忙点头,并且连声地说:“行、行、行!” 俩人来到未央路,便站在路旁,就开始注意起过往的车辆和行人中有没有卖西瓜的。<br> 没过多久,一位蹬着三轮车的瓜农从眼前经过,但见三轮车上装了满满一车“抜了蔓”、大小不一、歪瓜裂枣的西瓜。<br> “大老孙”见状,立马拦下瓜农,一连抱起三个西瓜,先“啪、啪”轻敲二下,再重力一掰,“啪!”,西瓜开裂了,随手递给“老禹”掰开的西瓜让品尝:“怎么样?甜不甜?”<br> “老禹”一边吃,一边是连声说:“好!”、“不错!”“甜!”<br>  得到“老禹”首肯,50元钱搞定的这一车“西瓜蛋”就这样给拉回来了。 三轮车刚停靠到办公楼前,大家纷纷从各自办公室拿着洗脸盆到三轮车前动手帮忙卸瓜。一个洗脸盆就可以容纳四、五个西瓜蛋,然后大家就这样端着洗脸盆往楼内搬西瓜。<br> 同是办公室负责人的“老孙”,卸瓜时,在和瓜农闲谈中得知其和黄主任沾点亲戚关系,便故意给“老禹”补了一句话递给瓜农听:“老禹,你看这么热的天,老汉拉了一车瓜出来卖也不容易,你就再加5块钱算了!”<br> 见有人帮腔,瓜农反倒认真起来,非得再多要这5块钱不可。“老禹”给“老孙”是吹胡子瞪眼,死活不给:“黄主任就只给了50块钱!”<br> 一个硬要,一个不给,两个人便在楼前争吵起来。大伙站在一旁便跟着起哄起来,都在给瓜农帮腔,“老禹”没了“市场”,在极其不情愿的情况下,只得从衣服口袋里又掏了5元钱给了瓜农。<br> 看着瓜农远去的背影,大家冲着“老禹”是喜笑颜开,哈哈大笑。<br> 此时的“老禹”,甭提有多郁闷了,买了一三轮车西瓜,自己又贴进去5元钱,这“买卖”做赔了。<br> 再后来,买回来的这一车“西瓜蛋”,没有几个能吃,大部分都坏掉了,也随之被扔到垃圾堆了,过了季节、大小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西瓜,你说那瓜能好吃吗?显然是不可能的。<br>  当然了,事后我们看到,“老禹”把这件“好事”又没有办好,既被同事们戏耍了,又在领导处少不了又领了“赏”,那都是后话,在此也就不提了。 <h1><b>三、《坐班车》</b></h1> 自从管委会办公地址搬到警犬基地以后,虽然办公环境得到了改善,但人们上班地点远比过去在龙首北路口的未央区政府招待所远多了。<br>  那时,新址不通公交车,当时唯一的18路公交车终点站还在方新村,即使后来开通了26路公交车,其终点站也只是在现在位于未央路与凤城一路交叉口东南角的利君V时代处,距警犬基地还有一段路程,大部分同事每天代步工具仍须骑自行车来上班。 随着招商引资几个项目的入区,管委会周转资金有所好转,便买了一辆“昌河”面包车,就是我们今天经常在街头可看到的类似“货拉拉”的那种小型面包车,车内可乘坐7人,每天早上7:30在北大街与西五路什字东北侧公交车站作为始发车站,接员工上班,大家终于坐上了自己的班车,心中甭提有多高兴了。<br>  当时管委会下设“两部一室”(开发部、招商部和办公室),每个部门都指定有负责人,但没有正式任命的“红头”文件。其中,办公室指定了两个负责人,一个是 “老禹”,另一个是“老孙”。 平日里这俩人是谁也不服谁管,都想当办公室部门的“老大”,有意思的是他们二位都住在北关附近,每天上班要在同一个地点等候坐班车。面包车副驾驶只有一个位置,大家很清楚,这个位置也只有“老禹”和“老孙”二位有“资格”能坐,它代表的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br> 对我们而言,欲望值很低,我们有班车坐,已经很奢侈、很知足了。为此,当班车到达北关后,“老禹”和“老孙”谁上车早,自然谁就会优先占有并坐在这个位置上,很显然,那另一位肯定就不高兴了。<br> 为此,大家经常会拿此事和“老禹”开玩笑:“这个座位就应该是你‘老禹’的‘专座’,‘老孙’来开发区比你晚,凭啥他要坐到你应该坐的这个位置上?”<br> “老禹”同志到也很认真,认死理,见大家这么认可他,只要是“老孙”坐到副驾驶这个位置上时,他宁可不坐车,也不愿意做到驾驶室后面的其它位置上,“绝不掉价”!<br>  时间一久,人们也就见怪不怪了。 <h1><br><br><br><b>愿禹哥在“天堂”一切安好,再无痛苦!</b><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h1>